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與罰》(俄文原名: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и наказание)是俄國文學家杜斯妥也夫斯基的長篇小說作品,出版於1866年,在他窮困時倉促完成,與《戰爭與和平》並列被認為是最具影響力的俄國小說
罪與罰 罪與罰 原名 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и наказание 出版地 俄羅斯 語言 俄文 類型 哲理小說 出版日期 1866年 媒介 書籍 ISBN NA Раскольников и Мармеладов . 1874年插畫 罪與罰 》( 俄文 原名: 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и наказание )是 俄國 文學家 杜斯妥也夫斯基 的長篇 小說 作品,出版於1866年,在他窮困時倉促完成,與《 戰爭與和平 》並列被認為是最具影響力的俄國小說 《 [來源請求] 。 簡介 [ 編輯 ] 本作品是關於一個貧窮的 法律系 大學生拉斯柯尼科夫的故事,他離群索居,賃居在彼得堡一個窄小的房間,不遠處住著掌管當鋪的老太婆。 老太婆為人吝嗇,只願意付極少的代價來收購人們去典當的物品。拉斯柯尼科夫長期罹患 憂鬱症 ,並擁有實踐他所謂偉人可以捨棄一切道德約束乃至有權力犯罪的念頭;於是於謀劃後以 斧頭 砍死當鋪的老太婆,並失手殺死她的妹妹麗莎維塔,匆匆拿走一些珠寶與錢財,從此他便在自身罪惡感的折磨下受盡痛苦。 這期間他認識了一位為贍養家人而被迫賣淫,但信仰卻極為虔誠的女子索妮雅。受到索妮雅和預審官波爾費利等影響,他最後向警方自首。經過審判,拉斯柯尼科夫被流放到 西伯利亞 服刑八年,索妮雅跟著他到西伯利亞,拉斯柯尼科夫對索妮雅一直有不諒解,不敢正視她的存在。直到索妮雅大病一場的時候,他終於才發現自己是如何的愛她,決心用盡一切來補償她。小說結尾拉斯科尼科夫皈依 東正教 以懺悔。 威廉哈本的《卡夫卡其人與其作品》中,曾對 卡夫卡 跟 杜思妥也夫斯基 做過比較: 「 … 杜思妥也夫斯基 的一個寓言就是,當人類沒有信仰,什麼事情都幹得出來。在《罪與罰》裡面,沒有任何人有罪,但罰卻加諸在每個人身上。」 人物分析 [ 編輯 ] 拉斯科尼科夫 拉斯科尼科夫眼中只有「我」,不相信有罪,亦不相信有罰;因而物可自取,人可輕視,放高利貸的老太婆「不過是虱子」,他要從任何人那裡攫取,顯然可以殺死老太婆,這並不是罪過。然而他面對他的妹妹(他愛的人,此時暫時放下自我),杜妮亞雖然身份卑微,卻不能一樣視作可任取的物品;他失手殺死的,平日受盡折磨,溫順無害的麗莎維塔,也讓他的信念動搖。 人性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