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rt of Avant Garde: Lucifer's Ghost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8月 21, 2010 The Art of Avant Garde: Lucifer's Ghost: "The inspiration for this look is Givenchy's Fall Couture 2009 collection, along with touches of a satanic/ghostly feel. I took the first l..."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
令制國,又稱律令國,是舊時日本在律令制下所設置的地方行政區劃,自奈良時代開始實施,直到明治初期的廢藩置縣為止。 11月 26, 2014 令制國 [ 編輯 ]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令制国 假名 りょうせいこく 平文式羅馬字 Ryōseikoku 令制國 ,又稱 律令國 ,是舊時 日本 在 律令制 下所設置的地方 行政區劃 ,自 奈良時代 開始實施,直到 明治 初期的 廢藩置縣 為止。令制國依國力分大國、上國、中國、小國,底下有郡,郡分三個級別:大郡四十里,中郡二十里,小郡五里。一里五十戶,故一郡最多二千戶、最少二百五十戶。一個令制國有數個郡,相當 古代中國 一個縣長到 縣令 管轄的戶口數。 令制國的 行政機關 稱為「 國衙 」或「國廳」,國衙所在地的都市稱為「國府」或「府中」 令制國列表 [ 編輯 ] 日本古代分國 畿內 東海道 東山道 北陸道 山陰道 山陽道 南海道 西海道 令制國 ,或簡稱 分國 ,從 奈良時代 開始,首先是分為 五畿七道 ,後於1869年加上 北海道 , 明治維新 時開始地方改革。1889年後廢除其他道,只保留北海道。 國 相當於 中國 古代的地方單位的 州 ,是次於 道 的行政單位,有時也被稱為「日本六十餘州」。 以下是 日本 從7世紀後半到 明治時代 的地方區分一覽。 五 畿 [ 編輯 ] 畿內 [ 編輯 ] 山城國 ( 山州 、 城州 、 雍州 ,今 京都府 ) 大和國 ( 和州 ,今 奈良縣 ) 河內國 ( 河州 ,今 大阪府 ) 和泉國 ( 泉州 ,今 大阪府 南部) 攝津國 ( 攝州 ,今 兵庫縣 、 大阪府 ) 七道 [ 編輯 ] 東海道 [ 編輯 ] 計十五國: 伊賀國 ( 伊州 ,今 三重縣 ) 伊勢國 ( 勢州 ,今 三重縣 ) 志摩國 ( 志州 ,今 三重縣 ) 尾張國 ( 尾州 ,今 愛知縣 ) 三河國 ( 參州 ,今 愛知縣 ) 遠江國 ( 遠州 ,今 靜岡縣 ) 駿河國 ( 駿州 ,今 靜岡縣 ) 伊豆國 ( 豆州 ,今 靜岡縣 、 東京都 ) 甲斐國 ( 甲州 ,今 山梨縣 ) 相模國 ( 相州 ,今 神奈川縣 ) 武藏國 ( 武州 ,今 埼玉縣 、 東京都 、 神奈川縣 ) 安房國 ( 房州 ,今 千葉縣 )718年從 上總國 分立,741年與 上總國 合併直到757... 閱讀完整內容
殘存亦末路 兵敗如山倒 6月 15, 2014 殘 存亦末路 兵 敗如山倒 敗 者無一死 將 來富如山 這四句 五言句 是 2001年香港出版的漫畫作品 《火鳳燎原》中的名句。 照字面解釋: 殘 存亦末路:雖然僥倖逃脫,但所餘實力已無多,亦已到了窮途末路。 兵 敗如山倒:失敗的形勢,就好像大山倒下般,一發不可收拾。 敗 者無一死:失敗者若然沒有滅亡。 將 來富如山:往後的日子可在 富強安穩,堅定如山。 留意四句五言句的首字,合成了「殘兵」和「敗將」兩詞。 在漫畫中,作者推翻了「失敗者一無是處」的原則,認為 真正失敗者可能只是無法比對手想到更下一步的動作,並非無能之輩 ,佯敗者則是另有所圖。 而「殘兵」和「敗將」也是書中兩個不同勢力的刺客組織,「殘兵」的首領燎原火更時書中主角之一。 閱讀完整內容
客家人物列表 3月 19, 2016 客家人物列表 歷史名人[編輯] 劉國軒(1629年-1693年),明末福建汀州人,為鄭氏王朝將領。 羅芳伯(1738年—1795年),清廣東梅縣人,旅居加里曼丹島,建立蘭芳公司,並組織蘭芳共和國。 宋湘(1756年-1826年),清廣東嘉應州人,乾隆年間進士,為著名詩人,亦善書法。 顏伯燾(1792年—1855年),清廣東連平人,嘉慶十九年進士,曾任閩浙總督,指揮中英鴉片戰爭的廈門戰鬥。 劉炮(1792年—1867年),清福建詔安人,渡海至台灣嘉義,後至雲林西螺授拳,以"阿善師"名重於臺灣武館界。 孫中山,廣東中山人/祖籍河源紫金,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國民政府總統; 洪秀全(1814年-1864年),清廣東花縣人,太平天國最高領導人,天王。 馮雲山(1815年—1852年),清廣東花縣人,太平天國南王。 楊秀清(1821年-1856年),清廣西桂平人,太平天國東王。 李秀成(1823年-1864年),清廣西藤縣人,太平天國忠王。 丁日昌(1823年—1882年),清廣東豐順人,為清末政治家,洋務運動主要人物。 賴文光(1827年—1868年),清廣西人,原籍廣東嘉應州(今梅州市),太平天國將領,封遵王。 邱鳳揚(1829年—1898年),清台灣鳳山縣 (今屏東縣長治鄉長興村)人,乙未戰爭時任六堆大總理,領導鄉民抗日。 葉亞來(約1830年—?),清廣東惠州府歸善縣(今惠州市惠陽區)人,旅居吉隆坡,曾任吉隆坡最高領導人及首富。 石達開(1831年-1863年),清廣西貴縣人,太平天國重要將領,翼王。 陳玉成(1837年—1862年),廣西藤縣人,太平天國後期重要將領,被封英王。 劉永福(1837年—1917年),清廣東欽州(今屬廣西)人,抗法黑旗軍名將,後任台灣民主國大將軍抗日失敗,尋返中國大陸。 黃遵憲(1848年-1905年),清廣東嘉應州人,晚清著名詩人、外交家。 劉光第(1859年-1898年),清四川富順人,祖籍福建武平,清末百日維新變法人士,戊戌六君子之一。 吳湯興(1860年-1895年),清台灣苗栗人,乙未戰爭抗日義軍領袖之一,陣亡於八卦山之役。 徐驤(1860年-1895年),清台灣苗栗人,乙未戰爭抗日... 閱讀完整內容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