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15的文章

游泳的起源很早, 其目的並不是運動, 而是為了生存, 如捕魚、渡河或避開猛獸之襲擊。公元前二千年代時,尼羅河沿岸, 游泳的風氣很普遍,且有王子練習游泳的記載,舊約聖經中亦有『埃及人游泳的記載』

圖片
游泳 游泳是康樂活動、社交活動、也可以是競賽 運動 游泳 ,是在水上靠自力漂浮,借自身肢體的動作在水中運動前進的技能。游泳運動可分為競技游泳和實用游泳,競技游泳是 奧林匹克運動會 中的第二大項目,包括 1蝶泳 2仰泳(也稱背泳) 3蛙泳 4捷泳(也稱爬泳/自由式) 四種泳姿的競速項目,以及 花樣游泳 等。 早期的游泳活動,多被視為貴族子女教育及士兵訓練的一個重要部份,公元前25世紀 古埃及 已有類似游泳的活動。 古羅馬 人興建了巨大浴池,游泳成為上流社會人士社交活動。18世紀末,工人游泳的機會增多,游泳開始成為一種普通運動。 [1] 競技游泳源於19世紀中期的 英國 及 澳洲 ,1837年英國游泳協會成立,開創了近代游泳競賽的歷史。1869年,英國業餘游泳總會成立,這是世界第一個國家游泳總會。 二十世紀 初,世界各國的游泳比賽開始普及,1894年6月16日,在 巴黎 成立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時,游泳被列為 1896年奧運會 的項目之一。1908年, 國際游泳聯合會 (FINA)成立。 在競技方面,世界泳壇的傳統強國包括 美國 、 澳洲 、 德國 以及 法國 。 國際規則規定 [ 編輯 ] 男女游泳均設自由式50米、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100米4人接力、200米4人接力。 蝶式100米、200米。仰式100米、200米。 蛙式100米、200米。 混合式200米、400米、4人100米接力。 蛙式、蝶式和自由式要由出發台上起跳入水,仰式則直接在水中出發。 出發 [ 編輯 ] 在自由式,蛙式及蝶式比賽,參賽者出發時必須用跳水形式,而在仰式及四式接力賽中,則是在水中出發。 自由式 [ 編輯 ] 主條目: 自由式 在自由式比賽中,參賽者可以進行任何泳式,但在個人四式及四式接力項目中,游自由式時則不可進行仰泳、蛙泳或蝶泳。當轉身或到達終點時,自由式參賽者可以用身體的任何部份觸及池邊。 背泳 [ 編輯 ] 主條目: 仰泳 仰泳比賽開始時,參賽者要面向出發台,並用兩手握著扶手。起跳訊號發出後,參賽者要以背向下的型式完成整個賽程。賽例規定,任何參賽者在頭、肩、手或手臂觸及池邊以作終點觸池或轉身觸池前,必須保持背泳的正確位置,當中包括...

胡床亦稱“交床”、“交椅”、“繩床”。古時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從附圖中可見,馬紮功能類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類似物,兩邊腿可合起來。

圖片
胡床 亦稱“交床”、“交椅”、“繩床”。古時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從附圖中可見,馬紮功能類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類似物,兩邊腿可合起來。   由于便于攜帶,戰爭時將軍出征所帶,所以後來便發展爲權利的象征:“交椅”。   床,《釋名》雲:“床,裝也,所以自裝載也。”《廣雅》雲:“棲,謂之床。”裝,載也,棲也,皆爲人坐臥之用。故古代供跪坐之物,如同日本今之坐蒲團,曰床,漢代自胡人傳人,爲垂足之坐;如今之行軍椅曰胡床。(摘自黃現璠著 《古書解讀初探》)   現代人常爲古代文獻中或詩詞中的“胡床”或“床”所誤。至遲在唐時,“床”仍然是“胡床”(即馬紮, 一種坐具),而不是指我們現在的睡覺的床(寢具)。澄清這一點,有助于我們理解古代的詩文。   《太平禦覽•風俗通》:“靈帝好胡床”。《世說新語•自新》:“淵(戴淵)在岸上,據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演繁露》:“今之交床,制本自虜來,始名胡床,桓伊下馬據胡床取笛三弄是也。隋以谶有胡,改名交床。”陶榖《清異錄•陳設門》:“胡床施轉開以交足,穿便縧以容坐,轉縮須臾,重不數斤。”   比如,最普通的李白詩《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詩人此時應該是夜晚坐在門外的小馬紮上,感月思鄉。如果是睡在室內的床上,且不說古代的窗戶小且不能透光,就是擡頭和低頭的動作也講不通。   再比如 李白詩《長幹行》: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其中的“繞床”,詩人意思是繞著門口的坐具,而不是一下子到了那個小女孩的房中,繞她睡的床跑。   杜甫《樹間》:岑寂雙柑樹,婆娑一院香。交柯低幾杖,垂實礙衣裳。滿歲如松碧,同時待菊黃,幾回沾葉露,乘月坐胡床。 這首詩便直接點出了胡床二字。   白居易《詠興》:池上有小舟,舟中有胡床。床前有新酒,獨酌還獨嘗。 此詩中將胡床簡寫爲“床”,從側面爲馬未都“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是胡床一說提供了有利的證據。   李白的《寄上吳王三首》   淮王愛八公,攜手綠雲中。小子忝枝葉,亦攀丹桂叢。   謬以詞賦重,而將枚馬同。何日背淮水,東之觀土風。   坐嘯廬江靜,閑聞進玉觞。去時無一物,東壁挂胡床。   英明廬江守,聲譽廣平籍。灑掃黃金台,招邀青雲客。   客曾與天通,出入清禁中。襄王憐宋玉,願入蘭台宮。...

田單,戰國時田齊宗室遠房的親屬,臨淄人,齊國的軍事家,原為齊都臨淄的管理市場的小吏[1] 。以「火牛陣」破燕軍和收復七十城而聞名。

圖片
田單 拼音: Tián Dān (Tian Dan) 田單,生卒年不詳,後來到趙國作將相。前284年,燕國大將 樂毅 出兵攻占 臨淄 (今 山東 淄博東北),接連攻下齊國七十餘城。最後隻剩了莒城(今山東莒縣)和即墨(今山東 平度市 東南),田單率族人以鐵皮護車軸逃至即墨。清《 睢州志 ·浮香閣軼聞絕句之十七·袁參政樞(袁可立子)》:“升平父老能傳說,親見田單破敵時。”   編輯本段 人物簡介               田單   田單是齊國田氏遠房的親屬,臨淄人,湣王時.任齊都臨淄的市掾,是一位資曆淺、爵位低、名氣微的小官吏。但是,他善於學習,頗愛兵法,對戰略戰術有過精心研究,後在燕兵伐齊的戰爭中,以奇計制勝燕兵,表現了一位軍事家的非凡才能,被襄王法章封爲安平君,是齊國軍家的後起之秀。   戰國時代,列國爭雄,頻繁的掠奪戰爭,給人民造成了無窮的災難。公元前二八三年,燕、趙等國合謀伐齊, 齊湣王 因國力不足,毫無應戰的力量,隻得棄都南逃莒城,偏安一時。因此,燕兵長驅直入,很快占據了齊國七十餘城的大部國土,使齊國處在危亡的關鍵時刻。   燕兵破臨淄後,又東渡淄河進取安平,安平城(又名酃城、皇城、石槽城)位於淄水東岸,今皇城鄉皇城村東南部。這時,早從臨淄退守安平城的田單,正在積極籌劃拒敵方略。爲使戰車進退方便,避免撞擊,他命令宗人部下疾速斷去車軸長頭,並固上鐵籠。當安平失守時,齊人因車軸相撞,戰車被毁,落入燕之手,做了俘虜,惟田單宗人及部下安然退居即墨。在即墨大夫戰死疆場後,田單被宗人及部下推爲拒燕統帥。   足智多謀的田單,並沒有因暫時的失利而氣餒,他表示不負眾托,決心複國,從而細心分析戰爭發展變化的形勢,窺測出戰良機。就在這個時候,傳來了 燕昭王 病死,惠王即位的消息,田單利用惠王與樂毅有隙的裂痕,派人去惠王面前讒言挑撥,進一步激化君臣間的矛盾,致使惠王猜忌樂毅,改用騎劫爲統帥,使齊國在未動一兵一卒的情況蔔擊敗了智勇雙全的樂毅。車軸的改革和巧勝樂毅的謀略,使田單在田氏宗人中名聲大振,威望更高。   在燕兵更將利令智昏之時,田單抓住燕將驕傲弱點,用以金錢賄賂,渙散燕兵軍紀,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