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症,又稱乳糖消化不良或乳糖吸收不良,是指人體內不產生分解乳糖的乳糖酶的狀態。主要症狀為攝入大量乳糖後產生腹瀉、腹脹症狀。該症狀是基因決定的,不具傳染性。有些人的症狀會隨時間減輕或加重。

乳糖不耐症

         牛奶是一定要的啦!認識「乳糖不耐症」  國立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 李心允
  你每天都喝牛奶嗎?是為了長高、為了變漂亮、為了幫自己在年老前存些骨本,還是因為牛奶是個不必花時間咀嚼,就可以快速提供能量的來源?不管你怎麼想,都是一個很好的出發點;但也許你根本不去想這些問題,因為牛奶一入肚,就像天雷勾動地火,讓你狂奔到廁所,一發不可收拾,從此只好對牛奶懷著「只能遠觀而不敢褻玩焉」的情操。
  其實喝牛奶導致腹瀉的原因有很多種,而「乳糖不耐症」就是其中最常見的一個因子。讓人很意外的是—就算平常喝牛奶時,沒有出現任何不適的症狀,你卻仍然有可能是乳糖不耐症的患者。到底什麼是乳糖不耐症,實在值得讓大家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如果你手邊可以拿到一個鮮奶的新鮮屋包裝盒,從標示上的營養成分便可以發現,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最高,然而乳品中較獨特的碳水化合物即是乳糖,乳糖在不同乳品中占有不一樣的比例,牛奶含5%、羊奶含4.2%、人奶最高含7%,當然,乳糖具有很好的功能性,它有助於腦部及中樞神經系統的成長與發展,也可以加強我們身體對鈣質的吸收。所以,當我們喝下牛奶之後,腸道中分解乳糖的酵素便開始作用,酵素將乳糖分解成半乳糖和葡萄糖這樣的小分子單醣,使人體更好吸收與利用;此時,倘若腸道中分解乳糖的酵素活性很低,乳糖便不能被我們吸收,於是累積在腸內的乳糖,會被腸道中的微生物利用,微生物一旦開始利用乳糖,便會產氣,氣體在肚子裡咕嚕咕嚕的翻騰,我們也會因此而放屁,接著因為乳糖會吸引水分,導致組織液往腸內移動,使我們感到腹部疼痛,並且因腸道中水分增加,而開始出現腹瀉的現象,這就是乳糖不耐症。
  在我們剛出生的時候,這種乳糖的分解酵素活性是最高的,隨著年齡的增加,酵素活性會顯著性的降低,其實在幼兒期和青年期,酵素活性比起新生時就已經降低了5%~10%,事實上全世界只有30%的成人保有足夠的乳糖分解酵素,可見乳糖不耐症的患者真是大有人在,更特別的是,乳糖不耐症的發生是有地區性的,像北歐地區的人民發生率是最低的,而北美和亞洲人是發生率最高的族群,所以隨著歲月的增長,又身為亞洲人的我們,會成為乳糖不耐症一族似乎也是件司空見慣的事。可能幸運的你,不曾因為飲用乳品而腹瀉,但這並不代表你沒有乳糖中水分增加,而開始出現腹瀉的現象,這就是乳糖不耐症。
  在我們剛出生的時候,這種乳糖的分解酵素活性是最高的,隨著年齡的增加,酵素活性會顯著降低,其實在幼兒期和青年期,酵素活性比起新生時就已經降低了5%~10%,事實上全世界只有30%的成人保有足夠的乳糖分解酵素,可見乳糖不耐症的患者真是大有人在,更特別的是,乳糖不耐症的發生是有地區性的,像北歐地區的人民發生率是最低的,而北美和亞洲人是發生率最高的族群,所以隨著歲月的增長,身為亞洲人的我們,會成為乳糖不耐症一族似乎也是件司空見慣的事。可能幸運的你,不曾因為飲用乳品而腹瀉,但這並不代表你沒有乳糖不耐症,實驗方式必須一口氣喝下50~100公克溶於水的乳糖,也就是相當於喝下1~2公升的牛奶,兩小時內血糖升高的數值在範圍內,才稱得上正常。
  該不會看到這裡,反而開始擔心自己承受不了牛奶的負荷吧!就算真的患了乳糖不耐症,也有解決的好方法喔!首先你要避免在空腹時飲用牛奶,因為你只提供乳糖,等於逼著身體作吸收,反而增加了腸道的負擔,所以能在餐飲中加入牛奶是更好的接受方式;接著,千萬不要率性的將大量牛奶一飲而盡,少量多次是比較好的選擇,通常乳糖不耐症的患者,一次可以接受的奶量是半杯左右,自己可以做個實驗,以不拉肚子為原則,依你的接受程度而作增減;另外優酪乳、優格和乳酪也是一種選擇,它們在發酵及製造過程中,已經有部分乳糖被分解了,可以減輕身體對乳糖的負荷;當然服用分解乳糖酵素片,或在乳品中滴加酵素液,也可以有效改善症狀。
  不管牛奶是否曾經讓你與馬桶編織了難分難捨的戀曲,希望大家都不要輕易放棄喝牛奶的機會,它完整的蛋白質、豐富的鈣質與維生素B2,加上食品業者為它添加的寡醣、維生素A、D、E……等附加價值,都足以讓我們再給它一次機會,相信它不會辜負你的期望,為大家的健康和身材打下美好的基礎!

乳糖不耐症
Lactose Intolerance
分類系統及外部資源

乳糖(Template:Langenβ-D-葡萄糖雙醣)是由乳糖酶正常分裂出來.
ICD-10E73.
ICD-9271.3
OMIM223100 150220
DiseasesDB7238
MedlinePlus000276
eMedicinemed/3429 ped/1270
MeSHD007787
乳糖不耐症,又稱乳糖消化不良乳糖吸收不良,是指人體內不產生分解乳糖乳糖酶的狀態。主要症狀為攝入大量乳糖後產生腹瀉、腹脹症狀。該症狀是基因決定的,不具傳染性。有些人的症狀會隨時間減輕或加重。
鮮乳是幼兒斷奶以前的主要食物。這期間的乳糖不耐症應該及時諮詢醫生,以避免出現營養不良。斷奶以後出現的乳糖不耐症,則在白色人種以外的人中很常見。
甚麼是乳糖不耐受 [1]
  • 乳糖敏感是一種較不常見的現象。由於身體缺乏乳糖酵素,而失去消化乳糖的能力。
  • 乳糖酵素是存在於身體的天然物質,能將乳糖分解為結構更簡單、較易消化的葡萄糖及半乳糖。
  • 在持續腹瀉或腸胃炎後,正常腸道外層的黏膜會短暫受損。這裡亦是乳糖及其他消化酵素存在的地方。受損黏膜有礙食物養分的吸收及乳糖的消化。
  • 未經消化的乳糖會被腸道細菌分解,造成胃氣、腹脹及腹絞痛。這些不適可令嬰兒不停哭泣。
  • 未吸收的乳糖亦會令水分進入腸道,造成腹瀉及進一步令水分流失。
  • 然而這種情況通常只屬暫時性,一旦腸道回復健康,消化乳糖的能力便會恢復。

生物原理[編輯]

哺乳動物的幼體在斷乳後,開始逐漸的減少乳糖酶的合成。人類的幼兒在4歲的時候通常會失去90%的乳糖消化能力,但各人之間的差異很大。一些人種的第2號染色體上發生基因突變,表現能終止乳糖酶的減少性狀,所以這些人種終生能消化乳糖。
關於該變異出現的時間和地點科學上尚無一致的結論。有人認為是前4000年左右在瑞典阿拉伯半島分別獨立出現並逐漸在擴展中融合,有人認為是前4500年左右在中東地區出現後,擴展到別處。另外有人認為該變異在更晚的時候又獨立出現在東非圖西族人中。目前的狀況是:多數祖籍西歐的人基因中存在該變異(意味著他們夠終生消化乳糖),而東亞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人和美洲大洋洲的原住民族則多數沒有該變異(意味著他們成年後會出現乳糖不耐症)[1]。全球平均有75%的人成年後會出現症狀,所以與其將之稱作疾病,還不如說是自然狀況更合適。
有乳糖不耐症的人不是一旦攝入微量乳糖立即出現腹瀉等症狀,而是當攝入超過一定量之後才會出現。所以大多數有乳糖不耐症的人仍然是可以喝牛奶的,只是不能過量。比如雖然日本人九成以上有乳糖不耐,但大多數人可以每天喝200毫升的牛奶而沒有任何不適[2]

在不同人群中的比例[編輯]

上述耐受乳糖的變異基因為顯性基因,即在兩個等位基因中,只要有一個顯性基因,則表現顯性性狀,即耐受乳糖。只有當兩個等位基因都為隱形的不耐乳糖基因時,才會表現為乳糖不耐。
人群取樣人數不耐比例等位基因頻率
瑞典人N/A2%0.14
澳大利亞白人1604%0.20
瑞士人N/A10%0.316
美國白人24512%0.346
芬蘭人13418%0.424
非洲圖西人N/A20%0.447
非洲富拉(Fula)人N/A23%0.48
非裔美國人2075%0.87
澳大利亞原住民4485%0.922
非洲班圖(Bantu)人5989%0.943
華人7141.73%0.964
泰國人13498%0.99
印第安人24100%1.00
有意思的是家貓也有類似的趨勢:全球不少的家貓特別是亞洲品種成年後不耐攝入乳糖,喝牛奶會拉肚子。而很多歐洲品種則因為類似的基因變異不存在這個問題。

致病機理[編輯]

在缺乏乳糖酶的情況下,人攝入的乳糖不能被消化吸收進血液,而是滯留在腸道。腸道細菌發酵分解乳糖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氣體。造成腹脹、放屁。過量的乳糖還會升高腸道內部的滲透壓,阻止對水分的吸收而導致腹瀉。 當未分解吸收的乳糖進入結腸後,被腸道存在的細菌發酵成為小分子的有機酸如醋酸、丙酸、丁酸等,並產生一些氣體如甲烷、H2、CO2等,這些產物大部分可被結腸重吸收,新生兒小腸粘膜乳糖酶缺乏是主要病因,部分人群因長期不攝入奶及奶製品也會造成。

診斷[編輯]

  • 隔夜禁食後,口服一定量的乳糖水溶液。乳糖不耐症可由下列幾種手段之一診斷:
    • 出現腹脹或腹部不適
    • 呼氣中監測到腸道細菌乳糖代謝產生的氫氣
    • 血糖上升值遠小於分別攝入同量的葡萄糖和半乳糖(乳糖酶解的自然產物)結果
  • 最嚴格的診斷方法是進行腸道活檢來確定乳糖酶的活躍程度。
  • 觀察各種乳製品攝入與腹脹、腹瀉症狀的相關關係,也可作為非醫學的粗略診斷方法。例如第一天飲兩杯牛奶,第二天吃相當量的硬乾酪,分別觀察有無症狀。只是第一天有症狀的話大概是乳糖不耐症,兩天都有症狀的話,則有可能是對乳製品過敏

防治[編輯]

因為是基因原因導致,目前沒有根治的方法。基本的對策包括避免攝入乳糖,或者用人造的乳糖酶藥物來幫助消化。

避免攝入乳糖[編輯]

因為各人消化乳糖的能力不同,攝入多少量以下的乳糖不引起症狀主要靠實踐中摸索來決定[2]
最根本的方法是限量食用奶製品,以及含有奶製品的食物。豆奶杏仁露豆腐等產品可以部分替代乳製品的營養(尤其是蛋白質)和烹飪效果,在價格上也比服用乳糖酶便宜很多。
酸奶因為乳酸菌分泌乳糖酶而且已經分解了一部分乳糖,比鮮奶容易消化。另外,瑞士乾酪、Cheddar等硬乳酪,由於其製作工藝和後來的細菌轉化,含乳糖也比同量的牛乳低得多。
避免乳制食品的同時,也要注意到其他很多食品等含的乳製成分,例如麵包里加入的乳清、高蛋白人造食品中的乳清蛋白、藥品中用來增加體積的乳糖。
此外,近年來食品工業界還發明了兩種降低鮮乳乳糖含量的技術:通過固定有乳糖酶的介質過濾,或者加入乳酸桿菌(L. acidophilus)。

乳糖酶藥物[編輯]

一般為口服片狀,有效時間為30-45分鐘。也有液體的乳糖酶,可以用來滴進鮮乳中提前消化乳糖。 長期使用乳糖酶藥物價格不菲,但偶然在外使用能為乳糖不耐症患者帶來一定的就餐自由。

餵哺無乳糖配方奶粉[編輯]

無乳糖配方奶粉是一種含有全面營養、不含乳糖的嬰兒奶粉配方,由牛奶製成,專為乳糖不耐症的嬰兒調製。

命名[編輯]

根據科學家研究(Heyman 2006)世界上80%的成年人都存在乳糖不耐的情況。因此有些人認為乳糖耐受性不是一個標準,相對著應該把剩下的20%少數人命名為乳糖耐受群體。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殘存亦末路 兵敗如山倒

羅姓與堂號

 楠木,又名楠樹、楨楠,是樟科楠屬和潤楠屬各樹種的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