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條碼化的背景
實施條碼化的背景 隨著社會、文化、生活型態的變化,美國的零售業販賣場,早在30年代由原來的封閉式轉變成開放式,隨之而的是結帳櫃檯變成嚴重的瓶頸,是業者與消費著極欲突破的難關。經由商品的條碼化(Bar Code),可以有效掌握商品資訊,亦即將商品的代號,轉換為平行的線條符號,再以光學掃瞄器來閱讀,達到自動化控制管理,也就是「商業自動化」之基礎。 實施條碼化的背景 條碼識別系統 所謂 條碼(Bar Code) ,是由粗細不同的長方形黑線條,及空白線平行組合而成,加上檢查碼的字元群相互平行配置。在條碼開頭的字元之前及結束的字元之後,都要留下空白(Quiet Zone/Margin),以作為安全空間,這樣的配置,即構成一個條碼符號(Bar Code Symbol)。 條碼識別系統是由印刷設備印出來的條碼符號,光學式讀取裝置用的條碼閱讀機,收集資料數據的手提代終端機,智慧型電腦,網路等硬體設備,加上軟體所構成的一種資訊識別系統。 使用條碼系統,可以與「銷售點情報管理系統」(Point of Sale,簡稱 POS)結合,用於管理商品上。POS的基本組合包括:收銀機、掃瞄器及綱路系統。 商品條碼之種類 條碼依不同的發展單位而有不同的種類,主要的種類如下: EAN 碼(European Article Number) 由個國際性的組織-國際商品條碼協會(International Article Numbering Association, IANA)所負責,IANA成立於1977年,初期以歐洲國為主體 EAN 碼共有13位數字,由0~9所組成,這些數字中有 國碼 、 廠商號碼 、 產品編號 及 檢查碼 。因此商品條碼可以說是任何國、任何廠商、以及任何商品獨一無二的 「 商品身分證統一號」,也可說是品流於國際市場中一種通行無阻的「共通語言 」 。 我國於1996年取得 EAN 會員國資格,以「471」為國家代碼,由中華民國商品條碼策進會(Article Numbering Center of R.O.C, CAN)負責我國商品條碼之推廣工作 UPC 碼(Universal Product Code) UPC 碼(Un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