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3的文章

白居易

圖片
白居易 中国诗人 国家 唐 姓名 白居易 字 乐天 号 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族裔 胡族后裔/汉族 籍贯 山西太原 出生 不详 逝世 不详 显示▼亲属 著作 《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另有广大教化主的称号。祖籍山西太原,胡族后裔[2][3], 生于河南新郑,唐代文学家,文章精切,特别擅长写诗,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作品平易近人,乃至于有“老妪能解”的说法。 白居易早年积极从事政治改革,关怀民生,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须取材于现实事件,反映时代的状况,是继杜甫之后实际派文学的重要领袖人物之一。他晚年虽仍不改关怀民生之心,却因政治上的不得志,而多时放意诗酒,作《醉吟先生传》以自况。白居易与元稹齐名,号“元白”,两人是文学革新运动的伙伴。晚年白居易又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为“白刘”。 白居易的作品,在作者在世时就已广为流传于社会各地各阶层,乃至外国,如新罗、日本等地,产生很大的影响。重要的诗歌有《长恨歌》、《琵琶行并序》、《秦中吟》、《新乐府》等,重要的文章有《与元九书》等。 [编辑]生平 [编辑]祖籍与家世 据史籍记载,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1][4],后来家族迁徙至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5]。陈寅恪根据白居易堂弟白敏中被人称为“十姓胡中第六胡”及《白氏长庆集》中的记载,考证白居易祖先是西域胡人,但早已汉化。[6]此后学术界多同意此说,姚薇元就以白敏中、白居易及其祖先白建为西域胡姓。[7]顾学颉进一步考证白居易的祖先是龟兹国王族[8],魏长洪则考证白居易祖籍在今新疆的库车地区[9]。日本学者平冈武夫反驳陈寅恪的观点,他认为白居易出于西域胡姓不可靠[10],文艳蓉也认为白居易出自胡姓有问题。[11] 白居易的祖父白锽,曾任枣、巩二县令。父亲白季庚,唐德宗建中年间任彭城令,对抗李正己的叛变有功,授朝散大夫、大理少卿、徐州别驾等官职,并赐绯鱼袋,兼徐泗观察判官。后来历任衢州、襄州别驾[5]。白居易的外祖母也是白氏出身,因此白居易的母亲陈氏,与白家之间本有血亲关系。[12] 白居易岁数与在位皇帝年号对照 岁数 皇帝 年号 西历 1岁 唐代宗 大历七年 772年 9岁 唐德宗 建中元年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琵琶行》,其全诗文如下: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注释】   1、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与沦落天涯的琵琶女萍水相逢,一见如故,两人恰似故人纵使未曾相识   【译文】   意思是同样都

范曾书法作品欣赏

圖片
范曾书法作品欣赏    范曾,1938年生,江苏南通人,常署“抱冲斋主十翼江东范曾”。自幼即学习历史、文学和绘画,1959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两年后转入中央美院研究美术史,后又转入中国画系学习。他先后师事吴作人、李可染、蒋兆和、李苦禅、刘凌沧诸位名家,深得教益。1962年范曾毕业后分配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70年代末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后来他又筹建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任系主任。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当代中国著名的国画大师,开人物画一代风气之先。作品熔山水花鸟人物于一炉, 集诗、书、画三绝于一身,在绘画语言上有创新,功力不凡。他的古代人物画,识者谓其气韵生动,神彩飞扬,精湛娴熟,笔力遒劲,线条简括,形象生动。   范曾书法作品   范曾书法作品   出版有画集、书法集、诗集、散文集、艺术论、演讲集等百馀种,近年《范曾序跋集》(海南出版社)、《画外话·范曾卷》(人民文学出版社)、《范曾散文三十三篇》(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范曾卷》(人民美术出版社)、《范曾临八大山人》(人民美术出版社)、《范曾谈艺录》(中国青年出版社)、《范曾诗稿》(华宝斋出版)、《鲁迅小说插图集》(线装书局·广陵书社)、《插图本鲁迅小说经典集》(海南出版社)等影响甚大。

皇帝豆/高纖低熱量 「鐵鉀」武士

圖片
皇帝豆/高纖低熱量 「鐵鉀」武士 2010/05/05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 (記者高智洋/攝影) 皇帝豆學名為「萊豆」,又名白扁豆、細綿豆、觀音豆等,跟四季豆、菜豆這類吃嫩豆莢的豆類蔬菜不同,皇帝豆只吃種子。 皇帝豆名稱的由來,有一說法是因為它豆粒大,風味又居豆類之冠而名。新鮮的皇帝豆風味香甜,存放多日後風味盡失,買回家後立即煮食滋味最好。 外膜一起吃 纖維多多 署立八里療養院營養師葉香蘭: 從營養學觀點來看,皇帝豆應屬豆蛋魚肉類,而非蔬菜。按台灣地區營養成分資料庫的資料,100公克皇帝豆,含8.7公克蛋白質,醣類18.3公克,熱量則有108大卡,跟豆腐差不多,卻比白米飯來得低。 1/4碗白飯的熱量約70大卡,同等熱量,黃帝豆約為2/3碗,吃起來更有飽足感。 皇帝豆的纖維含量相當高,每100公克多達5.1公克,但這可得連外膜一塊兒吃下肚,去除外膜後的皇帝豆,纖維質含量也跟著下降。不過,外膜較難嚼碎,咀嚼功能較弱的老人家及幼兒食用時要特別留意。 吃素者多吃 補蛋白質 除了纖維質,皇帝豆還算是高鐵食物,尤其對於吃素者,皇帝豆是很好蛋白質及鐵質來源,可以預防貧血。 此外,磷、鉀含量高,也是皇帝豆一大特色。每100公克食物的鉀含量高於300毫克,就屬於高鉀食物,黃帝豆的鉀含量高達680毫克,等於兩倍。而屬於礦物質之一的磷,不僅是構成骨骼跟牙齒要素,還與身體新陳代謝、成長發育有關。 痛風急發作 避免食用 高鉀食物能預防高血壓並有助血壓控制,要攝取鉀離子,除了均衡飲食,因鉀離子易溶於水,食物應先清洗再切割,烹煮時要盡量減少用水量,且連湯汁一起食用,可以減少鉀離子流失。不過,要防治高血壓,除了高鉀飲食,還要減少鈉、油脂的攝取量,多運動。 因為鉀、磷含量豐富,腎臟病患食用皇帝豆要節制。不只如此,皇帝豆還是中普林食物,處於急性發病期的痛風患者要避免食用,平日攝取也要適量。 消化功能差 易發脹氣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楊素卿: 皇帝豆性平、

咖哩

圖片
咖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印度咖哩雞 咖哩可以指由多種香料調配而成的調料,常見於印度菜、泰國菜和日本菜等,一般伴隨肉類和飯一起吃。咖哩的來源於南亞次大陸(包括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孟加拉、尼泊爾等國)。在英語中也指代以咖哩為調料的菜肴. 目錄  [隱藏]  1 起源 2 咖哩在世界各地的傳播 2.1 中國咖哩 2.2 印度咖哩 2.3 泰國咖哩 2.4 馬來西亞咖哩 2.5 日本咖哩 2.6 台灣咖哩 2.7 英國咖哩 3 參見 4 外部連結 [編輯]起源 咖哩起源於印度。印度民間傳說咖哩是佛祖釋迦牟尼所創,由於咖哩的辛辣與香味可以幫助遮掩羊肉的腥騷,此舉即為用以幫助不吃豬肉與牛肉的印度人。在泰米爾語中,「kari」(கறி)是「醬」(குழம்பு)的意思。在馬來西亞,kari也稱dal(當在mamak檔)。早期印度被蒙古人所建立的莫臥兒帝國(Mughal Empire)所統治過,其間從波斯(現今的伊朗)帶來的飲食習慣,從而影響印度人的烹調風格直到現今。 一般說法在南印度,curry是一被英語化的拼法,在坦米爾納德邦 curry則被拼為karri,由肉汁或醬汁且多搭配米飯或是麵包的一種主食。亦有另一說法,此字在十四世紀古英文就已存在於烹調文獻中,被拼為cury,是源自於法語cuire(意譯為煮)。 一位咖哩權威作家Brent Thompson對咖哩曾寫下這麼一段話:在印度curry一詞,並不是真正被使用如我們所認知的一般,除非你專指的是普遍存在於印度,但由英國人歸類,把包含著薑、大蒜、洋蔥、薑黃、辣椒及油所烹煮的湯或燉菜,其大多為黃色,紅色,多油,味辛辣且濃郁。而今日我們所熟知的咖哩則普遍被定義為由新鮮或乾燥香料以油炒香,並加入洋蔥泥,大蒜,薑一起熬煮。其中香料並沒有一定限制,大多有辣椒,小茴香,香菜及薑黃等。 咖哩並非醬料,而是綜合各種香料的簡稱。 [編輯]咖哩在世界各地的傳播 咖哩首先在南亞和東南亞等地傳播,到17世紀,歐洲殖民者來到亞洲時把這些香料帶到歐洲,繼而傳播到世界各處。咖哩在世界各地結合不同飲食文化而演變出各種不同風格和吃法。 咖哩(curry)的專有名詞是從「kari」演化而來的,在泰米爾語(Tamil word)是指一種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