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枝舞
拓枝舞 “拓枝舞”是源於西域石國的一種樂舞。史載:“石(國),或日拓支、日拓折、日赫時,漢大宛北鄙也。”據向達先生考證,“拓枝舞”是從西域石國傳入中原的。 唐代拓枝舞屬“健舞”類,屈拓枝則屬“軟舞”類。唐人的詩篇中有很多描寫“柘枝舞”的佳句。這些詩作常常寫到動人的鼓聲,如:“平舖一合錦筵開,連擊三聲畫鼓催”;“鼓催殘拍腰身軟,汗透羅衣雨點花”;“《柘枝》初出鼓聲招”;“大鼓當風舞《拓枝》”等等:充分證明“拓枝舞”是在鼓聲伴奏下出場、起舞的,其舞蹈必然具有節奏鮮明、氣氛熱烈、風格健朗的特點。在張枯《觀楊瑗》中有“緩遮檀口唱新詞”之句,由此可知“拓枝舞”表演間有歌唱的段落。“拓枝舞”傳入中原以後,在廣泛、長期的流傳中已逐漸發展變化,從保持原有民族風格的單人《柘枝舞》,到由二人表演的“雙柘枝”,還有兒童舞蹈《屈拓枝》(或作《屈枝》)。可能由於表演風格不同,《屈拓枝》不屬“健舞”類,而屬“軟舞”類。 唐代“拓枝舞”流行很廣,除京都長安外,常州、杭州、洪州(南昌)、潭州(長沙)、 四川等地均有人表演“拓枝舞”。 西域樂舞在中原不斷的流傳中,形成了各自的風格特點,人們對西域樂舞的種類與特點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對西域各地區樂舞風格的差異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唐代胡舞的風行,使人們能夠將“胡旋舞”、“胡騰舞”、“拓枝舞”按照樂舞的風格特點進行區別,這從以上提到的一些唐代著名詩人的作品中都得到了體現。另外,有關西域樂舞的流行,其表演者,唐詩中反映諸如唐明皇的寵妃楊玉環、節度史安祿山、貴戚武延秀(武則天的侄子,安樂公主的丈夫)這些上層人物都是舞“胡旋”的能手,那麼,西域樂舞在社會音樂歌舞活動中的流行也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