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16的文章

客家傳統年節習俗

圖片
客家傳統年節習俗 傳統年節習俗(採錄自客 家 歲 時——《客家史話》選登 劉麗川) 內容提要 客家先民是中原漢人,其文化與中原文化有著血肉聯繫,存在著相當大的一致性。但客民有獨特的遷徙歷史,又有不同于中原漢民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背景,所以今天的客家文化又有別于中原文化,有自己獨特的內容。本文採用客觀描述與歷史比較相結合的方法,從容家歲時這一側面揭示客家文化與中原文化的淵源和差異。我國漢族數千年來逐漸形成了炫麗多姿的,與農事、人事休戚相關的歲時節日。這些節日讓人們在一年繁重的勞作中得以休息、娛樂、互相交往,為人們緊張的生活增添一些輕鬆、愉快的氣氛。 客家先民是中原漢人。漢族的傳統節日,作為中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體上被保留在今天的客民社會生活中,並且對客民的思想、心理、風尚等等有著深刻的影響,成為客民維繫其漢族意識的重要手段。這些傳統節日在北方民間雖也大體保存著,但遠不如客民那麼重視,那麼認真。客民不但保存下許多中原的傳統習俗,而且在自己社會生活中又產生了適應客民政治、經濟、文化生活需要的某些節日與習俗。這些不同于中原的習俗,又說明客民是一個與中原漢民有所不同的民系。 一、 春 節 《辭源》載:“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而客民從陰曆十二月二十三日就“入年界”了,直到新年的正月初五才算“出年界”。客民有“官三民四”的鄉諺,即過去祖上獲得過官爵的人家二十三日“人年界”,鄉鎮中祖上沒有官爵的百姓二十四日“入年界”。入年界後,家家戶戶為歡度新年而忙碌。其中一個重要項目是送灶神。送灶神習俗起源甚早,周代即被列為"五把"之一。《禮記‧曲禮下》雲:"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陳澔注:"五祀,則春祭戶,夏祭灶,季夏祭中溜,秋祭門,鼕祭行。"當時祭灶是在孟夏,即陰歷四月。漢宣帝後把它改為臘月初八。到了宋代,又改為十二月廿四日,傳承至今。先秦時期,灶神職司炊事。自漢始,成為天帝派往人間司察人們功過的神祗。《禮記‧祭法》鄭玄注:"(灶神)居人間,司察小過,作譴告者也。"《太平禦覽》卷一八六引《淮南萬畢術》"灶神晦日歸天,白人罪。"同時,灶神還有賜富職司的傳說。據《後漢書‧明興傳》載:漢宣帝時,陰子方因臘日祭灶而"...

過年

圖片
目 錄 起源 過年的傳說 過年的習俗 過年食俗 全國各地的過年習俗 台灣的過年習俗 過年詩詞選 起源 我 國 人 民 一 向 重 視 農 曆 新 年 。 雖 然 中 華 民 國 自 公 元 一 九 一 二 年 就 廢 除 陰 曆 , 改 用 陽 曆 ; 但 是 , 沿 用 了 數 千 年 的 陰 曆 新 年 , 始 終 在 民 間 佔 據 了 極 為 穩 固 的 地 位 。 陰 曆 過 年 的 盛 況 , 決 非 陽 歷 新 年 所 能 取 代 。 許 慎 ( 三 ○ ─ 一 三 四 ) 的 《 說 文 解 字 》 說 : 「 年 , 穀 熟 也 。 從 禾 , 千 聲 」 。 由 此 可 見 , 年 的 原 始 意 義 和 農 事 收 成 有 關 。 古 代 的 農 業 技 術 不 如 現 代 發 達 , 中 華 文 化 的 發 源 地 ─ 黃 河 流 域 ─ 氣 候 條 件 又 只 能 達 到 一 歲 一 熟 。 所 以 在 辛 苦 的 耕 種 過 後 , 收 成 的 季 節 通 常 也 就 狂 歡 慶 祝 的 時 機 。 這 樣 一 次 耕 耘 收 穫 的 周 期 , 就 稱 為 一 年 。 慶 祝 收 成 時 , 除 了 慰 勞 自 己 一 年 來 農 事 的 辛 苦 外 , 也 要 感 激 上 天 的 賜 與 , 並 祈 求 來 年 能 有 同 樣 的 豐 收 。 臘 祭 就 是 這 些 兼 具 酬 答 及 祈 願 性 質 的 歲 末 祭 祀 總 稱 。 應 劭 ( 約 一 七 八 ) 的 的 《 風 俗 通 義 》 「 祀 典 」 說 : 「 臘 者 , 獵 者 , 言 田 獵 取 禽 獸 , 以 祭 祀 其 先 祖 也 。 或 日 : 臘 者 , 接 也 。 新 故 交 接 , 故 大 祭 以 報 功 也 」 。 至 於 臘 祭 的 對 象 , 據 《 禮 記 》 「 月 令 」 : 「 天 子 … … 臘 先 祖 、 五 祀 , 勞 農 以 休 息 也 」 。 五 祀 指 的 就 是 門 、 戶 、 中 霤 、 行 等 神 祇 。 而 《 禮 記 》 「 郊 特 牲 」 另 外 提 及 : 「 天 子 大 蜡 八 」 , 這 裡 的 「 八 蜡 」 指 的 是 八 種 z 與 農 ...

七彩魚生

圖片
七彩魚生 七彩魚生 撈起魚生 ,又稱 七彩魚生 ,簡稱 撈起 、 撈魚生 或 撈生 (「撈」是粵語「 拌 」的意思),是 馬來西亞 及 新加坡 過 農曆新年 時的特色賀年食品,多於 人日 食用,代替 七菜羹 或 七菜粥 。七彩繽紛的魚生有七彩燦爛的好意頭,而「七彩魚生」這個名稱,又有「風生水起」及「越撈越旺」的意頭。 來歷 [ 編輯 ] 七彩魚生源自於粵菜中的「 撈魚生 」, 馬來西亞 的 星洲日報 稱其為在40年代由芙蓉的「陸禎記」餐館引進廣東「岡州魚肉麵」,再改良創新後,研發出「撈生」 [1] 。 新加坡 的法說是,在1960年代的4位名廚為了增加餐館收入所研發的賀年食品 [2] 。這4位名廚是 譚銳佳 、 冼良 、 許國威 和 劉育培 ,當時在新加坡合稱「四大天王」。這四位名廚加了 生菜 絲、 西芹 絲、 紅蘿蔔 絲及 酸梅 膏加 桔子 汁調成的金黃色醬料,使得撈魚生除了白色與黃色外還多了紅色、綠色以及金黃色,變得七彩繽紛、喜氣洋洋。 爭議 [ 編輯 ] 新加坡的魚生 有關馬新地區 魚生 的起源,或者比較精確地說,當地食用生魚的飲食文化,應當是由早期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移民所帶入。根據報導,中國 廣東 番禹 、 順德 等地都有食用生魚的飲食文化。現居 森美蘭 馬口 的人指出,他們在年幼時在家鄉 順德 水籐村 已經吃到魚生。當地的魚生以 薑蔥 、 酸蕎頭 、 芫荽 等菜料配搭,這跟後來馬新流傳的『撈魚生』配料相似。 另外,當地居民還指出,「早在1930多年時,就已經在 馬來西亞 吃過魚生,自稱在1964年研發的新加坡廚師還沒出世,看到兩名新加坡廚師自稱在1964年吃夜宵想出撈魚生就感到 可笑 。」「我吃魚生的時候他們都還沒有出世呢!魚生怎麼可能是他們發明的?」另外,在1940至50年代,由於很多 香港 人因為進食 鯇魚 製作的生魚片而染上 肝吸蟲 ,導致香港政府禁止食店販賣淡水魚製作的魚生 [3] 。這種 寄生蟲 就是寄生於鯇魚的體內,會導致肝病甚至引發 肝癌 。「有鑑於此,早在魚生流入馬新之前,中國人早就吃魚生超過百年的歷史,而我們這裡的魚生則是隨著祖先傳到 南洋 ,並演變成今時今日的魚生。」 [4] 。 材料 [ 編輯 ] 七彩魚生是由九江魚生演變而成,近日也...

鄭樵是中國宋代史學家、目錄學家。字漁仲,南宋興化軍莆田(福建莆田)人,世稱夾漈先生。鄭樵的著述達80餘種﹐但流傳下來的僅有《夾漈遺稿》﹑ 《爾雅注》﹑《詩辨妄》﹑《六經奧論》和《通志》等。《通志》爲鄭樵的代表作。該書收錄了鄭樵平生著述擇要的“二十略”﹐其中的《昆蟲草木略》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專門論述植物和動物的文獻。

圖片
  鄭樵 拼音: zhèng qiáo 英文:Zheng Qiao 鄭樵是中國宋代史學家、目錄學家。字漁仲,南宋興化軍莆田(福建莆田)人,世稱夾漈先生。鄭樵的著述達80餘種﹐但流傳下來的僅有《夾漈遺稿》﹑ 《爾雅注》﹑《詩辨妄》﹑《六經奧論》和《通志》等。《通志》爲鄭樵的代表作。該書收錄了鄭樵平生著述擇要的“二十略”﹐其中的《昆蟲草木略》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專門論述植物和動物的文獻。     鄭樵                       中文學名: 鄭樵                   外文名: Zheng Qiao     民族: 漢族                             國籍:中國宋代          出生日期:1104年4月26日        逝世日期:1162年4月26日         主要成就:編成《通志》          代表作品:《通志》、《夾漈遺稿》、《爾雅注》、《詩辨妄》   編輯本段 個人簡介   生平 鄭樵,字漁仲,南宋興化軍莆田(福建莆田)人,世稱夾漈先生。生於北宋崇寧三年三月三十日(1104年4月26日),卒於南宋紹興三十二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