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姓與堂號

羅姓         
拼音:luó
羅姓,在《百家姓》中排第75位。  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20位。

羅姓來源

  一、出自妘姓,爲顓頊帝之孫祝融氏之後裔。"妘"爲中國古代最早的姓氏之一。據《說文通訓定聲》記載,鄢、鄶、路、逼陽、鄅等姓,都是古時的妘姓國。祝融,名黎,爲帝嚳時的火官(掌管民事),後人尊爲火神因有攻,能光融天下,帝嚳便命曰祝融。祝融的後裔分爲八姓,即己、董、彭、禿、妘、曹、斟、羋等,史書稱爲"祝融八姓"。到了周朝的時候,有子孫被封在宜城(今湖北省宜城縣),稱爲羅國。公元前 690年,羅國被楚國所滅,於原地另置鄢國,祝融氏的子孫就逐漸向南遷移,最初遷居枝江(今湖北省南部,長江沿岸的枝江縣),至周末又南遷至湖南長沙,遂以國名"羅"爲氏。
  二、出自他族或他姓加入。
  1、南北朝時,北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實行漢化,將原鮮卑族複姓多羅氏、叱羅氏皆改爲漢字單姓羅。
  2、唐代,西突厥(游牧於今新疆大部分和中亞部分地區的少數民族)可汗斛瑟羅歸附長安,留居中國,其子孫以"斛瑟羅"爲氏,後簡爲羅氏。
  3、賴氏族人也有在春秋戰國之時爲楚靈王所害,改羅、傅二氏的。
  4、清代愛新覺羅氏中有的也改姓羅。

遷徙分布

  羅國傳至24世萬通時,被楚國所滅,萬通與次子蒼噩逃至襄陽黄龍洞避隱,其長子芳噩逃往四川。
  周顯王時,有31世羅乘遷往枝江,其孫羅守隴自枝江遷至今湖南長沙。40世羅君用次子羅珠遷居豫章(今江西南昌)西山,爲豫章羅氏一世祖。
  唐昭宗時,羅珠28世孫羅景新遷往虔州虔化(今江西寧都),31世有兩支分别徙居廣東大埔、興寧。45世羅尚立,元代由虔州遷居福建汀州寧化石壁村,明代又遷往上杭縣扶陽,其子羅新松徙廣東梅州。另外,羅國亡國後,羅氏有部分人從滇南、滇東遷入湄南河下游,融入泰族;遷入四川的有一部分定居閬中,後成爲板楯蠻七姓之首姓大族,有的融入土家族或彝族;還有一支遷入貴州東部、南部,融入布依族;遷到湘南的,有的融入瑤族。
  隋唐以前,除上述地區外,羅氏還分布於今山西、陝西、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浙江、江蘇等省的一些地方。唐高宗總章年間,有河南羅氏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在福建安家落戶。
  自清代開始,居住在廣東梅縣、大埔、及福建寧化等地的羅氏,曾多次向台灣遷徙,還有一些人遷往南洋的文島(印尼)等國家。其中,祖籍廣東嘉應州梅縣石扇堡的羅芳伯在西婆羅洲(今加里曼島)建立了一個共和制的蘭芳國,實行"蘭芳大總長制",立國時間達108年(1777~1885年)。
  羅氏,在台灣是個較爲普遍的姓氏。台灣的羅姓,來自福建寧化。主要集中居住在苗栗和新竹兩縣,其他各縣市也散居不少。台灣的羅氏與北方的羅氏是一脈相承的。

郡望堂號

郡望

  豫章郡,漢高帝置,王莽稱“九江”屬颺州。 
  長沙郡,秦置,時戶二十五萬五千八百五十四,人口:一百零五萬九千三百七十二人。十三城。臨湘;攸;茶陵;安城;酃;連道;昭陵;益陽;下雋;羅[原注:帝王世紀曰:有廣陵亭。《湘中記》(筆者注:羅含著)亦雲:二妃之神(羅孝女、孟薑女),劉表爲之立碑];醴陵;容陵。(據《後漢書》南朝宋,範曄撰)
  襄陽郡,在湖北襄陽,以漢·廣漢太守羅蒙;漢·牂牁太守羅式;晉·持節(注:持節即掌有三品官以下“先斬後奏”之權)西鄂侯羅憲;持節夷陵侯羅尚;廣、益州刺史羅友;唐·燕王羅藝(注:曾賜姓李,後改回羅姓);秦王左右、陪戒副尉羅甑生(從二品,周紹良藏拓本),襄陽男爵、京兆尹羅珦;贈禮部尚書、福建、江西觀察使羅讓等爲代表,形成襄陽郡望。該郡望後裔,筆者所見除江西吉水山原羅氏支系外,其它均與兄弟姓氏發展規律一樣,統一“郡望”,改奉“豫章”爲郡望。明代“吉水三羅”之一的羅大纮即出自該支。在《禁毁四庫全書》中,羅大纮的文集得以保存,爲山原羅氏屬於襄陽郡望留下典籍依據。在唐朝林寶受禦命主撰的《元和姓纂》中,“襄陽”列爲羅氏二郡。其一齊郡,其三,河東。
  齊郡,秦置,時戶十五萬四千八百二十六。人口:五十五萬四千四百四十五人。縣十二:臨淄、昌國、利、西安、钜定、廣、廣饒、昭南、臨胊、北鄉、平廣、台鄉。(據《後漢書》南朝宋,範曄撰)
  河東郡,秦置,時戶二十三萬六千八百九十六。人口:九十六萬二千九百一十二人。縣二十四:安邑、大陽、猗氏、解、蒲反、河北、左邑、汾陰、聞喜、斐澤、端氏、垣、皮氏、長修、平陽、襄陵、彘、楊、北屈、蒲子、絳、狐鑷、騏。(據《後漢書》南朝宋,範曄撰)

堂號

  豫章堂:豫章堂譜序爲:“盛應實用君,成彥伯公叔;以之懋憲光,秉興克允福。亨運會時來,賢嗣序昭穆;富有本日新,德業世常錄。”,也稱舊普,是羅姓嫡系一脈的序譜。
  尊堯堂

羅姓名人

歷史名人

  羅 珠:字懷漢,號靈知,稱大農令,又稱洪崖先生,君用次子;黄帝一百0八世孫,鄶公四十一世孫。生於湖南瀏陽,後徙豫章(江西南昌),卒於漢景帝丙戌二年九月十八日辰時,壽九十一,葬南昌新建縣大平鄉西山大嶺山。爲羅姓始祖。
  羅 友:兩晉時期襄陽(今湖北省襄樊)人,晉室南遷後深受器重,任襄陽太守。
  羅企生:晉代政治家,豫章南昌人。多才多藝,曾任武陵太守,爲官剛正爲人忠直,“企生盡忠”爲一代佳話,與其弟的羅遵生被世人稱“忠孝一門”,是最早爲羅氏贏得巨大聲譽的人。
  羅士信:唐代軍事家,即隋唐演義中的羅成,濟南曆城人。少年英雄,隋唐之際的一大虎將,在演義評書中,將羅士信描寫成可與神人般的李元霸打個平手的人物,足以看出後人對羅士信這名少年虎將的喜愛程度之深。
  羅 通:唐朝軍事家,隋朝鎮守遼東名將羅藝之孫,爲唐抗擊外敵立下赫赫戰功,傳下“羅通掃北”的佳話,贈封護國舍人,一生故事多編劇爲中國各地方戲武戲表演,且廣爲民間道教立廟祀神至今。
  羅 隱:唐代文學家,餘杭人。所作散文小品,筆鋒犀利,魯迅謂其所著〈讒書〉"幾乎全部是抗爭和憤激之談"。
  羅 鄴:唐代詩人,餘杭人。有"素有英姿,筆端超絕"之譽,號"詩中虎",爲唐代"三羅"之一。
  羅從彥:宋代理學家,字仲素,號豫章先生,南沙劍州劍浦人,閩學四賢之一。
  羅 存:宋代畫家,今河南開封人。喜作小景山水畫,極有韻致,時人評價他的畫作,"披圖便知登高望遠,魚鳥往還,浩然有江湖之思"。
  羅 點:宋代政治家,江西崇仁人。官至代理兵部尚書。淳熙二年(1175)擧進士第二名,即謂“榜眼”。初授定江軍節度推官,受到漕運使趙汝愚的賞識,薦爲太學博士。
  羅洪先:明代理學家,江西吉水人。爲嘉靖八年狀元,傳承“王學”之說的儒學家。著有《念庵集》二十二卷,《冬游記》一卷。
  羅 牧:明末清初著名畫家,江西寧都人。工詩文、書畫,喜飲酒,善制茶。其畫林壑森秀,筆法多變,水墨清潤淋漓,畫風深沉粗獷,是“江西畫派”的創始者。
  羅貫中:元末明初傑出小說家,今山西太原人。相傳他一生作過"十七史"演義,現存有《三國志通俗演義》、《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等,其中代表作《三國演義》(簡稱)爲"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羅 聘:清代著名畫家,爲江蘇甘泉(今江都)人。畫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蘭、竹等,無所不工。其筆調奇創,超逸不群,别具一格,爲"颺州八怪"之一。其子允紹、允纘,均善畫梅,人稱" 羅家梅派"。

近現代名人

羅隆基:近代著名政治活動家,江西安福人,字努生,又名國琅,筆名生輝、野度。他是中國民主同盟創始人之一,也是最終沒有得到正式平反的六位右派之一。羅先生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奇人,他是唯一一個敢於反抗兩黨威權統治的人。
  羅榮桓:現代軍事家,政治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
  羅瑞卿:四川省南充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早期著名領導人之一,多次參加並領導著名戰役,戰功卓著,曆任我軍重要職位,建國後被授予“大將”軍銜。
  羅盛教:不朽的國際主義戰士,中國人民志願軍英雄。
  羅青長:原中共中央調查部部長,祕密戰線上的傳奇人物。
  羅大佑:華語流行樂教父
  羅文:流行歌手,被稱爲“歌聖”
  羅嘉良:影視明星
  羅珊珊:影視明星
  羅中旭:流行歌手
  羅百吉:流行歌手
  羅海瓊:影視明星
  羅志祥:流行歌手、節目主持人、演員
  羅美玲:影視明星
  羅善慶:爲愛新覺羅後裔,馬來西亞玻璃市加基武吉開發者
  羅山:香港電視廣播營運總監,港島區議員
  羅若安:香港無線電視新聞主播兼記者
  羅莽:香港演員
  羅家英:香港藝人,粵劇演員
  羅幹:中共前領導人,曾任中央政法委員會書記
  羅京:已故中國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主播
  羅嘉玲:香港電影演員
  羅德丞:香港大律師
  霍羅兆貞:前香港政府高官
  羅品超 :粵劇演員
  羅仲榮:香港企業家
  側田:原名羅定偉,香港著名音樂人,歌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殘存亦末路 兵敗如山倒

傅姓與堂號

郭姓與堂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