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4的文章

袋狼(學名:Thylacinus cynocephalus)因其身上斑紋似虎,又名塔斯馬尼亞虎,祖先可能廣泛分布於紐幾內亞熱帶雨林、澳大利亞草原等地

圖片
袋狼 [ 編輯 ] 袋狼 [1] 化石時期:  上新世 早期至 全新世 約1906年華盛頓的袋狼 保護狀況 絕滅  (1936年) ( IUCN 3.1 ) [2]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下綱: 有袋下綱  Marsupialia 目: 袋鼬目  Dasyuromorphia 科: † 袋狼科  Thylacinidae 屬: † 袋狼屬   Thylacinus 種: † 袋狼  T. cynocephalus 二名法 Thylacinus cynocephalus ( Harris , 1808) 異名 Didelphis cynocephala   Harris, 1808 Dasyurus cynocephalus   Geoffroy, 1810 袋狼 ( 學名 : Thylacinus cynocephalus )因其身上斑紋似 虎 ,又名 塔斯馬尼亞虎 ,祖先可能廣泛分布於 紐幾內亞 熱帶雨林 、 澳大利亞 草原 等地。是近代體型最大的食肉 有袋類 動物,和其他有袋動物一樣,母體有育兒袋,產下不成熟的幼獸,在育兒袋中發育,為 夜行性 動物。 主要特徵 [ 編輯 ] 袋狼體型苗條,臉似狐狸,嘴巴可以張成90度,經常潛伏樹上,突然跳到獵物背上,一口可以將獵物的頸咬斷。袋狼的背上有條紋,使牠通常被稱為塔斯馬尼亞虎。 發展史 [ 編輯 ] 袋狼出現於4百萬年前。至1990年代初,至少有7種物種的袋狼化石已被發掘。迪森袋狼是這7種被發現的化石中,年代最久遠的物種,可追溯至2300萬年前,也是體形最小的。 歷史 [ 編輯 ] 現代的袋狼第一次出現距離現今約400萬年。袋狼曾廣泛生活於 澳洲 和 新幾內亞 ,5千年前, 澳洲野犬 隨人類進入澳大利亞,與食性相同的袋狼發生爭鬥,袋狼隨後從 紐幾內亞 和澳大利亞草原漸漸消失,僅在大洋洲的 塔斯馬尼亞島 上還有生存。澳大利亞的土著首次接觸袋狼,已發現許多袋狼雕刻在岩石上,可以追溯到至少公元...

滿文(滿語:ᠮᠠᠨᠵᡠ ᡥᡝᡵᡤᡝᠨ,穆麟德:Manju hergen,大詞典:Manzhu hergen,太清:Manju hergen)是滿語的文字,1600年前後由蒙古文改造而成

圖片
滿文 [ 編輯 ] 本文介紹的是公元17世紀後 滿洲族 參照蒙古字母所創文字。關於17世紀前 女真族 所用文字,詳見「 女真文 」。 滿文 「 滿洲 」一詞的滿文寫法 類型 全音素文字 語言 滿語 使用時期 1599年至今 母書寫系統 原始迦南字母 腓尼基字母 亞蘭字母 敘利亞文 粟特文 回鶻文字母 蒙古字母 滿文 子書寫系統 錫伯文 ISO 15924 Mong (蒙古字母) Unicode範圍 U+1800至U+18AA (蒙古文) 注意 :本頁可能包含 Unicode 的 國際音標 。 乾清宮 牌匾 滿文 ( 滿語 : ᠮᠠᠨᠵᡠ ᡥᡝᡵᡤᡝᠨ , 穆麟德 : Manju hergen , 大詞典 : Manzhu hergen , 太清 : Manju hergen )是 滿語 的文字,1600年前後由 蒙古文 改造而成,是 全音素文字 。由上至下 豎寫 ,各列由左至右排列。 歷史 [ 編輯 ] 據 滿洲實錄 ,1599年 努爾哈赤 命 額爾德尼 和 噶蓋 兩人將 蒙古文字 借來創製滿文。雖然兩位顧問有反對,努爾哈赤仍然繼續把蒙古文改為無 圈點 文字( 滿語 : ᡨᠣᠩᡴᡳ ᡶᡠᡴᠠ ᠠᡴᡡ ᡥᡝᡵᡤᡝᠨ , 穆麟德 : tongki fuka akū hergen , 太清 : tongki fuka akv hergen ),也稱 老滿文 (或稱為舊滿文)。這種新文字通行當時的 建州 ,為 後金國 建立及滿族形成有深遠影響。後來 達海 更增補了十二個字頭,並於老滿文字旁邊加以圈點,使滿文更加完善,這種新文字被稱為「新滿文」,並通行於後金。 清代前中期大多用滿文發行 詔 、 誥 等,成為奏報、公文、教學、翻譯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主要文字。在 中原 , 乾隆 以前期間滿文 奏摺 繁多,遠超過單獨 漢文 奏摺。其中 順治 朝及以前多單獨的滿文奏摺, 康熙 雍正 兩朝滿漢合璧類奏摺居多,單獨滿文或單獨漢文均很少 [1] 。 初創 [ 編輯 ] 金太祖 阿骨打 時期,根據 漢字 與 契丹大字 創造了 女真文 。 元朝 滅金後,女真文繼續在 遼東 地區使用,直到明中葉。 到 努爾哈赤 時,女真文使用幾近消失,女真族之間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