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姓與堂號
樊姓
拼音:fán
樊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57位。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102位。編輯本段樊姓來源
一、出自姬姓,形成於西周,是周文王的後代,其始祖爲樊仲山甫,史稱姬姓樊氏。據《通志·氏族略·以邑爲氏》所載,周文王的兒子虞仲有孫名仲山甫,他同召伯虎、申伯、南仲、尹吉甫等大臣一起,輔佐周宣王南征北戰,使周人統治的疆域擴大,號稱“宣王中興”。由於仲山甫功勳卓著,宣王封他爲樊(今河南省濟源市東)侯,他的子孫即以樊爲姓,樊氏。
二、出自子姓,起源於商代,是成湯王的後代,史稱子姓樊氏。據《左傳》所載,商湯的後裔子孫,在商中期以後,形成了陶、施、樊、繁、錡、幾和終葵七大族,其中有樊姓,子孫一直沿襲下來。商朝滅亡之後,周武王把商的遺民七族,劃歸齊國管轄,故戰國前後,樊姓多在齊、魯一帶。孔子的弟子樊遲,便是商人七族中樊姓的後人。
三、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樊人,屬於以官職稱謂爲氏。
樊人,不是指樊國之人,而是西周時期設置的一種官位,亦稱樊纓、鞶人,職責就是掌管周王朝君王出行的官員。
這在典籍《周禮·春官·巾車》中有記載:“掌王之五路。一曰玉路,鍚樊纓。樊,馬大帶也。”
在樊人的後裔子孫中,多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爲姓氏者,稱樊人氏,後省文簡改爲單姓樊氏,世代相傳至今。
四、爲西南少數民族姓氏。東漢時,巴郡、南郡蠻夷本有五姓:巴氏、樊氏、莘氏、相氏、鄭氏,皆出於武落鍾離山(今湖北省長陽西北)。
五、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爲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滿族伊拉哩氏,亦稱伊里氏、伊拉禮氏、伊喇立氏,滿語爲Ilari Hala,漢義“開”,世居烏喇(今吉林永吉烏拉街至輝發河口、拉發河流域、雙陽縣境)、葉赫(今吉林梨樹葉赫鄉南部)、蜚優城(今吉林琿春三家子鄉高麗城村)、伊罕阿林城(今吉林市東北十五公里處)、松花江流域等地區。後有錫伯族引爲姓氏者。
清朝中葉以後,滿族、錫伯族伊拉哩氏多冠漢姓爲樊氏、伊氏、何氏、趙氏、尼氏、潘氏、蘇氏、許氏、嶽氏、禹氏、仉氏、柏氏、郝氏、靳氏、李氏等。
編輯本段得姓始祖
仲山甫。周宣王時之名臣,因食采於樊,故又稱樊仲山甫,亦稱樊仲山父、樊仲(見《國語·周語上》、《晉語四》),卒諡穆,故亦作樊穆仲。樊重即其後。又易蹇卦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疏曰:“盡忠於君,匪以私身之故而不往濟君。” 《類聚卷·二○》引作“夙夜匪懈”。樊姓的始祖,可以追溯到2800年前輔佐周宣王中興的名臣仲山甫。他是魯獻公的第二個兒子,仕周爲卿士,後來因功被周天子封在樊國,爵位爲侯,在當時的諸侯之間,地位十分崇高和尊貴。他的後代子孫,後來也按照當時的習俗,紛紛以國爲氏,而我國就開始有了“樊”這個姓氏。樊氏後人尊仲山甫爲樊姓的始祖。
編輯本段遷徙分布
樊姓出於姬姓。周太王有後代叫作仲山甫的因爲作戰有功被分封到樊地(今河南省濟源縣西南,一說現河南省濟源市),他的後代以國號爲姓,世代以樊作爲姓氏。而樊姓最早的起源其實可以追溯到商湯時代。上古湯王建立了商朝,湯王的後代十分興盛,後來漸漸分離成了七的大族,其中就有一族爲樊姓。後來商朝被周武王打敗,周朝平定天下以後,周成王的叔叔康叔管轄商朝的遺民,他將這七大王族遷到山東山西一帶,讓他們在此定居。所以樊姓的名門望族亦大多出於山東山西一帶。在古代,樊姓的望族大多聚居在上黨
。樊氏族人在全國各地許多地方均有分布,如北京,河北之尚義、景縣,山東之平邑、龍口,山西之太原、長治,廣東之新會,廣西之田林、灌陽,貴州之從江,雲南之瀘水、隴川等地。
樊姓是當今常見姓氏,分布較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17%,居按中國姓氏人口多少排序的第一百零二位。尤以陝西、河南、江西等省多此姓,三省樊姓約占全國漢族樊姓人口的50%。在山西省按照姓氏人口多少排序中,居第四十五位。
編輯本段郡望堂號
郡望
上黨郡:“上黨”在字面意思指山上的高地,“上與天爲黨也”,故名。上黨地名最早見於春秋時期的晉國,此後趙魏韓三家分晉,都占據了上黨地區的一部分,戰國時期韓國置郡,但是具體的郡置如今已經難以考證。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分地爲三十六郡,上黨郡承之,是其中大郡之一,治所在長子(今山西長子)這個郡級行政區劃轄治範圍大致是以今天山西省長治市爲中心的山西省東南部地區。西漢時期沿置,轄縣十四個;東漢時期轄縣減少到十三個。三國時期,上黨郡治所向東北遷移到壺口關(今山西長治北部,但不是壺關縣)。西晉時期,轄縣十個,郡治進一步向東北遷移到潞縣(今山西潞城東北部)。十六國時期,除後周政權短暫改名爲潞州外,上黨郡基本被保留,到北魏時期郡治又遷回壺關。隋朝建立後,廢並原壺關縣,建上黨縣,並將上黨郡治遷往上黨縣(今山西長治市區)轄縣十個。唐朝時期,改上黨郡爲潞州,從此上黨郡之名不複存在,但之後曆朝曆代仍保留上黨縣,直到明朝嘉靖八年(己醜,公元1529年)改上黨縣爲長治縣,從此上黨作爲地名不再存在。
南陽郡:春秋戰國時期稱南陽的地區頗多。魯國的南陽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晉國的南陽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區。戰國時期魏國的南陽,一部分屬韓國(戊戌,公元前263年,秦國大將白起進攻韓國取南陽,韓本部與上黨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地亦稱南陽,分屬韓楚。秦朝時期南陽郡設於秦昭王三十五年(己醜,公元前272年)爲秦國奪取楚國之地而設,治所在宛縣(今河南南陽)後秦國大將白起在秦昭襄王四十四年(戊戌,公元前263年)進攻韓國克取了南陽,使韓國本土與上黨郡被分隔,以宛爲治所,置南陽郡。兩漢之際,南陽郡轄二十六縣,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熊耳山以南葉縣内鄉之間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應山鄖縣之間的大部分地區,後逐漸縮小。隋朝開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被廢黜,隋大業三年(丁卯,公元607年)複置。唐朝初期又被廢黜,唐天寶初年(壬午,公元742年)曾改鄧州南陽郡爲良穰縣(今河南鄧縣)治所。元、明、清諸朝的南陽府治皆在南陽,即漢朝的宛縣、今河南省南陽市。
齊 郡:西漢時期先爲臨淄郡,後改齊郡,治所在臨淄(營丘,今山東淄博臨淄),其時轄地在今山東淄博市和益都、廣饒、臨朐等縣地。唐朝天寶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爲青州北海郡,屬河南道,縣爲屬。唐至德二年(丁酉,公元757年)北海郡仍改爲青州。唐永泰元年(乙巳,公元765年)道改爲軍,齊郡屬平盧軍節度使領轄,治所在益都,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的濰坊市一帶地區。
遼東郡:在中國歷史上,“遼東”這個稱謂有四重意思:①郡、國名,戰國時期燕國置郡,洽所在襄平(今遼寧遼陽),其時轄地在今遼寧省大凌河以東一帶地區;西晉時期曾改稱遼東國;十六國時期的後燕國末期,其地歸入東海郡;北燕時期又複置遼東郡於今遼寧省西部一帶地區;北齊時期廢黜;到東漢安帝時分遼東、遼西兩郡地置遼東屬國都尉,治所在昌黎(今義縣),其時轄地在今遼寧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帶;三國時期的曹魏改爲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遼都衛,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爲遼東都司,治所在定遼中衛(今遼寧遼陽),其時轄地爲今遼寧省大部地區;自明正統後期因兀良哈諸族南移,漸失遼河套(今遼河中游兩岸地);從明朝天啟元年~崇禎十五年(公元1621~1642年)期間,全境爲後金(清)所並。③軍鎮名,明朝“九邊”之一,相當於遼東都司的轄境,主要是鎮守總兵官駐廣寧(今遼寧北鎮)明朝隆慶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後冬季則移駐遼陽(今遼寧遼陽);明朝末期廢黜。④地區名,泛指遼河以東地區。
堂號
南陽堂:以望立堂。
上黨堂:以望立堂,亦稱長子堂。
齊郡堂:以望立堂,亦稱臨淄堂、益都堂。
遼東堂:以望立堂,亦稱扶餘堂、襄平堂、遼陽堂、凌東堂。
淳叙堂:資料有待補充。
崇德堂:資料有待補充。
柔嘉堂:資料有待補充。
悦德堂:資料有待補充。
永思堂:資料有待補充。
文魁堂
鑒真堂
三陽堂
忠烈堂
檻真堂
聽命堂等。
編輯本段全國樊氏統一字輩
001世 樊須,字子遲。孔子七十二個賢弟子之一。
002世 奉(皋)
003世 達(建)
004世 康
005世 謨
006世 都 睿
007世 吉權(均都後)琅(睿後)
008世 廣(吉後) 簡(琅後)
009世 澤澄(均廣後)洪(簡後)
010世 珪(澤後) 藥(洪後),壁、珏(均澄後)
011世 禮 噲(樊噲,藥後)
012世 亮 伉、市人(均噲後)
013世 樊重 河南
014世 宏
015世 鯈
016世 汜
017世 時
018世 盼
019世 尚
020世 稠
021世 真
022世 建
023世 垣
024世 天德
025世 貞
026世 方興
027世 文熾
028世 俊
029世 察
030世 興
031世 宛
032世 元禧
033世 貞德
034世 霖
035世 泳
036世 澤
037世 宗師
038世 基
039世 稱
040世 知諭
041世 潛
042世 世重,若水←———浙江
043世 懷轁禮樂 ←————— 1.江西、湖南、湖北;2.湖南益陽
044世 天法善
045世 原貞純
046世 九詞超 ┌—————— 3.湖南衡陽
047世 琩雄略 │ ┌—————4.湖南資陽
048世 世賦望 ││┌┬——— 5.湖南湘陰、汨羅懷滔;6.若水支系
049世 忠乃貴 ↓↓↓↓ 湖南大部分;江蘇贛榆
050世 琮美中 宗宗××琮 ←7.湖南邵陽;8.婁底、湘鄉
051世 秀才 秀秀××庚秀 山東臨沂郯城同源分支
052世 叔高 叔叔××辛元
053世 克詩 克克××元聰 克傑←———9.江蘇贛榆山東
054世 仲自 仲仲進×明茂 仲┌—————————10.湖北黄岡
055世 用清 通用遠盛宗宗× │┌————————11.浙江常山
056世 伯德 良德傳添熙福× ││┌———————12.山東鄆城
057世 仕誦 啟誦先繩汝再× │││仕塤 ←———13.四川宜賓
058世 公崇 子崇德禮玉昌守 ↓↓↓公芙光 ←——14.雲南昭通
059世 曰思 本思詩榮奇永化×××曰遷武(維)曰遷 ←15.貴州遵義
060世 以道 進道書志庭太廷×××必才鴻(級)必原
061世 一存 仁存啟允再榮子×××× 通(鴻)啟
062世 與必 尚必後尚思華養×××伯 達(澤)伯
063世 尚秉 承秉賢大大富之×體×× 曆(儒)有
064世 重忠 仕忠允良有貴紹齊行×永 代(仕)永
065世 實孝 文孝可應應興大聖仁×× 鎮(遠)應
066世 本見 章見朝正安旺明廣恕×大 家(朝)正
067世 謙立 應立天啟邦加熙淵允×山 生(升)如
068世 恭本 朝本子學永爵賢明篤×一 國(汝)有(疑誤)
069世 貞仁 庭仁方志士祿自永溫×子 正(弟)國
070世 純宗 清宗×興正顯遠篤良×× 天(時)太
071世 希光 高光文文朝朝家誠謹×仕 仕(安)時 丕←16.鄆城陝山西
072世 明前 爵前教教廷廷聲忠存×如 定(泰)朝 允寶
073世 哲華 位華光光開開繼惠忠×良 永(天)枚 德
074世 孝國 ×國前前景景士共厚×廷 華(有)大 成正
075世 友肇 ×肇哲哲運運昌肅確×萬 萬(文)× 中連
076世 啟富 ×繼存存世世三宣守×水 世(衡)世 運明
077世 後庶 ×述仁仁代代元慈××林 興(山)維 加
078世 人英 ×英錫錫煥煥從和勤×殿 ×(元)芳
079世 德賢 ×賢吉吉文文盛懿遜兆德 ×(貴)學
080世 義盛 ×盛祥祥敏敏德美敏慶顯 ×(永)之
081世 光作 ×作傳傳道道一元典祥忠 ×(成)朝
082世 前善 ×善家家盛盛本凱學明貞 ×(清)廷
083世 烈吉 ×吉惟惟昭昭兆世燕戶朝 ×(宗)大
084世 容祥 ×祥忠忠先先宗寬翼憲元 ×(萬)廣
085世 止臨 ×臨厚厚烈烈詳栗貽恩上 ×(年)文
086世 務耀 ×耀立立長長厥柔謀慶繼 ×(興)樹
087世 端祖 ×祖品品遠遠道願居毓承 ×(×)林
088世 正彰 ×彰貴貴啟啟叢恭則彰維 ×(×)春
089世 言先 ×先端端後後修立爲道懷 ×(×)正
090世 行烈 ×訓方方生生啟治善宏宗 ×(×)茂
091世 期學 ×學蘭蘭逢仁雲敬逹貽公 ×(×)宗
092世 篤益 ×益桂桂時讓中馴則德遠 ×(×)嗣
093世 敬永 ×用因因隆垂雨毅宣×世 ×(×)永(疑誤)
094世 賢傳 ×傳培培樹家興直猷時代 ×(×)昌
095世 良名 ×名植植立範吉溫馀乃紹 ×(×)裕
096世 子邦 ×邦永永振節×簡慶悦家 ×(×)後
097世 嗣家 ×家期期藻廉×廉天春聲 ×(×)光
098世 多昭 ×昭百百鋪端×剛錫芳× ×(×)先
099世 傳大 ×大世世升品×塞遐甲× ×(×)德
100世 家業 ×業昌昌平行×疆福乙× ×(×)國(疑誤)
101世 皆慶 ×慶繼繼學賢×彰世峰× ×(×)泰
102世 中篤 ×篤承承茂才×常延金× ×(×)啟(疑誤)
103世 正萬 ×萬宗宗賢隆×義×廣× ×(×)家
104世 ×年 ×年祖祖修×××××× ×(×)祥
105世 ×康 ×康澤澤遠×××××× ×(×)禮
106世 ×恩 ×恩禮禮家×××××× ×(×)樂
107世 ×長 ×長儀儀傳×××××× ×(×)昭
108世 ×功 ×功式式祖×××××× ×(×)和
109世 ×澤 ×澤南南德×××××× ×(×)敬
110世 ×久 ×久湘湘清×××××× ×(×)詩
111世 ×雍 ×雍××××××××× ×(×)書
112世 ×熙 ×熙××××××××× ×(×)顯
113世 ×世 ×世××××××××× ×(×)富
114世 ×壽 ×壽××××××××× ×(×)強
115世 ×昌 ×昌××××××××× ×(×)君
116世 固
117世 本
118世 幸
119世 福
120世 宇
121世 天
122世 長
......
樊氏統一字輩說明
第一列爲江西字輩,樊遲第四十三世孫樊懷韜爲遷江西一世祖,後世子孫很廣。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均有。
第二列爲湖南益陽字輩。據《資陽六修樊氏族譜》:乾隆丙子,廷馨、允隆等諸公,以始遷祖才惠、才翱、才翔爲益陽一派祖。關於才惠、翱、翔支先祖淵源,有待考證。高桂在公元1306年譜序,稱其父才惠公於公元1278~1279年間自江西隆興府南昌縣遷居益陽桃江武潭(比庚秀在公元1370年遷湘早了近一百年)。益陽樊氏譜一修(乾隆丙子,公元1756年)時,以三十九世樊稱爲始祖。注:如果以樊稱爲一世祖派字(“義”字派),則至才惠公十六世(“才”字派),則與益陽六修、七修譜時“才”字派對應吳西字派“秀”不合。因此,該字派有亂序之疑。
第三列爲湖南衡陽字輩。衡陽崇德堂樊氏世系表:以用勝、現、信、欲爲衡陽一世祖,源自江佑昌盛宗茂支。
第四列爲湖南資陽字派。據資陽七修考證:資陽始祖秀一爲昌盛支宗茂後儉之長子秀一,而非克洪之子秀一。
第五列爲湖南湘陰、汨羅懷滔支系,始祖無稽可考。據汨羅上黨堂樊氏族譜:湘陰以懷韜之第十四世孫(疑誤,應該爲世重十四世孫)盛仲公爲一世祖,盛仲(“仲”字輩)公分支淵源有待考證。汨羅上黨堂吳楚淮越樊氏同源譜系總序:“……以君雲(樊重)公爲始祖遞至三十世有若水 懷滔(誤,應爲世重)。若水之裔傳有常山公縉雲公。自若水傳十四世,生我盛功公。懷滔傳七世有忠厚公,又七世而盛仲公生焉。”因此,懷滔支與若水支,在七十世之前爲不同字派,湖南七修樊氏族譜中將兩支派字都對應於五十四世是錯誤的。懷滔支五十四世之前采用吳西字派,若水支無派字,至第七十世時懷滔支則無派字。否則,懷滔支系字派亂序。
第六列爲湖南湘陰、汨羅若水支系,以若水爲始祖。汨羅上黨堂樊氏族譜:若水支第十四世孫盛功公爲湘陰一世祖。《汨羅上黨堂》舊序:明初我盛公祖及添祿(其子)二公由雲南蔔築湘邑,而其源則本自若水由池州遷豫章再遷湖南來也。
第七列爲湖南邵陽字輩,源自江西樊懷韜。湖南《樊氏四修族譜》:庚秀,昌盛支宗理之子,岐山行秀三,爲遷湘始祖(應爲秀,遷湘改庚)。
第八列爲湖南婁底、湘鄉字輩,源自江西樊懷韜。同邵陽。
第九列爲江蘇贛榆字輩,源自江佑昌慶叔源支。樊克傑爲江西到江蘇贛榆支派的一世祖,山東臨沂、郯城同源分支。
第十列爲湖北黄岡字輩,源自江西樊懷韜克洪子秀二(德仲)公支系,分支定派待考。
第十一列爲浙江常山字輩,源自第四十三世若水爲一世祖。
第十二列爲山東鄆城(其中一支)字輩,同爲樊遲之後世子孫。樊遲第六十世孫樊誠,爲山東鄆城樊氏始祖一世。據譜記載,樊誠於元朝未年由河北臨漳縣展轉到山東鄆城,其分支淵源有待考證。
第十三列爲四川宜賓樊氏,源自江佑昌慶宗靖用德伯言支,始遷祖曰遷,草池始遷祖爲六十四世永本。據《宜賓草池譜》: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曰遷入川。
第十四列爲雲南昭通樊氏(括號内爲上黨堂老譜字派),源自江佑昌慶宗靖用德伯言支,與四川宜賓同源,以克洪爲一世祖,始遷祖曰武。據《資陽七修樊氏族譜》之寧州並湖廣實蹟考:五十八世祖爲鏵,鏵生子武,徙居四川宜賓、南縣二縣。
第十五列爲貴州遵義道真樊氏。貴州省遵義市道真縣正安樊氏譜有待考證,以六始祖鈞公爲由蜀入黔始祖。
第十六列爲第七十一~七十七世的後面部份爲山東鄆城字輩。
樊遲第五十一世孫樊庚秀 從江西遷湖南的一世祖,至第五十五世宗貴、宗義兩親兄弟,發展成爲湖南邵陽、婁底兩大支系。
樊遲第五十三世孫樊克傑 從江西遷江蘇贛榆支派的一世祖,山東臨沂郯城同源分支。
樊遲第五十九世孫樊曰遷,從江西遷四川宜賓的始祖;曰武,遷雲南昭通。
編輯本段樊氏宗族字派
崇德堂樊氏字輩:敦仁培世德,毓慶發天祥,文人應運起,吾祚永光昌。
湖南桃江樊氏原字輩:偃騰玉慶茂,九梅宗孟秀,友勝樊世問,學崇正大德,修益光明。續字輩:颺聲宏祖志,道盛蔚邦華,克敦詩與禮,自今愈厚佳。
湖南桃江樊氏字輩:“偃騰玉慶茂九梅宗孟秀友勝樊世問學崇正大德修益光明楊聲宏祖志道盛蔚邦華克敦詩與禮自今愈厚佳”。
湖南資興樊氏字輩:“忠孝傳家國鴻”。
湖南新邵樊氏字輩:“朝廷開景佩”。
湖南寧遠樊氏字輩:“世季昌祺家強譜豔”。
湖南張家界樊氏字輩:“金學傳世永文章定能雲”。
湖南長沙、寧鄉、新化、安化、邵陽、溆浦、益陽、湘潭樊氏字輩:“辛元明宗福再昌永太榮華富貴興旺加爵祿”。
湖北利川樊氏字輩:“貞純希明哲孝友啟後人”。
湖北襄樊、陝西旬陽樊氏字輩:“自西達於清世開永在興仁義禮智信曉雨玉堂春”。
湖北黄岡樊氏字輩:“齊聖廣淵明允篤誠忠惠共肅宣慈和懿美元凱世寬栗柔願恭立志敬馴毅直溫簡廉剛塞疆彰常義”。
湖北襄陽樊氏字輩:“道德周允顯家聲楚克昌本源延汝國詔述煥文章”。
湖北通城樊氏字輩:“重實本謙恭貞純希明哲孝友啟後人德羲光前烈”。
山東日照樊氏字輩:“奎慶吉世敦唯”。
山東成武、鄆城樊氏字輩:“肇(兆)慶祥銘(明光)祜(護廷)(遵憲)(延恩)(仰慶)毓彰道宏”。
山東聊城樊氏字輩:“虎遵繼懷調天釗大守汝君東進思玉興洪宗士廷文建正方宣(玄)源(元)蘇繼昌寧合南光哲台貴山澗章”。
山東膠南樊氏字輩:“洪顺福(耀)澤(明)建(子)傳友本源”。
山東樊氏一支字輩:“天地明長德應敬福宗遠”。
四川萬年樊氏字輩:“文德賢占玉國”。
四川宜賓樊氏字輩:“曰必□伯□永□大山一子□仕如良廷萬水林殿德顯忠貞朝元上繼承維懷宗公遠世代紹家聲”。
四川綿陽樊氏字輩:“文章維仕用中正少家先”。
四川江津樊氏字輩:“國世永仕嚴學曰朝現守宗……家治爲善萬世光宗子懷登本正大永崇”。
四川奉節樊氏字輩:“有朝應守則必永世恒昌家聲先烈重萬代毓賢良詩書大肇啟忠厚承繼長光宗隆祖德文運天開祥傳學孔孟道固正定安邦垂裕澤久遠仁能振剛常”。
貴州紅花崗樊氏字輩:“永遠朝宗慶文維曰聖仁正應廷開太洪葉(言)玉治金世子從之起天國在麒麟”。
貴州遵義樊氏字輩:“仁開生明擧文武秀士登富貴光明顯福祿壽永停”。
貴州道真樊氏字輩:“世維芳學之廷朝大廣文樹林春正茂宗榮嗣永昌裕後光先德國泰啟家祥禮樂昭和敬詩書顯富強君族恒固本幸福宇天長”。
貴州畢節樊氏字輩:“開始朝廷政國春修文明廷政國春秀興隆永吉昌中功成道德主傳永流芳”。
貴州黔西樊氏字輩:“成應世登從文顺永福安”。
江蘇沛縣樊氏字輩:“合如道繼肇”。
江蘇睢寧樊氏字輩:“朕友恭寬(大)碩燕紅(宏)”。
江蘇東海、江西贛榆樊氏字輩:“銘希賢自遠家聲繼世昌三元從聖德一本兆宗祥武英漢中傳文彩春秋章拯華震寰宇勳譽亞洲颺”。
江蘇張家港樊氏字輩:“敦仁培世德毓慶發天祥文人應運起吾祚永光昌”。
河南商丘樊氏字輩:“國景華運德有民長歲祥”。
河南新野樊氏字輩:“道義忠信文恭(公)謙讓”。
雲南鎮雄樊氏字輩:“國仕文章彥金科碧狀元朝廷登玉儒”。
雲南昭通、四川永川樊氏字輩:“維奇宏澤如士遠朝升汝仕時安太天佑文衡山元貴永成清宗萬年興”。
雲南永善樊氏字輩:“光武鴻通達曆代鎮家生國正天仕定永華萬世興”。
山西汾陽樊氏字輩:“先春發應衍繼廷元樹振光成大開錦其旺石彥興鍾善主麟”。
山西上黨、陝西商洛、陝西鎮安、湖北樊城樊氏字輩:“畢志有學全開月明光照普天皆同慶”。
浙江縉雲樊氏字輩:“萬杞貴貞奇崇尚謙恭敦明信義體行仁恕惠和慈祥忠厚複元垂方奕世道德文章禮樂孝悌賢良永泰富顯榮華福祿壽慶”。
浙江江左樊氏字輩:“懷天厚九昌世忠宗秀叔克伸用伯仁公曰認一興止字接重字重實本謙恭貞淳希明哲孝友啟後昆德義光前烈客體務端壯言行期篤敬賢良子孫盛傳家有中正”。
重慶永川樊氏字輩:“繼龍(彪虎)智必如榮以顯正景應仲(啟維)奇宏澤如世遠朝升汝仕時安太天佑文衡山元貴永成清宗萬年興”。
重慶雲陽樊氏字輩:“天開文運兆家祥治世恩光大地幫貴子賢誠忠仁義萬曆德澤海山長”。
江西南昌樊氏字輩:“希明哲考友啟後人”。
安徽長豐樊氏字輩:“天地名長德偉靜傳宗遠恒星兆慶之書多寸别冒”。
上海崇明樊氏字輩:“敦仁培世德毓慶發天祥文人應運起吾乍永光昌”。
遼寧沈陽樊氏字輩:“世克祥鍾文景兆裕振澤廣純錫昭維永德慶銘嘉”。
黑龍江鐵嶺樊氏字輩:“崇正成先業廣大立三綱……世紀昌期家強譜印”。
廣東番禺、東莞、顺德、香山、新會、新寧、新安樊氏字輩:“洪祖武禘日恩景我道子觀世東敬國學啟廷文章顯達德才華萬有成朝聖可立同英起基業榮昌樂泰寧”。
樊氏一支字輩:“世凱金國秀道勝志友慶”。
樊氏一支字輩:“世懷德廣兆峰雲貫秀”。
某支樊氏字輩:重實本謙恭,曾純希明哲,孝友啟後仁,德義光前烈。品信務端莊,言行期篤敬。賢良子孫慧,傳家皆忠正。
編輯本段上海圖書館館藏樊姓家譜
序號 編撰人 家譜名 地域别 年代 出版處
1 樊永讓(纂修, 清) 博龍溪樊氏宗譜 浙江,博龍溪 清同治5年(1866)
2 博龍溪樊氏宗譜 浙江,博龍溪 清
3 樊晃(纂修, 清) 楚塘樊氏六修支譜 湖南,長沙 清光緒31年(1905) 柔嘉堂
4 楚塘樊氏七修族譜 湖南,長沙 民國29年(1940) 柔嘉堂
5 長寧樊氏續修支譜 江西,尋烏,長寧 清 柔嘉堂
6 樊士林(纂修, 清) 宣邑昭義莘潭樊氏宗譜 安徽,宣州,宣城 清同治10年(1871) 宣城樊氏
7 樊海福(纂修) 海虞樊氏宗譜 江蘇,常熟,海虞 民國32年(1943) 崇德堂
8 樊永讓(纂修, 清) 常山龍溪樊氏世譜 浙江,常山 清同治5年(1866)
9 樊貴賢(纂修, 清) 常山博龍溪續修樊氏宗譜 浙江,常山 清道光9年(1829)
10 樊慶華(纂修, 清),樊慶癉(纂修, 清) 樊氏宗譜 上海,崇明 清光緒10年(1884) 崇德堂
11 樊篤文(纂修) 樊氏宗譜 湖北,武穴,廣濟 民國6年(1917) 宗孝堂
12 樊颺海(纂修) 暨陽樊氏宗譜 浙江,諸暨,暨陽 民國17年(1928) 說德堂
13 五雲樊氏宗譜 浙江,縉雲 清光緒17年(1891) 縉雲樊氏
14 樊光鬥(纂修, 清) 簡州樊氏宗譜 四川,簡陽,簡州 清光緒26年(1900) 簡州樊氏
15 樊君芳(纂修, 清) 蛟川樊氏宗譜 浙江,鎮海 清宣統3年(1911) 錫麟堂
16 樊溪(纂修) 蘭溪樊氏宗譜 浙江,蘭溪 民國11年(1922) 蘭溪樊氏
編輯本段台灣《樊姓家譜》
《樊姓家譜》,樊開印修,民國88年,精裝一冊。樊姓於民國68年,就在台北市成立宗親會,這是旅台樊姓宗親會在台灣所出版的第二本族譜,其第一本族譜命名爲《樊氏宗譜》,刊印於民國72年。《樊姓家譜》資料較新,世系編排也較嚴謹完整,且名稱改爲家譜,因爲它是來自大陸各地人士的家譜匯編。樊姓為稀姓,但歷史名人卻不少,譜中收錄97位曆代賢哲事蹟。
編輯本段樊姓宗祠通用對聯
巨鹿賢守;
屠狗英雄。
——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湖陽人樊准,字幼陵,少年起學儒術,和帝時爲尚書郎,後曆官御史中丞、議郎、巨鹿太守、河内太守、尚書令(宰相)、光祿勳。在巨鹿任上時,對内安撫百姓,發展農桑,對外抵禦羌族進犯,境内得以安定。下聯典指漢初將領樊噲,沛縣人,青年時以殺狗爲業。後隨劉邦起義,因軍功封賢成君。滅秦後,項羽的謀士範增計劃在鴻門宴上謀殺劉邦,他直人營門,斥責項羽,劉邦得以脱身。漢初,又隨劉邦平定臧荼、韓王信的叛亂,官左丞相,封舞陽侯。他妻子呂須,是呂後的妹妹,因此深得呂後信任。
彭城醫聖;
猗樂文魁。
——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三國時名醫樊阿,彭城。華佗的弟子,擅針灸。主張可深刺,一反當時胸、背、腹不可針過四分之二說。下聯典指北朝北齊哲學家樊遜,字孝謙,河東北猗樂人。幼時好學,專心典籍。初爲縣主簿,後詔入祕府刊定書籍,時有“文章成就,莫過樊孝謙”之說。官至員外散騎侍郎。
下床答拜;
盡室登仙。
——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樊英有疾,妻遣婢拜問,英下床答拜。下聯典指《列仙傳》載,劉綱與妻樊夫人,善道術,擧室仙去。
李謙文學;
子蓋清廉。
——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齊·樊遜,字孝謙,以文著稱。下聯典指隋·樊子蓋,以善政聞名,人稱清廉。
南陽世澤;
營國家聲。
——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唐·樊興,從太宗征戰,積功封營國公。
巨鹿賢守;
屠狗英雄。
——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樊准,拜巨鹿太守。下聯典指漢·樊噲,以屠狗爲業,後佐高祖開國。
隱樂湖山之蹟;
補袞詩歌之章。
——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樊英·事典。下聯典指西周·樊穆仲事典。
無遺行於鄉里;
有令德在子孫。
——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爲漢樊敏碑字聯。
隴西出謀穫全勝;
鴻門斥項解危機。
——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學者樊志張,南鄭人。博學多通,嚐游隴西,破羌將軍段幹請見之,他出謀說:“向東南角乘虛引出,及百里,還師攻之,可以全勝”。幹從之,果驗。下聯典指漢初將領樊噲(?—前189),沛縣(今江蘇省)人。初隨劉邦起兵反秦,爲其部將,以軍功賜爵,封賢成君。在鴻門宴上,範增欲殺劉邦,他不顧個人安危,直闖營帳,斥項羽背信棄義,使劉邦得以脱走,爲劉邦解了危。
不以榮華耀鄉里;
常將道德養祥和。
——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爲漢樊敏碑字聯。
長松卓立古之直;
好風微起聖而清。
——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爲漢樊敏碑字聯。
高風清節超巢許;
豐功偉烈並蕭曹。
——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周樊侯樊仲甫的事典。下聯典指漢初將領樊噲事典。
門有古松,庭無亂石;
秋宜明月,春則和風。
——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爲漢樊敏碑字聯。
壺山隱居,術滅風火;
杏堂高弟,學有師傳。
——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學者樊英的事典。樊英,字季齊,魯陽人。習京氏易,兼明五經,隱於壺山之陽。著易章句,世名樊氏學。官至光祿大夫歸卒。下聯典指春秋時魯國名人樊遲(前515-?),一說爲齊人。名須,字子遲。孔子的弟子。
薄稼圃而不爲,宜善會先賢之意;
敬鬼神以仍遠,當恪遵乃祖所聞。
——吳信辰撰樊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爲樊氏宗祠聯。
編輯本段樊姓名人
樊姓歷史名人
樊於期:戰國時秦將,避罪於燕,得燕太子丹之庇護,後因荆軻欲替太子丹殺秦王,願得其首級以入秦,遂自刎而死。
樊噲:漢初將領,沛縣人。楚漢戰爭時,項羽的謀士範增打算在鴻門宴上謀殺劉邦,樊噲持盾闖入,斥責項羽,使劉邦得以脱身。滅秦後,與張良諫劉邦不要貪圖鹹陽宮室安樂,遂封存重寶財物府庫。以軍功封 舞陽侯。
樊英:字季齊,生於漢代,南陽魯陽人。通曉陰陽地理,並洞悉其中的奧妙,能推測災異。
樊遜:北齊哲學家,他對道教神仙方術加以批判,認爲皆虛妄之術,“秦皇漢帝,信彼方士,冀遇其真,徐福去而不歸,欒大往而無穫。猶謂升遐倒影,抵掌可期,祭鬼求神,庶或不死。江璧既返,還入驪山之墓;龍媒已至,終下茂陵文墳”(《北齊書·樊遜傳傳》),到頭來都進了墳墓。
樊興:安州人。以罪爲奴。從唐公平長安,授左監門將軍。從秦王積戰多,封營國公,數賜黄金雜物。後坐事削爵。貞觀六年,陵州獠反,命討之,爲左驍衛將軍。又從李靖擊吐穀渾,爲赤水道行軍總管。後軍期,士多死,亡失器仗,以勳減死。後爲左監門大將軍、襄城郡公。太宗征遼,以興忠謹,副房玄齡留守京師,檢校右武侯將軍。卒,贈左武侯大將軍、洪州都督,陪葬獻陵。
樊圻:明萬曆四十四年至清康熙三十三年後(1616-1694後)清畫家。字會公,江寧(今江蘇省南京)人。擅畫山水、花卉、人物。爲“金陵八家”之一。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其《柳溪漁樂圖》。
樊宗師:字紹述,河中人。始爲國子主簿。元和中,擢軍謀宏遠科,授著作佐郎。曆金部郎中,綿、絳二州刺史。進諫議大夫,未拜,卒。詩七百六十九篇。今存一首。
樊瑩:(1434—1508),字廷璧,號澄江,常山人。明天顺八年(1464)進士,引疾歸養。弘治十六年,授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巡按雲貴,彈劾鎮巡官之罪,罷撤不稱職文武官員1700人。前後三入雲貴,雖年已古稀,猶跋涉於窮崖絕險瘴癘毒侵之地,查訪政治利弊和民間疾苦,深得民心,升任南京刑部尚書。正德元年 (1506),辭官回鄉。正德三年十一月十八日病故,葬博望鄉(今常山縣何家鄉)大尖山。正德十四年昭雪,追贈太子少保,諡清簡。
樊繼祖:字孝甫,號雙岩,鄆城縣人,明正德6年 (1511年)進士。初任臨穎(今河南省)知縣,因禦寇有功,提升爲御史。奉命勘查莊田,清出被侵占民田2萬餘頃,權貴爲之斂蹟。又做河南副使、江西參政。在大同兵變時,任兵部左僉都御史,前往平叛。樊繼祖擒其首惡,叛亂遂平,嘉靖16年(1537年)升兵部左侍郎,嘉靖19年(1540年)升兵部尚書。嘉靖22年(1543年),改工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督御史,封太子少保。在朝居官40餘年,後辭官返鄉,卒於嘉靖37年(1558年)9月5日,享年 78歲。著有《雙岩奏疏》、 《十友傳》、《山海紀程》、《金丹集》等,流傳於世。
樊姓近現代名人
樊弘:四川江津人。民國14年北大畢業後,任北京《中美晚報》編輯助理和《國民公報》編輯 員。後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經濟研究院研究生。回國後,曆任湖南大學、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和複 旦大學經濟系教授兼主任。民國31年任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專項研究員。民國35年後,任北京大學經濟系教授。 195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政協第一、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九三學社第七 屆中央委員會顧問。 1988年4月在北京逝世,終年88歲。著有 《勞動立法原理》。編有《社會調查方法》、《中國勞動年鑒》(與人合編)、《工資理論之發展》、《論社會主義下商品生產和價值規 律》等。
樊學文少將
樊學文:(1912-1978),四川省蒼溪縣人。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 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革命。1934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原中共中央東北局財貿政治部副主任,遼寧中醫學院黨委書記。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穫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榮穫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勳章、二級自由獨立勳章。
樊哲祥:(1908-1995),湖北省公安縣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原廣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兵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穫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 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樊代明:(1953.11-——),四川省重慶市(今直轄市)人。1972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消化内科專家,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第四軍醫大學副校長。專業技術少將軍銜。
樊根深:(1942.12-——),室名葉茂堂,陝西省華縣人。1961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後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一野第19軍、甘肅省軍區幹部。曆任新疆軍區後勤部部長。1991年11 月後任蘭州軍區後勤部部長,蘭州軍區聯勤部部長、中共蘭州軍區黨委常委。1997年3月任中共蘭州軍區紀委書記。是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少將軍銜。
樊仲雲:(1899-不詳),浙江省嵊縣人。早年畢業於嵊州一中。1923年參加文學研究會。 1929年參加上海著作人公會。1937年參加中國救亡協會。民主革命和大革命時期,先後任商務印書館編輯、新生命書局總編輯,複旦大學、中國公學教授。大革命時曾加入中國共產黨、出任黄埔軍校武漢分校政治教官。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35年具名發表《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宣言》。主編過《社會與教育》周刊、《文化建設》月刊(國民黨CC派控制的中國文化協會出版)。1937年初與潘公展、顧鳳城、朱應鵬等贊助《寒友》季刊創刊。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任《救亡日報》總編輯。後去香港,任國民黨的《國民日報》主筆。不久叛國投敵充當漢奸,出任汪偽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政務次長、汪偽中央大學校長。卒年不詳。
樊鍾秀(1888-1930.6.4),字醒民,因排行第二故外號稱樊老二,河南省寶豐縣縣城西夏莊(今平頂山市西區)人。民國時軍閥,西北軍中最早的中國國民黨員,被孫中山任命爲建國豫軍總司令。1924年1月在廣州召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爲候補中央監察委員。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8年3月乘馮與奉軍大戰之機,率師北進,4月初連下葉、寶、魯、郟、襄及禹、密等縣,又占臨汝、偃師等地,進圍鄭州、逼洛陽。1930年初閻(錫山)馮(玉祥)合作反蔣,3月馮委任樊爲第八方面軍總司令。這時蔣介石也親至許昌,以撥大洋15萬元的條件,請樊移防荆紫關,讓開許昌,以便直取鄭州馮部大本營。當即拒絕蔣收買。蔣便令第5軍團何成浚部徐源泉、上官雲相等3個師攻臨潁,樊軍不支,退守許昌。馮雖多次派兵增援,但仍不能扭轉戰局。1930年6月4日到南關視察戰況,回城至南門時,被蔣機炸傷而死,終年42歲。其靈柩運至北京,葬於西山碧雲寺。
樊綱:經濟學博士,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現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會副會長,中國改革研究基金會祕書長,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
樊瀚聲:湖北潛江人,華中科技大學哲學系畢業。
樊友山:男,漢族,1963年10月生,江西修水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書記
樊少皇:香港電影演員。硬派動作明星。1973年6月19日出生。
樊落:台灣鮮網的耽美小說作家,主要有摘星樓系列,永嵊皇朝系列,天師執位等作品。
樊亦敏:(Amy, Fan Yik Man,1971年5月28日-)爲前無線電視及亞洲電視女藝員,1991年參加香港小姐競選穫該年度最上鏡小姐獎,並先後加入無線電視及亞洲電視等兩大免費電視台,之後於中國大陸發展事業,2009年11月離開亞洲電視。樊亦敏也是金莎朱古力、陽光檸檬茶、大快活等其中一輯廣告的主角。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