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6的文章

蠹魚

圖片
蠹魚 衣魚 ( 學名 : Lepisma saccharina ),俗稱 蠹 、 蠹魚 、 白魚 、 壁魚 、 赤木蟲 、 書蟲 或 衣蟲 ,是一種靈巧、怕光、而且無翅的 昆蟲 ,身體呈銀灰色,因此也有 白魚 的稱號,嗜食 糖 類及 澱粉 等 碳水化合物 ,牠的體型細長,無翅,身體上布滿了 鱗片 , 口器 為咀嚼式。 衣魚在昆蟲界的分類是: 纓尾目 ; 衣魚目 ; 總尾目 ,在 地球 上已經出現約三億年 。 外形 [ 編輯 ] 不計 肢體 ,衣魚的身長約一 釐米 。 觸角 又長又嫩,只有三節體節有足; 脫皮 三次後,銀灰色的鱗片便會長成,使其身體帶有一種 金屬 般的 光澤 。 頭部有細長30節以上的絲狀觸角,多數有明顯的小型 複眼 , 腹部 有三對能疾走、 跳躍 的腳,行動敏捷, 尾部 有三根 尾巴 ,因此被稱為「總尾目」或「 纓尾目 」。 生長 [ 編輯 ] 按不同生活環境而定,衣魚從 幼蟲 變 成蟲 需要至少四個月的時間,不過有時候發育期會長達三年。在 室溫 環境下,大概一年就發育為成蟲,壽命約為兩到八年。一條衣魚的一生裡會經歷大約八次 脫皮 ;不過衣魚不斷生長,一年脫皮四次也不足為奇。當溫度在 攝氏 25至30度,雌蟲就會在物件的裂縫裡產大約一百顆 卵 ,當溫度過高,衣魚也無法存活,;可是在寒冷或乾燥的環境下,衣魚是不會交配的,衣魚較喜好於潮濕的環境下生殖。 食物 [ 編輯 ] 衣魚愛好的 食物 為充滿 澱粉 質或 多糖 的物品,如: 膠水 裡的 葡聚糖 、 漿糊 、 書籍裝訂物 、 照片 、 糖 、 毛髮 、 泥土 等。可是牠們對 棉花 、 亞麻布 、 絲 和 人造纖維 等也毫不抗拒,甚至連其他 昆蟲 屍體、自己脫的 皮 也是照吃如飴。飢餓時甚至連 皮革 製品、 人造纖維 布匹等也吃。不過衣魚能夠捱餓數個月,身體機能也不會受任何傷害。 生活環境 [ 編輯 ] 被衣魚損壞的書 體形較為巨大的衣魚 如 斑衣魚 ( Thermobia domestica )一樣,衣魚出沒於人類聚居地。家居裡的各種地方,如 冰箱 底部、開 暖氣 的 浴室 、 地磚 的裂縫裡都可能會有衣魚的蹤影。衣魚喜歡咬破 書籍 、 纖維 及 紡織品 。而斑衣魚則喜歡如麵包店等更溫暖的環境,牠們非常喜歡進食 麵粉

馬勃Mabo

圖片
   馬勃 Mabo 《名醫別錄》   為灰包科真菌脫皮馬勃Lasiosphaera fenzlii Reich. 大馬勃Calvatia gigantea (Batsch ex Pers.)Lloyd或紫色馬勃Calvatia li1acina (Mont. et Berk.) Lloyd的干燥子實體。脫皮馬勃主產於遼寧、甘肅、湖北、江蘇、湖南、廣西、安徽;大馬勃主產於內蒙古、河北、青海、吉林、湖北;紫色馬勃主產於廣東、廣西、湖北、江蘇、安徽。夏、秋二季子實體成熟時及時採收,除去泥沙,乾燥。除去外層硬皮,切成方塊,或研成粉,生用。        【藥性】辛,平。歸肺經。        【功效】清熱解毒,利咽,止血。        【應用】        1.咽喉腫痛,咳嗽失音。本品味辛質輕,入肺經。既能宣散肺經風熱,又能清瀉肺經實火,長於解毒利咽,為治咽喉腫痛的常用藥。本品又能止血斂瘡,故對喉證有出血和潰爛者尤為適宜。用治風熱及肺火所致咽喉腫痛、咳嗽、失音,常與牛蒡子、玄參、板藍根等同用,如普濟消毒飲(《東垣試效方》)。        2.吐血衄血,外傷出血。本品有清熱涼血,收斂止血之功,用治火邪迫肺,血熱妄行引起的吐血、衄血等症,可單用,如《袖珍方》中以本品與砂糖為丸,治血熱吐血,或與其他涼血止血藥配伍使用;用治外傷出血,可用馬勃粉撒敷傷口。        【用法用量】煎服,1.5~6g,布包煎;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患處,或作吹藥。        【使用注意】風寒伏肺咳嗽失音者禁服。        【古籍摘要】        1.《名醫別錄》:“主惡瘡,馬疥。”        2.《本草綱目》:“清肺,散血熱,解毒。”“馬勃輕虛,上焦肺經藥也。故能清肺熱咳嗽,喉痺,衄血,失音諸病。”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紫頹馬勃酸、馬勃素、馬勃素葡萄糖苷、尿素、麥角甾醇、亮氨酸、酪氨酸、磷酸鈉、砷及α—直鏈澱粉酶。        2.藥理作用:脫皮馬勃有止血作用,對口腔及鼻出血有明顯的止血效果。其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及肺炎雙球菌均有抑製作用,對少數致病真菌也有抑製作用。        3.臨床研究:據報導,馬勃在臨床上主要用於上呼吸道感染、鼻出血、外傷性出血、上

扳指是一種護手的工具,帶於勾弦的手指,用以扣住弓弦。同時,在放箭時,也可以防止急速回抽的弓弦擦傷手指。古人亦稱為“機”,意義類似於“扳機”,表示扳指的作用相當於扳機。 韘初見於商代(公元前17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在春秋、戰國(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的時候就十分流行使用扳指了

圖片
扳指 扳指是一種護手的工具,帶於勾弦的手指,用以扣住弓弦。同時,在放箭時,也可以防止急速回抽的弓弦擦傷手指。古人亦稱為“機”,意義類似於“ 扳機 ”,表示扳指的作用相當於扳機。 韘初見於商代(公元前17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在春秋、戰國(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的時候就十分流行使用扳指了。 扳指的前身叫做韘(shè)。《說文》曰“韘,射也”,說明此器為騎射之具。韘初見於商代,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就十分流行使用扳指了。 中文名 扳指 發源時期 商代 應 用 騎射之具 意 義 警戒之告示 概述編輯 扳指的前身叫做韘(音射) 《說文》曰“韘,射也”,說明此器為騎射之具。 扳指: 1)韘shè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五】【韋部】韘 射決也。所以拘弦,以像骨,韋系,著右巨指。從韋枼聲。《詩》曰:“童子佩韘。”弽,韘或從弓。失涉切 2)摧決cuī jué 扣斷扳指。決,骨製品。射者用以鉤弦之器,即扳指。喻勇猛。漢陳琳《武軍賦》:“當鋒摧決,貫遐洞堅。”南朝宋袁淑《禦虜議》:“重幣甘辭,招摧決之將。 3)抉jué 扳指古代射箭時套在右手拇指上,用以鉤弦。 4)射決shè jué 即佩韘。俗稱扳指或搬指。《說文·韋部》:“韘,射決也。所以拘弦。以像骨。韋系,箸右巨指。” 扳指歷史編輯 扳指是一種護手的工具,帶於勾弦的手指,用以扣住弓弦。同時,在放箭時,也可以防止急速回抽的弓弦擦傷手指。古人亦稱為“機”,意義類似於“扳機”,表示扳指的作用相當於扳機。 韘初見於商代(公元前17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在春秋、戰國(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的時候就十分流行使用扳指了。 幾千年來,扳指的形制,出現過很多種樣式。最為主要的,是坡形扳指和桶形扳指。坡形扳指出現較早,最早還有弦槽,後來取消。在我國,坡形扳指一直使用到明代。國外則突厥 —土耳其、韓國至今仍在使用。期間,各種式樣的扳指都有存在。蒙古與清朝,則主要使用桶形扳指。傳統的漢族扳指兒與蒙古族的扳指略有區別:漢族扳指兒從側面觀是梯形,即一邊高一邊低,而蒙古族、滿族的扳指兒一般為圓柱體。 據考證,桶形扳指主要出土於14世紀以後。 17世紀以後,漢族將扳指發展為首飾。 清代扳指編輯 扳指別稱 仿清代軍事用扳指,黑章環繞 仿清代軍事用扳指,黑章環繞 清代,扳指亦指“板指”

"扳指"與"戒指"——滿族首飾的淵源

圖片
"扳指"與"戒指"——滿族首飾的淵源(圖) 06/30/2004/09:34 華夏經緯網 滿族作為曾經統治中國長達二百六十七年的一個少數民族,其文化至為豐富且流傳甚為綿長。在其與漢族逐漸融合的過程中,彼此之固有文化融會貫通、相得益彰。   原屬於滿族特有的首飾——扳指與戒指,雖非九鼎大呂,但就其淵源與文化微妙論,則頗值得涵泳玩味。   扳指亦指“板指”,又稱“班指” 或“梆指”。為滿族男子套于右手大拇指上之短管狀飾物。考其源,出於實用而始制此物。滿族八旗子弟于弱冠前,照例要到本旗弓房鍛鍊拉弓 由“一個勁兒”(二十市斤拉力)循序漸進為“二十個勁兒” 甚至“三十個勁兒”。拉弓時佩帶扳指,藉以保護手指並可減少手指運動量,故昔年之八旗子弟對此物甚為重視,人手一枚,因而成習。初時因重實用,大小扳指皆選韌澀材質製作。其寬窄肥瘦不一,因人而異,以便套帶。   本是輔助習武的扳指,由於滿漢兩族廣大男士的欣羨與效顰,竟使之成為一種極為時髦的佩飾品,上自皇帝與王公大臣,下至滿漢各旗子弟及富商巨賈,雖尊卑不同而皆喜佩戴。   其質地亦由原來的犀角、駝骨發展為象牙、水晶、玉、瓷、翡翠、碧璽等名貴滑潤的原料。 普通旗人佩戴的扳指,以白玉磨制者為最多,然就其品質而言,優者與劣者相較,驟觀之並不相上下,而骨子裏竟判若霄壤。貴族扳指以翡翠質者為上選,其色渾澄不一且花斑各異,滿綠而清澈如水者價值連城,非貴胄而不敢輕易佩帶。以其大小厚薄論,又有文武之分,武扳指多素面,文扳指多於外壁精鑄詩句或花紋。   戒指又名“約指”,俗稱“鎦子”。清朝興盛時期,旗家男女皆喜戴上此物。其式祥甚多,以光面戒指(即無花者)為最普通,或作扁圈式,或作圓筒式,或作面部(即指蓋部)之凸起式者不等。上有鑄字者,如“福壽綿長” 或單個的“福”字或“壽”字。   八旗子弟有其友朋之投契者,于戒指一物,多有用其表示團結精神,彼此各戴一枚,皆鑄有“二人平心”之字樣,夫妻間亦有借用此種戒指以表示心地無二者。   按戒指之意義,戴于指上,含有警戒之告示,其上鐫有“戒煙”、“戒酒”、“戒色”之字樣。及後,漢族人士亦多效此風。凡勸人戒煙戒酒戒色者,聚資為之鐫一戒指贈之。八旗子弟最普通之戒指,多鐫有自己的姓名,此風歷久不混。   戒指之質料,滿族貴胄

婦好

圖片
婦好 婦好 商朝 王后 殷墟 婦好雕像 在位 武丁時期 全名 好(為其姓或其名) 去世 武丁時期 商朝 配偶 武丁(商高宗) 子嗣 商傑 婦好 (?-前1200年),甲骨文又作 帚子 , 廟號 母辛 ,是 中國 商朝 第23位王 武丁 的六十餘位妻子之一,名 好 或姓 好 (即 姓子 ), 婦 是一種對親屬的稱謂,她是 中國歷史 上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女 政治家 、 軍事家 。 生平事跡 [ 編輯 ] 關於婦好的歷史記載很少。所知的是 武丁 通過娶臨近部落的女人以獲得他們的信任,婦好是武丁六十多名各地妻子中的一名,她所在的部落自稱 商方 [1] 。武丁對婦好很寵幸,並冊封給她帝國邊緣的封地。 婦好被現代學者熟知主要源於 殷墟 的 商朝 甲骨文 題詞。這些記錄顯示婦好不僅是當地 商方 最高等級的女 祭司 ,還是一位能善於打仗的女將軍,殷墟的甲骨文記錄了她攻克了周邊諸多 方國 ,這在歷史上都是罕見的 [2] 。 墓冢發現 [ 編輯 ] 從 婦好墓 發掘 甲骨文 中發現一個驚人的現象: 武丁 無數次通過甲骨片對婦好重複提示:要求她主持部族 祭祀 並提供 犧牲 。婦好經常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類祭典。這在武丁的所有妻妾中是非常罕見的,可能武丁對婦好的祭祀能力有著極度信任。 另外一個不同尋常的地方是,在 婦好墓 發掘出的甲骨中,記錄她領導了多場軍事行動,這說明 武丁 期間 商方 對周邊 方國 進行過一系列的戰爭。譬如 土方 與婦好的商方常年交戰,而婦好最終在一次決定性戰役中擊敗他們,滅亡了土方。之後她又攻打了臨近的 彝族 、 羌族 和 巴國 ,後者是中國歷史上最早記載的伏擊戰。婦好多次擔任統帥帶兵出征,最多的一次曾經統領13,000人的大軍。 [3] 她的赫赫戰功顯示,是當時最為傑出的將領之一。 [4] 這個情況雖然不合常理,但是已經透過許多出土文物(包括出土自她的墳墓的戰斧,祭祀用的青銅鼎和大量甲骨片)得以確認。在墓葬中,還有發現很多尚未刻字的空白甲骨片,證明婦好有刻寫甲骨文的能力。 [5] 身後 [ 編輯 ] 她死於 武丁 之前,她死後武丁為她在 殷墟 的邊界處建造了 婦好墓 並進行了大量獻祭,據說他希望婦好的靈魂能保佑 商方 在貢方進攻中活下來,當時的貢方揚言要徹底撕碎商方

客家石母

圖片
客家石母 臺灣有上百顆以上的石頭神,但是大部分的石頭神都被當成陽拜,並且以「石頭公」、「黃石公」、「石爺」等陽性來稱呼。但是在苗栗的許多客家聚落裡,石頭神卻被當成陰性神來崇拜,並且稱呼她為「石母」或「石母娘娘」。 石母娘娘,被視為地方的守護神,每年石母娘娘誕辰〈中秋節〉,信徒、契子們除了備妥豐盛祭品前來膜拜祝壽,契子們也需為護身符「換簽」,即更換紅線,每年得更換一次。 三義鄉勝興村石母祠 追溯祠座,早在嘉慶初年,約西元一七九六年歲次丙辰前後,距今一百七十餘年之間,地處景色清幽,自然藏神,顯化神靈。時有香客膜拜偉石,為幼祈安,人稱「石母」, 二十世紀初大地震,神石翻滾移位,仍繼顯赫,石母托夢鄉親,始籌建石母祠。 本福德正神約於光緒三年安立,當時以石頭為祀,後約於民國四十年用紅磚起造,屋頂為原石打造,廟宇約六尺見方,約於民國八十二年屋頂因價值不斐被竊盜一空,民國八十八年再由地方善男信女共同捐資重新建水泥屋頂及加蓋鐵皮,以防日曬雨淋。 苗栗縣三義鄉八櫃水頭福德祠 最早開始祭拜的原石母就在福德祠旁一尺處 苗栗縣三義鄉西湖村石公石母對 這對石公石母已經有五代的歷史,地點隱密,若非地方耆老引路,非常不易尋獲。居民以石頭大小來分性別,社區附近景觀變化頗大,但此聖石仍屹立於此,未曾移動位置。此地最大特色乃是:這兩顆石頭原本就在這兒,人民自然崇拜而得名。 此處「石母祠」香火非常鼎盛,原石在新建慈母像後方,許多鄉民都是祂的契子,祠中對聯寫著「石上因緣前註定」「母祠恩賜護麟兒」,民間信仰可見一斑。 三義鄉打爛崗石母祠 三義鄉下湖石母爺 三義鄉西湖村地區剛開發時,因本區曾是日軍殺害的漢人亂葬崗,人民覺得生活不易、凡事不順,經問神求卦,指引他們移一神石祭拜方能解決,果真如此,從此人心安定、漸入佳境。 後因社區發展,民國八十四年遷建於西湖度假村旁。 通宵鎮坪頂國小後方的石頭伯公,雖造型簡陋,卻是附近農民信仰的依靠。 美濃石母祠 考察清鳳山縣史冊指出:明隆武二年,明將鄭芝龍降清後,其妻田川氏有感於夫降子散、異國飄零、四顧惘然,在清兵到達時唯恐受辱,遂拔劍切腹以殉。是時鄭成功駐軍金門,聞報痛嚎、星夜縞素、馳赴安平,擬柩安葬金門不成,遂檢其母生前遺物及自決短劍,於永歷十五年光復台灣後,率眾屬備兵糧從關廟

客家生命禮俗中的石母信仰

圖片
客家生命禮俗中的石母信仰 引言人:  黃鼎松 主題文章內容 一、前言     從生命誕生的剎那,我們就無法跳脫生命的軌跡。歷經成長、學習、成年、成家及立業各種不同階段。每一個人生階段,對個人都具有決定性和關鍵性。 為了協助個人調適人生每一個階段的變化。不同族群,各自發展出一套隆重深具文化含意的儀式,協助每個人順利通過這個階段。人類學家稱其為「生命禮俗」,主要內容涵蓋生育、婚姻、壽辰和送終。      臺灣的社會傳統,以家族為中心,家族制度最重嗣續,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生子的觀念,除了生子養活,求自我的生存,以為防窮、防老外,還具有生子傳代,求家族的綿延,傳宗接代的意義。因此,生命禮俗中對「生育」極端重視,從壞孕育子到冠?成年,均妥加呵護,期盼子女順利成長,各族群衍生出許多特殊的習俗、禁忌與信仰。客家人的石母崇拜,即為其中的一項。 二、石母屬泛靈信仰      臺灣民間信仰,以遠古的泛靈信仰為基礎,再融合儒釋道三教而成,成為一種綜合性的宗教。泛靈信仰是相信地球上所有的物體,都附有精靈或靈魂的存在,為人類古老的宗教信仰形態,主要包括了自然崇拜、亡靈信仰、庶務崇拜及巫術禁忌等。      客家地區頗為盛行的「石母」信仰,屬於泛靈信仰中的自然事物崇拜。民間信仰認為「石母」有庇佑幼童身體健康的職能,石頭是硬的,拜石母,可以使兒童的身體或命運較「硬」,堅硬好養,也能抵抗邪魔的侵襲,心誠則靈,可以保佑兒童平安長大成人。      臺灣民間崇拜的石頭,如以外型來分,可區分為圓柱形、人形、神佛形和畸形,其中「畸」形的自然石,即為一般民眾祀奉的石母娘娘或石頭公。不過,並非所有的畸形石都是石神,在成神的過程中,往往在偶然的機緣裡發生靈驗的事物,經民間的傳說附會而獲得信仰。 三、石母庇佑孩童      客家人的傳統習俗,嬰兒出生後,大都會聘請命理師批「命卦」、「流年」,預卜一生的吉凶禍福。如果算出小孩命中「帶弓帶箭」,與生身父母「毋相生」,一般都會拜認契父、契母。拜認的對象,多為居家附近神廟供奉的神明,如關聖帝君、伏波將軍、媽祖、註生娘娘、七星姑、床公婆,祈盼神明庇佑孩子吉祥平安。自然崇拜則以石母為主,客家人稱「石哀」。      早年,醫藥不發達,嬰兒成長過程中,難免遇到一些病急難,此即所謂的「小兒關煞」,崇拜「石哀」,帶領小孩過關避煞、消災解

四善端

圖片
四善端 儒家 儒學理論 隱藏▲ 仁   義   禮   智   信 天命   良知   天理   心性   中庸   誠敬 三綱   四端   五常   五倫   七情六慾   八德 忠恕   孝悌   廉恥   名節 名教   禮樂   宗法   井田 格物致知   內聖外王   教化   和諧   大同 道統   聖賢   君子   小人 經權   文質   仁政   王道 儒門人物 隱藏▲ 堯   舜   禹 商湯   周文王   周武王   周公 孔子   孟子   荀子 四配 復聖顏回   宗聖曾子 述聖子思   亞聖孟子 十二哲 閔損   冉雍   端木賜   仲由   卜商   有若   冉耕 宰予   冉求   言偃   顓孫師   朱熹 古代儒者 隱藏▲ 中國 董仲舒   何邵公   文中子 邵康節   周敦頤   張載   程頤   程顥 朱熹   陸九淵 薛瑄   呂坤   曹端   王陽明   羅欽順 王夫之   顧炎武   黃宗羲 顏元   方苞   段玉裁   曾國藩 俞樾   吳汝綸 日本 桂庵玄樹   南村梅軒   藤原惺窩 林羅山   木下順庵   新井白石 室鳩巢   雨森芳洲   祇園南海 石田梅岩   山下龍二   加地伸行 朝鮮 王仁   崔致遠   薛聰   白頤正 安珦   禹倬   權簿   李齊賢   李穡 鄭夢周   鄭道傳   權近   李崇仁   吉再 徐敬德   趙光祖   李彥迪   李退溪   李栗谷 越南 朱文安   黎括   阮廌   阮秉謙 黎貴惇   潘廷逢   張定 琉球 程順則   向象賢   蔡溫 儒家經書 隱藏▲ 六經   五經   九經   四書   十三經 周易   尚書   詩經 周禮   儀禮   禮記 春秋   左傳   公羊傳   穀梁傳 孝經   論語   爾雅   孟子 大學   中庸 十三經註疏   四書章句集注 古典儒學 隱藏▲ 中國儒學 經學 程朱理學   陸王心學 樸學   經世之學   實學 日本儒學 明經道   紀傳道   薩南學派   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