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4的文章

結腸炎

圖片
結腸炎 結腸炎又稱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起病多緩慢,病情輕重不一,腹瀉是主要症狀,排出膿血便、粘液血便或血便,常伴裡急後重,有腹痛→便意→排便→緩解的特點。 編輯摘要 編輯信息模塊 中文名: 結腸炎 就診科室: 內科 結腸炎- 概述 結腸炎(英文名:colitis)又被稱非特異性 潰瘍性結腸炎 ,主要臨床表現腹瀉、腹痛、 粘液便 及 膿血便 、裡急後重、甚則大便秘結、數日內不能通大便;時而腹瀉時而便秘,常伴有消瘦乏力等,多反復發作。腹痛一般多為隱痛或絞痛,常位於左下腹或小腹。其它表現有食慾不振、 腹脹 、噁心、嘔吐及肝大等;左下腹可有壓痛,有時能觸及痙攣的結腸。常見的全身症狀有消瘦、乏力、發熱、貧血等。有少部分病人在慢性的病程中,病情突然惡化或初次發病就呈暴發性。表現嚴重 腹瀉 ,每日10-30次,排出含血、膿,粘液的糞便,並有高熱、嘔吐、心動過速、衰竭、失水、電解質紊亂、神誌昏迷甚至結腸穿孔,不及時治療可以造成死亡。 結腸炎 結腸炎- 病因 一、自身免疫反應:多數學者認為本病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為本病並發自身免疫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者較多, 腎上腺 皮質激素能使病情緩解,在部分患者的血清中可查到抗結腸上皮細胞抗體,所以認為本病的發生可能與自身免疫反應有關.另外,某些患者感染 腸道菌 後,可與結腸 上皮細胞 抗原起免疫反應,損傷結腸粘膜,並且患者的 淋巴細胞 對胎兒 結腸上皮細胞 有細胞毒作用,提示懷疑結腸炎 [1] 的發生還可能與細胞免疫異常有關。 二、感染:本病的病理變化和臨床表現與一些結腸感染性疾病(如細菌性痢疾)相似,所以有些人認為感染是本病的病因。在細菌、真菌和病毒等多種因素中,現在的研究表明病毒的可能性較大。 三、 遺傳 :本病的血緣家庭發病率較高,據歐美文獻統計,潰瘍性結腸炎病人的直系血緣親屬中,約15-30%的人發病。此外雙胞胎的研究表明,單合子比雙合子更容易發病,也就是說本病的發生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係。 四、 神經精神因素 :有人認為精神因素在發病中起一定作用,患者多有某些性格特徵,對於生活中重大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適應性差,屬心身疾病一類,心身疾病強調心裡因素在疾病的發生或病程中起重要作用,有人將7種疾病列為心身疾病,即: 哮喘 ,類風濕性關節炎, 潰瘍性結腸炎 、原發性高血壓, 神經性皮炎 、甲狀腺

常見的結腸病有哪些?

常見的結腸病有哪些?    1、結腸息肉:結腸息肉泛指腸粘膜表面向腸腔突出的隆起性病變,包括有腺瘤、兒童型息肉、炎症息肉及息肉病等。從病理上來看,有的是良性腫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後果。但由於肉眼看來大體相似,因此這一含意籠統不清的病名「息肉」一直被習慣採用。其發生與飲食、遺傳、炎症刺激等有關。   2、阿米巴腸病:大多起病緩慢,病變主要位於盲腸、結腸、直腸。排便次數增多伴有下腹痛,典型者糞便呈果醬樣有腐敗腥臭味,也可為膿血便或血便,新鮮糞便檢查可發現阿米巴包囊或滋養體。抗阿米巴治療效果好。結腸結構 3、慢性特異性結腸炎:起病多數緩慢,病程多時間較長,常有反覆發作或持續加重的情況。精神刺激、勞累、飲食失調為本病發病的誘因。  具體癥狀有腹瀉:黏液便及膿血便,輕度結腸炎患者每天3—4次,重者數十次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腹痛:輕度結腸炎患者無腹痛或僅有腹部不適.一般有輕度至中度腹痛,下腹陣痛,涉及全腹有痛→便意→便后緩解的規律;便秘:結腸炎患者大便秘結4—5日排便一次,糞便如羊屎樣,甚則不吃瀉藥不能通便;其他癥狀:腹脹、消瘦、乏力、腸鳴、失眠、多夢、怕冷等。  4、急性細菌性痢疾:夏秋季多見,發病急,患者常常有發熱、膿血樣便,次數頻繁伴有腹痛、里急后重及毒血症癥狀。反覆糞便培養可找到致病菌,用抗生素治療有效。結腸病的癥狀   1、息肉脫垂:在直腸內帶有長蒂的息肉可以在排便時脫出肛門外,此種癥狀小兒比較多。結腸息肉與癌關係密切,尤其是多發腺瘤直徑大於2.5cm、乳頭狀腺瘤和家族型息肉病癌變率較高。   2、糞便改變:大腸息肉可以造成較多黏液排出,有時息肉為多發性或體積較大者,亦可引起腹瀉或造成排便困難。   3、腹痛:較少見,有時較大息肉可以引起腸套疊,以至造成腸梗阻而出現腹痛。   4、便血:常呈鮮紅色,有時甚至可引起貧血。兒童期無痛性血便,以結腸息肉引起者最多見。   5、結腸黑變病:一種少見的非炎症性的、良性可逆性疾病。與長期喝減肥茶、便秘有關,易伴發與腸癌和結腸息肉。這種病臨床沒有癥狀和體征,診斷主要依靠腸鏡及病理學檢查。對習慣性便秘、腹瀉、便血和長期服用瀉劑的患者,應定期進行腸鏡檢查。停葯6個月以上腸道色素可逐漸消失。   6、結腸癌: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多或腹瀉、便秘交替,便中有膿血、黏液。結腸鏡檢查可見腫瘤大小、形態並能做活

張店鎮的由來

圖片
張店鎮的由來     灌南縣的張店鎮,古稱張家店鎮,至今已有500多年曆史,為海西名鎮之一。她東接北陳集鎮,南臨龍溝河,西靠鹽河,北依新沂河(沂河淌),與灌雲縣王集鄉交界。義澤河像一條彩虹穿鎮而過,向西與鹽河南北相連。義澤河水靜靜地流淌著,不停地向過往行人講述著張店的歷史、張店的文化。     明代初年,山東泰安籍商人張朐因避難,率兄弟三人來到沂河淌南岸、古鹽河東側的二里溝(今張店鎮二里村),開起了旅店,由於經營有方,生意越做越活,規模不斷擴大,遂由旅店起家變成多種經營,形成多爿店鋪,遠近聞名,時人呼為“張家店”,久而久之,張家店便成了集市的地名,簡稱“張店”,此為張店鎮鎮名的由來。《嘉慶海州直隸州志》記載:“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立張店鎮,領州南七鎮,惠澤巡檢司駐於此。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將張家店鎮之南的悅來集,正式命名為新安鎮。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巡檢司遷新安鎮,隸屬海州直隸州”,此為張店由官方正式設鎮建制之始。     張店古鎮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沉澱,宋元時期是古戰場之一,清代乾隆年間被人們譽為“孫家瓦房孟家樓”的美稱,曾經有法寧寺、關帝廟、節孝坊、王耀齋紀念碑等眾多歷史古蹟。張店古鎮匯聚著智慧的能量,充滿著創新的激情,閃爍著藝術的靈光。     千年古剎法靈寺     法靈寺地址在張店鹽河西岸,始建於唐初年,在一段棱飛青石柱的遺物上,還刻有“大唐將軍尉遲恭監建”字樣。據說,是唐代“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復建於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由開山僧道住建。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662年),歸併伊山大慈寺。洪武二十五年再次修建,佔地面積五十畝,有房屋二百餘間,有大佛殿、閻羅殿等建築,規模宏大,有廟裡廟之稱。     大佛殿在西首,廊簷用四根圓形石柱支撐,殿內供奉天寶、地寶、人寶三尊大佛,兩旁對立五彩金身哼哈二將,手執鋼鞭。大佛後面神颱上供奉著天、地、水三官老爺。兩邊和東西兩山頭神颱上,有赤腳觀音菩薩和催生娘娘像、十八尊羅漢像。大佛殿內頂端繪有彩雲繚繞的唐僧師徒往西天取經故事和雷音寺如來佛坐在蓮花寶座上等形象。殿內西南角有直徑一米的牛皮大鼓懸在鼓架上,東南角上懸著一隻兩千餘斤的大鐵鐘,敲時聲聞十里。傳說,此鐘是發大水時漂來的。     閻羅殿在東院,又稱“后海島”,有一道磚牆與大佛殿隔開。牆上有月

灌張是山西省中部、陝西省北部、河北省西南部等地一帶常見的一種小吃

圖片
灌張[編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定向自灌肠 (山西小吃)) 灌張是山西省中部、陝西省北部、河北省西南部等地一帶常見的一種小吃,在山西的平遙、呂梁、陝北等地叫碗托。本字不明,亦有寫為「灌腸」、「罐渣」、「貫常」、「官嘗」等。 以蕎面為主料,形狀似燒餅,而中間稍厚,四周略薄。 灌張冷食時輔以佐料,以蒜、醋為主,以及鹽、辣醬,再滴幾滴香油,食之涼爽、利口、香辣適中。熱食應切塊,以豬油烹炒,佐以蒜、醋,食之清香可口。 製作方法[編輯] 原料:精細蕎面、精鹽。 工藝:用水和面時由硬到軟、由稠到稀,用手漸漸掌出其精,然後將稀麵湯攤入碟中,上籠猛火蒸熟,晾涼即成。

灌腸

圖片
灌腸 (醫學)[編輯] 使液體流入腸道。該器械也可用於陰道灌洗。 醫學的灌腸(enema)是指通過肛門引液體灌洗直腸的操作。有治療疾病(例如便秘)、另類保健療法、或者色情(例如性虐待)的用途。 使用的器具及液體必須為醫用,否則很容易引發危險。除不潔器具導致的感染外,操作不當還可能引起腸穿孔、過量液體吸收而引起的心力衰竭、電解質失衡等[1]。 醫學用途[編輯] 灌腸的主要醫學用途有: 作為局部瀉藥。在灌腸後病人隨液體排出糞便有效)或者礦物油(潤滑、軟化糞便作用)。過去還有人使用肥皂水,但因容易導致結腸炎不再流行。 手術、檢查(如結腸鏡)之前用來清理腸道,一般用磷酸鈉。 通過腸道向血管內給藥。例如在病人嚴重噁心,口服止嘔藥困難的情況下。也可用來補充體液(參見給藥途徑)。 通過肛門局部給藥。例如用可的松類藥物灌腸治療炎症性腸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以減少對身體其他部分的副作用。 有時全身麻醉也可通過灌腸給藥。 腸道造影之前用硫酸鋇等顯影劑灌腸。 直到20世紀,有些地方(例如美國)灌腸是很常見的程序,被用來治療發熱。另外產婦臨盆之前用其引發分娩並防止分娩過程中的糞便感染,不過現在因為優點不明顯而且不舒服已不常用。 球型肛門注射器,可用於小量灌腸。 使用方法[編輯] 現在多數灌腸劑是一次性用途的瓶裝,上端帶有管狀開口;有些是帶肛管的一次性袋裝。因為消毒的困難,可重複使用的灌腸用具現在主要限於個人自用。除作為對高燒病人的物理降溫法外,灌腸液體的溫度應盡量與體溫接近。 效果[編輯] 灌腸後,腸內的水壓迫肛門,患者產生便意。如不需立即排便,快速淺呼吸可以部分抵消便意。隨後,下腹部產生壓力感並緩慢加強,像氣球被逐漸充滿一樣。充滿感先擴展到左側的降結腸,然後沿腸道向右橫走,移到右側的升結腸。繼續灌注的話,液體壓力並會造成逐漸加強的腹痛感。 雖然一般建議灌腸後等待10分鐘排便,多數人只能堅持1分鐘左右。排便時液體與糞便劇烈湧出,使用大量液體的話可以完全清空腸道後半部。 非醫學用途[編輯] 色情上的灌腸癖(klismaphilia)有時候是BDSM行為的一部分。 灌腸還可用來做肛交前的準備清潔直腸程序。 另外有酗酒者用酒精飲

龍肝鳳髓

圖片
龍肝鳳髓 “龍”元寶 龍肝鳳髓是古代成語,為聯合式成語。比擬極難得的珍貴食品。其近義詞有龍肝豹胎與龍心鳳肝等。 編輯摘要 編輯信息模塊 名稱:龍肝鳳髓 拼音:lóng gān fèng suǐ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玄德曰:'備聞公將去,如失左右手。雖龍肝鳳髓,亦不甘味。” 釋義:比喻極難得的珍貴食品。 近義詞:龍肝豹胎;龍心鳳肝。用法:褒義 賓語 結構:聯合式 例句:劉斯奮《白門柳·雞鳴風雨》第六章:“要換了當年,便是山珍海味、龍肝鳳髓,我冒襄又何嘗眨過眼睛!” 龍肝鳳髓 - 詞目 2012,十二生肖中的壬辰龍年:龍肝鳳髓。 龍肝鳳髓 龍肝鳳髓 - 發音  lóng gān fèng suǐ 龍肝鳳髓 - 釋義  比喻極難得的珍貴食品。 龍肝鳳髓 -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玄德曰:'備聞公將去,如失左右手。雖龍肝鳳髓,亦不甘味。” 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三折:“想殺我龍肝鳳髓;害殺我螓首蛾眉。” 龍肝鳳髓 - 示例 1.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玄德曰:'備聞公將去,如失左右手。雖龍肝鳳髓,亦不甘味。” 2.《小說選刊》1981年第11期:“龍肝鳳髓尋不見,粗茶淡飯也覺甜。” 龍肝鳳髓 - 用法 作主語、賓語;指珍貴的東西。 龍肝鳳髓 - 其他. 成語繁體:龍肝鳳髓; 成語簡拼:lgfs; 成語注音:ㄌㄨㄙˊ ㄍㄢㄈㄥˋ ㄙㄨㄟˇ;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 義 詞:龍肝豹胎、龍心鳳肝; 英語翻譯:dragon's liver and phoenix's marrow[1]

“八珍”一词出现在周代《周礼﹒天官》:“珍用八物”、“八珍之齐”。其具体内容,据注文是指《礼记》所列:淳熬(肉酱油浇饭)、淳母(肉酱油浇黄米饭)、炮豚(煨烤炸炖乳猪)、炮羊(煨烤炸炖羔羊)、捣珍(烧牛、羊、鹿里脊)、渍珍(酒糖牛羊肉)、熬珍(类似五香牛肉干)和肝辽(网油烤狗肝)八种食品(或者认为是八种烹调方法)。另说“珍用八物”是指牛、羊、麋、鹿、马、豕(猪)、狗、狼。

圖片
“ 八珍”原指八种珍贵的食物,后来指八种稀有而珍贵的烹饪原料,在中国不同朝代都有不同定义。 历史沿革[编辑] 周代[编辑] “八珍”一词出现在周代《周礼﹒天官》:“珍用八物”、“八珍之齐”。其具体内容,据注文是指《礼记》所列:淳熬(肉酱油浇饭)、淳母(肉酱油浇黄米饭)、炮豚(煨烤炸炖乳猪)、炮羊(煨烤炸炖羔羊)、捣珍(烧牛、羊、鹿里脊)、渍珍(酒糖牛羊肉)、熬珍(类似五香牛肉干)和肝辽(网油烤狗肝)八种食品(或者认为是八种烹调方法)。另说“珍用八物”是指牛、羊、麋、鹿、马、豕(猪)、狗、狼。 宋元明[编辑] 将八珍指为原料,最早见诸文字的,是北宋元丰年间的《埤雅》。明代俞安期所辑《唐类函》指出:“按《礼》所谓八珍者……后世则侈云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鸮炙、猩唇、熊掌、酥酪蝉。”张九韶撰《群书指唾》也有同样记述,只是将豹胎易为兔胎。至于龙肝、凤髓,本属子虚乌有,但也有以白马之肝、雄雉之髓充数的。 元朝还有“迤北八珍”,陶宗仪《辍耕录》说,这八珍是:“醍醐、麆吭、野驼蹄、鹿唇、驼乳糜、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 元代八珍。迤北八珍(又称蒙古八珍或北八珍)。见于元末陶宗仪《辍耕录》。迤北八珍是醍醐(精制奶酪)、沆(有人认为是马奶酒,也有的人认为是獐)、野驼蹄、鹿唇、驼乳糜(驼奶粥)、天鹅炙(烤天鹅)、紫玉浆(可能是紫羊的奶汁)和玄玉浆(马奶子)。 明代八珍。见于明代张九韶的《群书拾唾》:龙肝(可能是娃娃鱼或穿山甲的肝,或是蛇的肝,也有的人认为是白马肝)、凤髓(可能是锦鸡的脑髓)、豹胎、鲤尾(并非是鲤鱼尾,因鲤鱼尾并没有任何特别之处,既非稀有珍贵,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味道,很可能是穿山甲的尾,因古时称穿山甲为“鲮鲤”)、鸮炙(烤猫头鹰)、猩唇、熊掌和酥酪蝉(可能是高级酥酪,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则谓“乃今之抱螺酥也。其形与螺形不肖,而酷似蝉腹”)。 清代[编辑] 清代八珍。 据载,其一是“参翅八珍”,“参翅八珍”中海产品占半数。指参(海参)、翅(鱼翅)、骨(鱼明骨,也称鱼脆)、肚(鱼肚)、窝(燕窝)、掌(熊掌)、筋(鹿筋)、蟆(蛤士蟆)。 其二是“山水八珍”, 山八珍:熊掌、鹿茸、犀鼻(或象拔、象鼻)、驼峰、果子狸、豹胎、狮乳、猴头。 水八珍:鱼翅、鲍鱼、鱼唇、海参、裙边(鳖的甲壳外围裙状软肉)、干贝、鱼脆、蛤士蟆。 其三是满汉全席

鹿死誰手 ( lù sǐ shuí shǒu )

鹿死誰手 ( lù sǐ shuí shǒu )   【解 釋】 比喻不知政權會落在誰的手裏。現在也泛指在競賽中不知誰會取得最後的勝利。   【出 處】 《晉書石勒載記下》:“朕若逢高皇,當北面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朕遇光武,當並驅于中原,未知鹿死誰手。”   【用 法】 主謂式;作賓語;用于比賽   【示 例】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隨即望望醫生,悄聲說:'但不知~耳。'”   【近義詞】 龍爭虎鬥、明爭暗鬥   【反義詞】 和衷共濟、和平共處   【典 故】   東晉時代,十六國中後趙的開國皇帝名叫石勒。有一天,他設宴招待高麗的使臣,喝酒喝得快醉的時候,他大聲地問臣子徐光道:“我比得上自古以來的哪一上君王?"徐光想了一會兒說:“您非凡的才智超過漢代的高祖,卓越的本領又賽過魏朝的始祖,從三王五帝以來,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您,您恐怕是軒轅黃帝第二吧!”石勒聽後笑著說:“人怎麽能不了解自己呢?你說的也太過分了。我如果遇見漢高祖劉邦,一定做他的部下,聽從他的命令,只是和韓信、彭越爭個高低;假使碰到光武帝劉秀,我就和他在中原一塊兒打獵,較量較量,未知'鹿死誰手'?”後來,人們用“鹿死誰手”來比喻雙方爭奪的對象不知道會落在誰手裏,引申指比賽雙方還不知道誰勝誰負。(王朝網路 wangchao.net.cn)

中國語典——俗語諺語

中國語典——俗語諺語(1) 珍惜光陰 時光腳步輕,年歲不饒人。 日月莫閑過,青春不再來。 光陰一去難再見,水流東海不復回。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 教子育人 智者順時而謀,愚者逆理而動。 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 春耕不好害一年,教子不好害一生。 養魚不能讓水幹,養子不能任其性。 事雖小,不做不成;子雖賢,不教不明。 勵志進取 訓教不嚴師之惰,學問無成子之罪。 心中有了大目標,泰山壓頂不彎腰。 微石能鋪千里路,努力能攀萬丈峰。 志大才疏事難成,志堅勤學虎添翼。 求真務實 言不能亂髮,筆不能妄動。 與其幻想十個,不如成就一個。 要向別人傳道,先要自己懂經。 看人挑擔不吃力,事不經歷不知難。 兩頭尖的針難縫衣,三心二意人事難成。 生活理念 莫以成敗論英雄。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樹大成蔭鳥來宿,虛懷若谷人來聚。 幹活不在多和少,全在幹得好不好。 人到難處莫加言,馬到險處莫揚鞭。 ************* 中國語典——俗語諺語(2) 生活理念 拿衣要提領,張網要抓綱。 補漏趁天晴,未渴先掘井。 路濕早脫鞋,遇事早安排。 人好心也好,富貴直到老。 大門關得緊,歪風吹不進。 莫要見人就交友,莫要見錢就伸手。 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好說己長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長。   諄諄教誨 人愛己,先愛人。 私心用事,反亂自身。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三思有益,一忍為高。 大話莫聽,大恩莫忘。 人美在心,話美在真。 指有長短,人無高低。 人若無信,百事皆虛。 要得人敬你,你得先敬人。 童心如明鏡,能映九天雲。 怒來理智失,疑生信任消。 若要無煩惱,惟有知足好。 鐵生銹則壞,人生妒則敗。 好事須相讓,惡事莫相推。 真實者寡言,虛偽者多辯。 過頭話少說,便宜事少做。 知足得安寧,貪心易招禍。 嘴亂易惹禍,樹大易招風。 是非終日有,不聽自然無。 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 老實人常在,欺詐人常敗。 芳草變荒野,只因不自愛。 萬惡淫為首,百行孝當先。 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 逢人莫亂講,遇事莫亂闖。 莫說人家短,莫道自己長。 失道無人助,得道眾心歸。 強者不必怕,弱者不可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