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龍 (聚會)沙龍是由一個主人邀請其他客人參加,增加他們彼此交流的機會,或者得以愉悅自身及提升修養的聚會。沙龍最早出現於16世紀的義大利,在17至18世紀的法國中亦極為流行,直到現代仍然存在。
沙龍 (聚會)
起源[編輯]
沙龍(salon)一詞最早出現於1664年的法國(來自義大利語salone,這個義大利詞則來自sala,即義大利豪宅中的待客廳)。在這之前的文藝聚會通常也是以所用的房間來命名,例如內閣(cabinet)、陋室(réduit)和小巷(ruelle)等。[1] 在十七世紀末,這些聚會一般會在臥室中舉行(被看做是一種私人會客廳),[2] 通常情況是一位女士斜倚在床上,她的女友人們圍坐在四周的椅子上。不過像法王路易十四的petit lever中,客人全部都站著。小巷(ruelle)指床和墻之間的空間,這個詞一般來形容「矯揉造作的女子」的集會,這種集會出現在十七世紀上半葉受過教育的女子中。法國第一個著名沙龍是盧浮宮近處的朗布依埃府,其女主人朗布依埃侯爵夫人(1588-1665)從1607年開始一直舉辦沙龍直到去世。[3][4] 沙龍的很多規則也是由她一手製定的。
歷史[編輯]
沙龍的歷史十分複雜,因為這要涉及女權主義、馬克思主義及各種文化、社會歷史。從不同的角度可能會看到完全不同的景象,因此對於沙龍與法國歷史和啓蒙運動究竟有多大關係有很多見解。主流歷史編纂學觀點一般集中在沙龍與公共領域(諸如女性地位)的關係上。
時代劃分[編輯]
沙龍的歷史劃分要看究竟採用哪種歷史編纂學觀點。一般意見是從十六世紀早期到十八世紀末為一個主要時期。德娜·古德曼認為其結束在法國大革命爆發時。[5] 史蒂文·凱爾的觀點較為獨特,他認為這段時期至少可以推遲到1848年革命之前。[6]
內容和形式[編輯]
當時的文獻指出沙龍的主導理念是理想主義式的禮貌、優雅和誠實,但很可能實際情況並非如此。[7][8] 德娜·古德曼宣稱相對作為一個「禮儀學校」(schools of civilité)來說,沙龍更是一個哲學團體,因此才推動了啓蒙運動的發展。[9] 禮儀的重要性只是被放在第二位。[10]
沙龍的鼎盛年代被稱作「談話時代」(age of conversation)。[11] 沙龍中談論的主題分為談起來「禮貌」或「不禮貌」兩種,沙龍的主人也被認為需要擁有緩和氣氛的能力,不過所謂「禮貌」卻沒什麼正式定義。馬塞爾·普魯斯特認為政治是一定要避開的話題。[12] 但也有小部份人認為除了政府別的什麽都不應該談及。[13]
公共領域[編輯]
尤爾根·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1962年出版)是研究沙龍與公共領域的重要著作,該書的觀點是沙龍在歷史上佔有不可忽視的地位。[14] 他在定義「公共領域」時也把沙龍當做一個重要元素。[15][16]
在德娜·古德曼的《文學界》(The Republic of Letters)中,作者宣稱「公共領域就是由沙龍、新聞界和其他社交組織構成的」。[17] 該著作也進一步強調了沙龍在法國歷史和啓蒙運動中的重要性,這個觀點自從1994年《文學界》出版以來就一直佔據主流地位。[18] 不過也有人認為古德曼的著作「很顯然只是爲了支持(哈貝馬斯的)論文」,而不是去驗證它。[19]
相應的反對觀點來自諾博特·伊里亞思,他在《風俗史》(The History of Manners)一書中認為沙龍的的重要元素——禮貌、優雅和誠實,「都是些同義詞,不論廣義狹義,不過是一些人為自己的行為選定的標準」。[20] 瓊·蘭德斯(Joan Landes)也說「在某種程度上,沙龍只是制度化的宮廷的衍生物」,而不是公共領域的一部份。[21][22] 其他人,例如史蒂文·凱爾宣稱私人或公共領域的概念都與沙龍有重疊。[23][24]
女性和沙龍[編輯]
沙龍和女性的關係也受到了歷史學家的關注。[25] 十九和二十世紀的很多著作一般都只談到沙龍和醜聞及「小陰謀」(petty intrigues)的關係。[26] 其他的一些則涉及到了沙龍中的女性的積極影響。[27] 不過也因為沙龍中女性過多使得其研究進展困難——當時的大多數重要人物都是男性。[28]
一些歷史學家試圖把目光放在單個的女性身上,不過直到1970年,這些歷史學家的著作大多都是關於這些沙龍主人的個人故事。[29] 在二十世紀末,隨著女權主義研究的進步,關於沙龍主人們的社會重要性的研究才逐漸多起來。[30] 關於啓蒙運動的一般性著作例如,《啓蒙運動在法國》(France in the Enlightenment)傾向於認為女性的統治地位只局限於沙龍內部。[31] 不過古德曼卻不這麼認為。[32] 她也曾說:「沙龍主人不是想擠到上流社會里,這些聰明的、受過教育的女子是通過吸收接納文學界的價值觀,並按自己的社會知識和教育需要將其用於塑造沙龍」。[33][34]
在吸引文人藝術家這一點上,沙龍不同於宮廷的是,它們並不用贊助來作為誘餌。另一個區別是其社會等級不太明顯。[35] 在十七十八世紀,「沙龍鼓勵異性間及貴族和布爾喬亞間的社交」。[36] 因此沙龍被認為從進了社會壁壘的消失。在十八世紀,沙龍進入了啓蒙運動的陣營。[37]
沙龍主人[編輯]
沙龍主人一般都是些強勢的女性,她們是沙龍的核心,有權挑選客人、制定規則和沙龍主題。在沙龍中她們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知識,並交換意見、給出評價,因此沙龍也被看做是這些女子對自己的繼續教育。[38] 十七世紀最著名的沙龍有1607年在朗布依埃府由其女主人朗布依埃侯爵夫人舉辦的沙龍,以及1652年史居里女勳爵舉辦的沙龍。
十八世紀著名的沙龍主人有:
法國以外的沙龍[編輯]
沙龍一度風靡歐洲,在十八到十九世紀,很多仿照巴黎式沙龍的沙龍出現在了歐洲各地,甚至包括一些新世界國家。
在十八世紀的英格蘭,最著名沙龍主人是伊莉莎白·蒙塔古,藍色長筒襪一詞就誕生自她的沙龍中,也是她本人成立了英格蘭藍色長筒襪協會。十九世紀為避1848年革命而躲到倫敦的俄羅斯梅里男爵夫人(Baroness Méry von Bruiningk)的沙龍也很有名。1860年代,女權主義者克萊門蒂亞·泰勒在倫敦也舉辦過激進的沙龍,參加她沙龍的人有[39] 露意莎·奧爾柯特、[40] 芭芭拉·博迪肯、莉蒂亞·貝克爾和伊莉莎白·布萊克威爾[41]。
在德國,沙龍主人包括一些猶太女性例如海利薇·赫茨和拉赫爾·瓦爾哈根,西班牙有第十三代阿爾巴女公爵(18世紀),希臘則有Alexandra Mavrokordatou(17世紀)。
16世紀的義大利藝妓圖利婭·達拉戈納舉辦過早期沙龍,其他人還有退位後的克里斯蒂娜女王和瑪麗·曼奇尼。19世紀時沙龍在義大利還再次興盛過一段時期,並在義大利歷史中佔據著一定的地位。當時爲了逃避政府審查,很多社會評論都是在沙龍中做出的。在這之後新聞界就取代了沙龍的位置。[42]
在伊比利亞半島或拉丁美洲,圖特利亞(tertulia)是一種類似沙龍的文藝聚會。這個詞最初來自西班牙語,20世紀的圖特利亞多舉辦在公眾場合,與會者會互相分享詩歌等藝術作品。[43] 阿根廷的瑪利基塔·桑切斯是布宜諾斯艾利斯著名的沙龍主人。[44] 她熱心於革命,因此其圖特利亞聚集了當時幾乎所有的著名革命人物。1813年5月14日,阿根廷國歌祖國進行曲的首次歌唱就是在她的家中。[45]
在斯堪的納維亞,沙龍由索菲亞·伊莉莎白·布倫納在十七世紀引入瑞典。十八世紀的沙龍主人有海德薇格·夏洛塔·諾登弗呂希特和安娜·瑪麗·倫格倫。十九世紀也有馬拉·西爾弗斯托爾佩。在丹麥,十八世紀末的克利斯蒂安·索菲·霍爾施泰因和夏洛特·西梅爾曼對該國政治也產生了一定影響。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