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南轅北轍

成語典故:南轅北轍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戰國時代,魏王想要出兵攻打趙國的國都邯鄲。季梁聽到了這個消息,立即停止了旅行,想回去勸阻。
回國後,他急忙地趕去見魏王說:“我剛才在路上看到一個人駕車往北方走,卻對我說他想去南方的楚國。我說你要去南方,怎麼現在卻往北方走呢?他馬上回答說他有優良的駿馬、足夠的旅費、技術很好的馬夫,所以絕對可以到達楚國。但是,王啊!您知道嗎?實際上,因為他去的是相反的方向,馬愈快、旅費愈足夠、馬夫愈好,只會讓他離楚國愈來愈遠而已啊!”
季梁接著又說:“今天大王您一心想成就霸王之業,讓天下人都取信於您,可是,現在您卻仗著有強大的軍力想去攻打趙國,藉此擴大您的領地和威望,這樣做下去,只會離您的目標愈來愈遠!正如我遇到的這個人,他想去楚國卻往北方走一樣,永遠也達不到目的!”
人們把這個故事,叫做“南轅北轍”。“轅”是古代馬車前部套在牲口左右兩邊的木頭,用以拖車。“轍”是指車輪走過後路面壓出來的痕跡。這句成語就用來比喻人的志向和實際行為相反。
──轉自正見網

成語內容

詞目南轅北轍
拼音nán yuán běi jhé
注音ㄋㄢˊ ㄩㄢˊ ㄅㄟˇ ㄓㄜˊ
相似詞背道而馳,北轅適楚,天差地別,天壤之別,相去天淵
出處《戰國策‧魏策四》:「猶至楚而北行也。」

《戰國策‧魏策四》:有個人要去南方的楚國,卻駕車往北走。別人告訴他這不是去楚國的路,他說自己的馬好,盤川多,車夫技術好,卻不知這幾個條件愈好,他離楚國就愈遠。
釋義轅:車前駕牲畜的兩根直木或曲木,亦代表車。轍:車轍,車輪壓出的痕跡。
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
比喻行動與目的彼此相反,現指雙方的行動與目的皆不同。
例句你想這六條要求,與中央開出的六條款約,簡直是南轅北轍,相差甚遠,有甚麼和議可言。(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六十八回)
他說想考大學,卻整天沉溺於電子遊戲,這不是南轅北轍嗎?
張大宇很想將來做大事,可是他從來不好好兒讀書,他的行為和願望簡直是南轅北轍,不會一致。 
我們兩人的想法和做法皆南轅北轍,根本無法合作。
我們的想法和實際的做法皆南轅北轍,根本無法合作嘛!
你想長大後成就一番大事業,可是從不好好讀書,這種願望和現在的行為簡直是南轅北轍,不可能會實現的!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殘存亦末路 兵敗如山倒

傅姓與堂號

郭姓與堂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