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密(?-169年),字周甫。潁川陽城(今中國河南省登封市)人。東漢名臣
杜密
杜密(?-169年),字周甫。潁川陽城(今中國河南省登封市)人。東漢名臣。
與劉勝同鄉。由司徒胡廣推薦,曾任代郡(河北北部)太守、太山太守、北海相,對宦官子弟為縣官奸惡的,皆加收捕。桓帝時任尚書令,遷河南尹,又轉太僕,因黨錮之禍被免官還鄉。與李膺齊名,時稱李杜,為東漢「八俊」之一。太學生譽為「天下良輔杜周甫」。建寧二年(169年),第二次黨錮之禍開始,宦官侯覽、曹節等下令逮捕李膺、杜密等百餘人,關押在新汲縣監獄,自殺。
杜密\n杜密是古代名臣,字周甫,东汉颍川阳城(今郑州登封)人,生年不详,卒于169年。东汉桓帝时,他与名士李膺齐名,时称李杜,为东汉“八俊”之一,太学生称誉杜密为“天下良辅杜周甫”。
李膺 (東漢)[編輯]
李膺的祖父李修在漢安帝時期曾任太尉,父親李益曾任趙國的國相。李膺舉孝廉出仕後,歷任青州、漁陽、蜀郡太守,任內申明法令,恩威並舉。後轉烏桓校尉,永壽二年(156年),鮮卑寇掠雲中,徵度遼將軍。延熹二年(159年),為河南尹,揭發宛陵大姓羊元群之罪,反坐罪,罰左校。司隸校尉應奉知情,上疏為李膺等說情,得以免刑。任為司隸校尉,與太學生郭泰等交遊,反對宦官專擅,致力於糾劾奸佞。是太學生心目中的「天下楷模」,有人以被李膺接待過為榮,視為「登龍門」[1]。時宦官張讓弟張朔為野王縣令,貪殘無道,被李膺逮捕處決。張讓向桓帝訴冤,桓帝詔李膺入殿,李膺據理對答,桓帝以無罪開釋。李膺的名氣既大,其好友陳蕃、杜密、王暢等人也備受知識分子崇拜。太學生視他們為正義和知識的化身,為其編了歌謠:「天下模楷李元禮(李膺),不畏強御陳仲舉(陳蕃),天下俊秀王叔茂(王暢)。」又稱李膺、杜密為「李、杜」。延熹九年(166年),張成善說風角,占卜得知將有大赦令於是要兒子殺人,後果真大赦天下,李膺心裡憤慨仍處死張成兒子,於是張成的弟子牢修控告李膺等人結黨,「共為部黨」,「誹訕朝廷,疑亂風俗」,將李膺等人關入北寺獄,株連達二百多人。後賈彪說服外戚竇武等出面援救,桓帝才將李膺赦免,但不許為官,居於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史稱第一次黨錮之禍。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