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01位。在2007年全國姓氏名義人口排名第64位。

姚姓
拼音:yáo xìng                 

姚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01位。在2007年全國姓氏名義人口排名第64位。

姚姓來源

  第一個淵源:源於姚姓和媯姓,出自舜帝和裔孫媯滿之後,屬於以居邑名爲氏。
  據史籍《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等記載,相傳上古五帝之一的是顓頊帝的後裔,因初期住在在姚墟(今河南範縣,一說山東荷澤),後世子孫便以居地爲姓氏,稱姚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姚氏正宗。
  舜在即位爲帝之前,四嶽曾向帝堯推薦過陶唐氏,舜繼承王位後曾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他,讓他們居住在媯河邊。他們的子孫有留在媯河邊居住的,便以媯爲姓。
  周武王姬發滅殷商後,找到了陶唐氏的後裔媯滿,還將自己的女兒太姬嫁給媯滿爲夫人,之後封他於陳(今河南周口),建有陳國,侯爵,史稱陳滿。他逝世後諡號爲陳胡公。
  陳國的疆域在鄭、宋、齊、楚等大國之間,陳國雖爲西周王朝的十二諸侯之一,常參與“五霸”主持的會盟,但卻是一個弱國。春秋時期的周桓王四年(公元前716年),陳國曾與宋、蔡兩國聯合攻鄭國,卻反遭到鄭國的大擧入侵,搞得要請求别國來救。春秋後期,楚國勢力逐漸強大,並進入中原,陳國即長期成爲楚國的附庸,勉強維持政權。
  周定王姬瑜八年(陳靈公媯平國十五年,楚莊王羋旅十五年,公元前599年),陳國大司馬夏征舒殺陳靈公自立。第二年,楚莊王以討伐夏征舒爲名滅了陳國,然後將陳國劃爲楚國的一個縣,不久之後又恢複陳國。楚莊王立陳靈公之子媯午爲陳國君,是爲陳成公。
  周景王姬貴十一年(陳哀公媯弱三十五元年,楚靈王羋圍七年,公元前534年),楚國再次滅了陳國,但不久之後楚國内亂,楚平王羋居殺其兄羋圍自立,陳公室與蔡侯等因助楚平王有功,五年後,楚平王恢複了陳國的諸侯國地位。
  周敬王姬丐四十一年(陳湣公媯越二十三年,楚惠王熊章十年,公元前479年),陳國終於被楚國所滅,楚惠王在原陳國之地建立了陳縣,後改爲楚國的别都。
  陳國自媯滿於公元前1045年開國,至公元前479年亡國,共傳二十四王,曆五百六十六年。
  媯滿的後裔子孫傳至漢朝陳仲敬時(非東周莊王時期的史筮陳仲敬),因避王莽之亂而遷居於吳郡(今浙江錢塘江以西一帶,治所在今江蘇蘇州),改回古姓爲媯姓。再傳五世後,複改爲遠祖之姚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姚氏正宗。
  姚氏族人大多尊奉舜帝爲得姓始祖。
  第二個淵源:源於羌族,出自漢朝末期西羌燒當部首領姚戈仲,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爲氏。
  據史籍《晉書》記載,南安赤亭(今甘肅隴西)羌族首領戈仲,本是漢朝西羌燒當氏的後人,他自稱是帝舜的後代,故而改姓姚,稱姚戈仲。
  在姚戈仲的後裔子孫中,皆以首領之改爲姓氏,稱姚氏,世代相傳至今。
  在西晉懷帝司馬熾執政的永嘉年間(公元307~312年),姚戈仲率領他的羌族部落從赤亭(今甘肅成縣)遷到榆眉(今陝西千陽),後趙時期曾被石虎強行徙至關中地區。
  東晉明帝司馬紹太寧元年(公元323年),姚戈仲被晉明帝任命爲西羌大都督,率羌眾數萬居於清河地區(今山東臨清),先後投靠前趙、後趙。後趙君主石虎執政時期,率部屬遷發達地區清河(今山東臨清),被石虎任命爲冠軍大將軍。
  東晉穆帝司馬聃永和五年(後趙石虎太寧元年,公元349年),姚戈仲率部鎮壓了梁犢領導的起義軍。後趙政權滅亡後,姚戈仲降晉,被晉穆帝任命爲車騎大將軍、大單於,晉封高陵郡公。
  東晉永和八年(公元352年),姚戈仲病逝,第五子姚襄代領其眾,在率領部眾返回關中時於三原(今陝西鹹陽)與前秦政權的大軍交戰,戰敗被殺。姚襄的弟弟姚萇率眾降於前秦政權,爲苻堅將領,之後累建戰功。
  “淝水之戰”後苻堅回長安不久,鮮卑貴族慕容泓起兵反秦,姚萇參與討伐慕容泓戰敗,逃奔渭北,得羌人及西州豪族尹詳等的支持,隨後也起兵反秦。
  東晉孝武帝司馬曜太元十九年(公元384年),姚萇自稱大將軍、大單於、萬年秦王,建立了後秦政權。之後,姚萇率軍進屯北地(今陝西耀縣),渭北羌胡十萬餘戶歸附,勢力發展很快。
  東晉太元十年(公元385年),姚萇擒殺苻堅,前秦政權基本滅亡。及至慕容永率鮮卑三十餘萬離關中東歸,姚萇於晉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入據長安稱帝,國號大秦,史稱後秦。
  東晉太元十八年(公元393年),姚萇病逝,太子姚興繼立,次年,打敗了前秦的殘餘勢力苻登,徹底滅了前秦政權,據有關、隴地區。然後,姚興又乘西燕敗亡之時一擧取得河東地區,隨後又相繼攻占東晉的洛陽,臣服西秦,攻滅後涼。
  晉安帝司馬德宗義熙十二年(公元416年),姚興病逝,太子姚泓繼位。東晉王朝的車騎將軍劉裕率軍北伐,進攻後秦,收複洛陽,而後秦宗室内部卻隻顧骨肉相殘,自相削弱。
  晉義熙十三年(公元417年),劉裕進取潼關,攻占長安,到農曆8月姚泓兵敗出降,後秦國滅亡。
  姚戈仲及其子孫創建的後秦政權,從公元386~417年共曆三主,三十四年。
  第三個淵源: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明時期蒙古族禹爾部,屬於漢化改姓爲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⑴.蒙古族禹爾氏,世居阿魯科爾沁。後有滿族引爲姓氏者,滿語爲Yur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爲姚氏。
  ⑵.蒙古族努克楚德氏,在明朝時期即改爲漢姓姚氏。
  ⑶.明朝時期,有蒙古族人饒五十,因有功於朝廷,被賜予漢姓姚氏,改稱“姚名智”,其後裔子孫世代稱姚氏至今。
  第四個淵源:源於滿族,出自金國時期女真嶽佳部,屬於漢化改姓爲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滿族耀佳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嶽佳部,滿語爲Yaogiya Hala,祖先原爲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擕後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爲遼東女真,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葉赫鄉),後多冠漢姓爲姚氏。
  第五個淵源:源於德昂族,出自明朝時期德昂族拉耐氏族,屬於漢化爲氏。
  德昂族,散居於今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及保山、臨滄、思茅地區。其中潞西縣三台山和鎮康縣軍弄等地是聚居區。
  德昂族是中國西南古老的少數民族之一,源於古代的百濮人,與古哀牢國人有密切的關係。
  德昂族人早在公元前二世紀就居住在怒江兩岸,是開發保山、德宏一帶較早的原住民族。史書中記載的茫蠻部落,就是德昂族先民,在隋、唐時期被稱爲“茫蠻”“撲子蠻”“望苴子蠻”。
  德昂族先後臣服於漢朝、晉朝及南召、大理國,在元朝以後成爲傣族土司的屬民。德昂族人絕大多數與景頗族、漢族、傈僳族、傣族等民族交錯分寨雜居,主要從事農業生產。
在德昂族中有一大氏族拉,稱耐氏部落,有名無姓。在明朝萬曆年間中央政府大力推行改土歸流運動時,被歸入爲雲南副總兵鄧子龍所轄姚營兵,駐紮在姚安,因此取漢姓爲姚氏。明萬曆十七年(公元1589年)農曆6月,以該支姚氏族人爲主的明軍地方武裝所在駐地,曾爆發了著名的“姚營兵變”。
  從古時候起,飲茶就是德昂族人的嗜好,他們善種茶,家家栽有茶樹。過去,居住地區受到其他民族歧視,被看作是低下民族,解放後改變了這種情況,和其他民族一樣有平等地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德昂族曾一度沿襲民國時的稱謂,統稱爲崩龍族,於1985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改稱民族稱謂爲德昂族。
  第六個淵源: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爲氏。
  今苗族水族羌族拉祜族彝族土家族壯族白族俄羅斯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姚氏族人分布。多爲明、清時期,中央王朝在中南、西南、西北地區實行改土歸流運動中,被地方漢族最高行政長官賜予的漢姓,亦有漢族兵員駐守邊疆時與各民族聯姻後帶入的漢姓。詳實情況,待本書筆者予以考證後,再進行刊載。

得姓始祖

虞舜、陳仲敬、姚戈仲。

各支始祖

姚德相:德相,遷善始祖,字聲川,生歿未詳,葬善邑六都中甲地名紗帽衡瓦屋後右邊由丙卯山酉向。元配:羅氏:之女,生沒未詳,葬善邑六都中甲地名紗帽沖瓦屋對岸茅莊屋下首山丙酉山卯向。生子:國湘。
  姚釁祿:字在中,號六亭,原籍江西吉安太和縣圳上人元時筮仕燕京宛平縣令遷山西晉寧即今平陽縣輔陞湖南寶慶太守致仕後橋寓資陽愛山水秀麗蔔居永樂鄉之缺頭嶺東公標觜,今十九里七區,生卒年月日時未詳,葬上月形山辛山乙向有碑其墳地界刋勒碑陽前十五弓後三十弓左十七弓右壹百零八弓週圍一百肆拾六弓祠建邑城東闕内,其基地契紙附刋墳圖後。元配:顏氏,生卒年月無考膺元誥命,封恭人,性厭華,飾布衣,練蔉課子嚴謹待僕婢仁恕時稱閨秀葬今十九里七區下月形山壬丙向有碑。子二:生承仕;承任。
姚彥國:鵬公長子彥國,字安邦,行都一郎,居汴州吳興續賢鄉巾.隋進士及第任豫章富州山長教授敕遂居靈源。生子二:明;勝。按舊譜自黄帝至彥國公一百零三世支分派别子孫蕃衍全載以長子孫次第傅之今我祖彥國公居於靈源有九十名溪之勝囑子孫凡遇有名溪卽置立書舍田莊號所居日華溪後子孫遷居皆如其言,故彥國公爲大宗。湖南平江姚氏始祖。
  姚文信:字春浦,配張氏,子一,德瓘,公妣合葬楓樹林甲山庚向後改卯酉向有碑,公自江右來,遷蔔居熙湖東南隅大河之濱土,名勤立業,詩書訓後,越數傅子孫繁衍聚族而居者,甲一鄉遂易今名曰:姚家埠焉公寶爲姚家埠各股始遷之祖。讚曰:望溯吳興籍,原江右遷居太湖公爲之首質樸性真勤,勞德厚延及孫支慶馀厥後十有三傅寶繁而久族誼相聊,人煙成數食公之福,報公之壽,當知奕葉雲翔必能大且光兮以永垂於不朽。特授寶應縣縣鳳罔萬廷梧拜撰。

遷徙分布


  先秦時期,姚姓姓氏的衍變比較劇烈,如陳、王、胡、孫、虞、田、袁、車、陸等姓氏,都是在這一時期產生的。不過,人口播遷的區域則相對比較小,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區。進入西漢之後,姚姓的姓氏雖大致穩定,但人口的流動播遷則比較頻繁,且涉及的區域廣大,遍及大半個中國。
  西漢後的姚氏主要分爲南、北兩大支系。南系泛稱“吳興姚”,以吳興爲主,今之浙江臨安、餘杭、德清、湖州,兼有江蘇宜興等地;西北系泛稱“南安姚”,以甘肅隴右爲主。南安,即東漢南安郡,治所在甘肅隴西渭水東岸,相當於今天的甘肅隴西縣東部以及定西、武山等縣。
  吳興姚自漢末遷居江南到北魏時期,逐漸壯大開來,並反向中原内地回流。至唐代初期,流播遍及浙江、江蘇、河南、陝西、山西、河北、山東、廣東、四川、安徽、湖北等地,逐漸演化出“陝州姚”(河南三門峽)、“桐城姚”(安徽桐城)等分支。唐以後顯於後世的主要有三支:吳興姚、陝州姚、桐城姚。
  北魏時期,吳興八十五世姚綱仕魏,擧家徙陝州硤石(今河南陝縣),成爲陝州姚姓的起家之祖。自姚綱至唐代中葉,陝州姚累世出顯宦,到九十世唐代姚崇時,顯耀盛極一時。其間,姚崇父姚懿移居洛陽,成爲洛陽姚氏的肇始。
  桐城姚也源出吳興,到明末清初由於出了姚鼐等數位大儒而名颺天下。
  除了陝州姚、桐城姚,還有一支比較重要的姚姓“福建姚”也源出吳興。姚姓進入福建大約在唐初。據史書記載,陳元光入閩開漳州時,就有姚氏相佐,其後,又有姚氏從福建遷入廣東、海南等地。
  甘肅隴西一帶的姚氏,起始祖爲三國蜀漢的姚逄。姚逄,字得仁,蜀漢護羌校尉,因出使匈奴爲匈奴拘困,遂落居甘肅隴西的赤亭一帶,並逐漸融入當地的羌人之中。到晉末,姚氏開始成爲羌族首領,成爲當地最顯赫的望族。特别是到了姚戈仲的時候,羌人達到了空前的強盛,386年,其子姚萇趁前秦内亂之機,攻入長安,建立了後秦政權,隴右姚氏也開始了向中原内地遷徙。除了向關中内地發展以外,還有一部分隴右姚氏沿着西南方向播遷,逐步發展到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其中以雲南最爲繁盛,主要集中於姚安、大姚等地,至唐武德四年(621年),因此而設姚州。
  姚姓的人丁於魏晉之前並不太興旺,但隨着“吳興姚”和“南安姚”的内遷而迅速壯大開來。今天的姚氏大多數來自這兩支。
  唐朝以後姚氏的繁衍更加廣泛,已遍及我國的大江南北。唐朝,姚姓首次進入福建。據史書記載,陳元光入閩開辟漳州時,隨行人中就有姚姓人。其中,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因雲南的姚安、大姚等縣的姚姓人最多而專門設姚州。
  兩宋時期,姚氏族人已分布於今河北、河南、山西、山東、四川、江西、江蘇、浙江、福建、廣東、遼寧等地。

韓國朝鮮姚姓

在朝鮮半島兩千年的社會里,有一個獨一無二的望世家族,這就是開京姚氏家族。
  開京姚姓是朝鮮半島社會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曾被朝鮮王朝世宗大王盛譽爲“三韓甲族”“海東第一高門”。   韓國姚氏是姚姓走向世界的第一支,在姚姓發展的有其重要地位。其始祖爲爲躲避黄巢起義軍戰亂而東渡新羅的原唐翰林學士姚泊(故姚泊爲慶州姚氏始祖),姚泊東渡後,定居金城(今韓國慶州),受到新羅定康王以禮遇待之。因姚泊出自顯赫的吳興姚氏,故受封爲吳興君,後又仕新羅定康王、真聖女王 、孝恭王 、神徳王 、景明王五朝,官至司徒。姚泊死後,被新羅景哀王追封爲:恭靖漢興弘文武德忠佑功臣。其長子姚仁暉因是高麗開國功臣故受高麗太祖王建封爲海東君,官至物藏卿,後擕其家眷遷至高麗首都開京(今朝鮮開城)(故姚仁暉爲開京姚氏始祖),留其弟姚仁曄、姚仁晟、姚仁晏三人守慶州父墳以及家廟。韓國姚氏共有幾個本貫(韓國姓氏的本貫類似與中國姓氏的籍貫郡望),一個是水原姚氏(開京姚氏),另一個是徽州姚氏。 水原姚氏始祖是晚唐時期的翰林學士、後梁宰相姚洎,他是吳興姚氏的後裔,因爲晚唐安史之亂,政局動盪、戰爭不斷而遷居朝鮮半島,他的子孫應是第一代的姚仁暉,曾在高麗王朝太祖元年被封爲物藏卿,這在高麗史中是有記載的。而高麗王朝的首都是在今天朝鮮的開城,這說明水原姚氏是由開城遷到水原的。這一支就定居在今天韓國京畿道的水原市。後姚氏分爲四十七支,分爲漢陽、華城、驪興、坡平、江華、江陵、襄陽、原州、平昌、太白、東海、達丘、安東、尚州、蔚珍、迎日、青松、忠州、牙山、熊川、瑞山、丹陽、保寧、堤川、清州、全州、南原、羅州、木浦、濟州、平壤、熙川、平城、海州、沙里院、義州、金剛、會寧、南陽、惠山、江界、清津、羅津、興南、鹹興、元山等本貫,但考其譜系源流,皆出於開京姚氏家族,故有“海東無二姚”之說。   
開京姚氏家族自其定居開京即爲開京望族,也是朝鮮半島歷史上聲勢顯赫的名門巨族。開京姚氏家族“自高麗太祖以來,曆三代而盛,至穆熙而盛,朝鮮而盛極,獨立以後,餘芳猶存。在上下一千年間,豪傑俊邁,名卿賢相,摩肩接踵,輝耀前史,茂鬱如林,代有偉人,彪炳史冊。”其家族人物之盛、德業文章之隆,在中外歷史上堪稱獨無僅有。開京姚氏家族公侯一門,冠裳不絕。正史立傳與載列者,1000餘人;名垂後世者,不下千餘人;七品以上官員,多達3000餘人。據《開京姚氏世譜》統計,開京姚氏家族在歷史上曾先後出過領議政39人,大將軍59人,中書舍人84人,判書75人,侍郎64人,常侍51人,御史87人,節度使、觀察使、防禦使125人,府尹211人,郡守377人;封爵者,君189人,府院君79人;與王室聯姻者王後33人,世子妃44人,王妃62人,駙馬51人,翁主50人等,真可謂“將相接武、公侯一門”,朝鮮“宰相村”由此而得名。開京姚氏家族“自高麗太祖以來,曆三代而盛,至穆熙而盛,朝鮮而盛極,獨立以後,餘芳猶存。 在上下一千年間,豪傑俊邁,名卿賢相,摩肩接踵,輝耀前史,茂鬱如林,代有偉人,彪炳史冊。”其家族人物之盛、德業文章之隆,在中外歷史上堪稱獨無僅有。潘基文生於1944年6月13日出生於韓國南部忠清北道的一個小鎮,本名姚基溫, 其母親姓潘,父親去世後分家,故隨母姓,是顯赫的開京姚氏分支之一的熊津姚氏。他的夫人姚淳澤(也是顯赫的開京姚氏分支之一的南原姚氏)。開京姚氏家族公侯一門,冠裳不絕。 另一支徽州姚氏是明末從中國的徽州遷到朝鮮半島的,他的始祖是明遺臣姚在龍,應是在1640年左右也是因爲戰亂而遷居朝鮮半島的,來朝後被封爲城津君。
據韓國2008年3月28日第九次人口普查顯示,韓國姚氏共有人口500,525,戶數155,328,爲韓國排名第二十一位的大姓,共分爲三十二個本貫,其中傳統本貫爲慶州,一般本貫爲漢陽、華城、驪興、坡平、江華、江陵、襄陽、原州、平昌、太白、東海、達丘、安東、尚州、蔚珍、迎日、青松、忠州、牙山、熊川、瑞山、丹陽、保寧、堤川、清州、豐川、全州、南原、羅州、木浦、濟州等。
據朝鮮1985年5月25日第三次人口普查顯示,朝鮮姚氏共有人口210,328,戶數77,525,爲朝鮮排名第二十三位的大姓,共分爲十七個本貫,其中傳統本貫爲開京,一般本貫爲平壤、義州、熙川、平城、海州、沙里院、元山、金剛、會寧、南陽、惠山、江界、清津、羅津、興南、鹹興等。
  明朝初期,姚氏作爲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山東、河南、河北、東北等地。明末張獻忠屠川後,有姚氏族人從湖廣填四川。此際姚氏族人已廣布大江南北,尤以江蘇、浙江爲最集中。
明朝初年,原籍廣西的福建莆田人姚武定,姚武寬,姚武官進入海南,成爲姚姓入瓊始祖。江西籍姚姓中的一支也於這一時期遷入雲南蒙化(現雲南省巍山縣),2001年在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發現了一份由北宋著名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親筆題序的《姚氏族譜》,落款爲“熙寧四年辛亥年,現文殿學士特進上柱國太子少師、六一居士歐陽修書”。書字後蓋“六一居士"”篆字方形圖記。從族譜及序文中可以看出,巍山姚姓原爲江西籍,他們的先祖在唐宋時期已經成爲海内望族,這支姚姓的第二十四祖克明、克澄跟隨明軍進入雲南後入籍蒙化(現巍山縣),歐陽修真蹟應爲明朝初年帶入雲南的,成爲巍山姚姓家族的祖傳之寶。清朝,姚姓進入台灣並開始播遷海外。
  姚姓在向南發展的同時也向北發展到了内蒙古,遼寧等地。姚姓人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名人輩出,爲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一點從有曆代關姚姓人的對聯中便可管窺一斑。如“父子成雙史兄弟號二姚”,上聯說的是隋朝散騎常侍姚察,受命修撰《陳》、《梁》兩部史書,直到去世時還沒有完成,他的兒子繼承父志,修完二史;下聯指宋代都指揮使姚麟,字君瑞,節度建雄定武軍,用兵沉毅多奇策。有功不自誇,治軍嚴明,下屬兵將都樂意爲他效命。兄弟二人後來都立了大功,人稱 “二姚”。 “爵封梁國文重桐城”,上聯說的是唐朝著名政治家姚崇,他本人及其家族在政治方面很有成就,姚崇官至宰相,曾任武則天、玄宗朝宰相,爲政清廉,深得眾望,開元初年被封爲梁國;下聯指清代散文家姚鼐,字姬傳,桐城人。乾隆年間進士。參與了《四庫全書》的修纂。主持江寧、颺州等地書院長達四十年。姚鼐工古文,與方苞等爲 “桐城派”代表。著有《古文辭類纂》、《惜抱軒文集》、《竺集》等。另外,談到姚姓,臘梅和姚黄牡丹也不能不說。河南省鄢陵縣的蠟梅在中國最爲著名,縣城西的姚家村,家家戶戶,房前宅後,遍植蠟梅,曆來享有“姚家黄梅冠天下”的盛譽。牡丹花中的名品——姚黄是一個古老品種,據說起源於宋朝一姚姓庭院,被譽爲"花王"。
  清朝初期,有姚氏族人赴台,進而播遷海外者。
  如今,姚氏族人分布廣泛,尤以四川、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安徽多此姓,這四省姚氏約占全國姚氏人口的35%多左右。

郡望堂號

郡望

  吳興郡:三國吳寶鼎元年置郡,治所在烏程。相當於今天的浙江臨安、餘杭、德清一線西北,兼有江蘇宜興等地。
  南安郡:東漢中平五年分漢陽置郡,治所在今天的甘肅隴西渭水東岸,相當於今天的甘肅隴西縣東部以及定西、武山等縣。隋初廢。

堂號

  聖仁堂:意思是舜帝是至仁聖明的帝王。
  吳興堂:以望立堂。
  南安堂:以望立堂。  
  耕曆堂:資料有待補充。
  存仁堂:資料有待補充。
  世德堂:資料有待補充。
  藻鐿堂:資料有待補充。
  諧孝堂:資料有待補充。
  耕山堂:資料有待補充。
  學山堂:資料有待補充。
  承德堂:資料有待補充。
  重華堂:資料有待補充。
  上郡堂:資料有待補充。
  綿江堂:資料有待補充。
  雍睦堂:資料有待補充。
  會宗堂:資料有待補充。
  餘慶堂:資料有待補充。
  舜井堂:資料有待補充。
  麗澤堂:資料有待補充。
  成務堂:資料有待補充。
  植本堂:資料有待補充。
  察倫堂:資料有待補充。
  敦睦堂:資料有待補充。
  燕翼堂:資料有待補充。
  式好堂:資料有待補充。
  明恕堂:資料有待補充。
  梓井山堂:資料有待補充。

姚姓家譜文獻

  詳見》》姚姓家譜文獻

姚姓字輩排行

  湖南益陽姚氏字輩:“守道如珍友敦修自景行奇才光後裔盛業繼先程經術儒林重勳猷著鼎銘”。
  湖南平江姚氏字輩:“仕志用伯叔季廷思自修英標才勝世繼武定功周輔佐致文明允執厥中行祖德經綸學佑啟步雲程善命敷四海敬承先謨訓克和栛萬邦九歌惟敍韻”。
  四川恩溪姚氏字輩:
    輩序:“一人垂拱禦萬字仰鴻猷發育齊天峻昭明如日周”;
    字序:“臣心常貞靖卿士若尹良吏翰文章重蕃宣德惠長”。
  四川南江姚氏字輩:“仕志用伯叔季廷思自修英標才勝世繼武定功周輔佐致文明允執厥中行祖德經綸學佑啟步雲程善命敷四海敬承先謨訓克和栛萬邦九歌惟敍韻”。
  廣西市里姚氏字輩:“存仲祖廣萬伯興再天文世代昌榮遠佑啟振乾坤”。
  安徽合肥姚氏字輩:“勵德從大本”。
  江蘇盱眙姚氏字輩:“瑞玉蘭生輝”。
  姚氏雍睦堂字輩:“釁承貞福顺念思永志正賢能德國學知喻開紹嘉聲振大啟運敦修萬年華攜才光遠裔凱澤暎朝霞宗乾元煥孝義爲先勳猷恒著教育純全”。
  姚氏一支字輩:“(培)宗純才炳大孝珍貴萬國安康祖德廣遠孫子榮昌”。
  姚氏一支字輩:“文德如玉尚潤希正一宏緒繩先世遠慶錫萬傅榮作善長適吉崇師必顯名懋修期繼美廷選振家聲”。
  資料有待補充。

楹聯典故

1.四言通用聯:
  書法魏晉;史撰梁陳:上聯典指明朝時期的畫家姚綬,字公綬,號榖庵、雲東逸史、江西逸史,又稱丹丘先生,嘉善人。天顺年間進士,官監察御史、江西永寧知府。擅長畫山水,取法於吳鎮、王蒙,好作沙坳水曲景色,墨色蒼潤;也寫竹、石;工行草書,取法魏晉;又能詩,有《榖庵集》。下聯典指唐初時期的史學家姚思廉,字簡之,本爲吳興人,後遷關中爲萬年人。父親姚察,在南朝陳任吏部尚書,入隋著梁、陳二史,未完成而去世。他從小跟從父親學漢史,得家學,在隋爲代王楊侑侍讀,入唐爲秦王文學館學士,貞觀年間官至散騎常侍。根據家傳文稿,兼采其他書籍,撰成《梁書》五十卷、《陳書》三十卷。
  爵封梁國;文重桐城:上聯典指唐朝時期的大臣姚崇,本名元崇,改名元之,爲避開元年號,又改名崇,陝州硤石人。曆任武則天、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唐睿宗時期,因奏請太平公主出居東都以削弱其權力,被貶職;開元初年又任宰相,封梁國公,曾奏請禁止宦官、貴戚幹預朝政,禁絕營建佛寺道觀,獎勵群臣勸諫等十事,並糾正當時不敢捕殺蝗蟲的陋習,推行焚埋法,減輕了災情。下聯典指清朝時期的散文家姚鼐,字姬傳,室名惜抱軒,又稱惜抱先生,安徽省桐城人。清乾隆年間進士,官刑部郎中、記名御史。曆主江寧、颺州等地書院長達四十年,治學以經爲主,兼及子史、詩文,爲“桐城派”主要作家。有《惜抱軒全集》。
  爵封梁國;派衍桐城:同上聯。
  學閎兩漢;書撰梁陳:上聯典指元朝時期的翰林學士姚燧,字端甫,柳城人。少從許衡游,有西漢風。有《國統離合表》、《牧庵集》。下聯典指隋朝時期的散騎常侍姚察,勵精學業,授祕書丞,敕成陳、梁二史,未畢,臨亡,戒子思廉續成之。
  文明世澤;元德家聲:上聯典指舜生於姚墟,因以爲姓。虞舜時代,爲華夏文明肇始期。下聯典指舜禪讓於禹,斯爲元(大)德。
  弘文學士;廬墓家傳:上聯典指唐朝時期的姚思廉,累官弘文館學士。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姚棲雲與其子、孫、曾孫,四世孝親,廬墓終喪。
2.五言通用聯:
  遠山嵐邑近;斜日樹陰疏:此聯爲唐朝時期的詩人姚倫《過章秀才洛陽客舍》詩句聯。姚倫,唐朝任颺州大都督符參軍。
  大典光華廈;文章耀桐城:上聯典指明朝時期的詩畫家姚廣孝,長洲人。十四度爲僧,工詩畫,識陰陽數術之學,爲燕王心腹謀士。燕王立,錄功第一,拜太子師。嚐監修《太祖實錄》,纂修《永樂大典》等。下聯典指清朝時期的散文家姚鼐(公元1731~1815年),字姬傳,桐城人。乾隆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參與纂修《四庫全書》。辭官後主持江南紫陽、中山等書院。工古文,與方苞等爲“桐城派”代表,提倡唐宋古文傳統,對清朝時期的經學、文學影響很大。所著《登山泰山記》等山水文章,爲後人稱道。有《古文辭類纂》、《惜抱軒文集》、《竺集》等。
  父子成雙史;兄弟號二姚:上聯典指隋朝時期的散騎常侍姚察。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都指揮使姚麟,字君瑞,節度建雄定武軍,用兵沉毅多奇策。有功不自誇,治軍嚴明,下樂爲之用。兄弟均立大功,聲蓋一時,吳中號“二姚”。
3.六言通用聯:
  建德長綿世澤;蝦湖丕振家聲:此聯爲安徽省貴池市姚氏宗祠聯。上聯典出該支姚氏由建德縣遷來。下聯典出該祠爲蝦湖(因產大白蝦而得名)舊址。
4.七言通用聯:
  但覺眼前生意滿;須知世上苦人多:此聯爲明朝時期的進士姚文然自題聯。姚文然,字弱侯,桐城人。入清授國史院庶吉士,累官刑部尚書。於國家利害、吏治得失、民生休戚等,知無不言。所著奏疏及詩文集,皆質實醇厚,有古風,卒諡端恪。
  立定腳跟豎起脊;展開眼界放平心:此聯爲清朝時期的進士、收法家姚文之自題聯。姚元之,字伯昂,桐城人。官至左都御史。工隸書、行草,畫筆亦妙。有《竹葉亭雜詩稿》。
  天開美景風雲靜;春到人間氣象新:此聯爲明朝通判姚琛撰書春聯。姚琛,字弦璧,潮陽人。由撫州通判遷顺天治中,之官三日,即疏乞歸養,以孝聞。鄉人多所感化。
  寨主子終諧貴婦;刺史女得偶相公: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姚雄事典。下聯典指唐朝時期的大臣姚崇事典。
5.八言以上通用聯:
  抗心希古,任其所向;含毫命素,動必依真:此聯爲隋朝時期的散騎常侍姚察《名畫記》聯語。既儆既戒,惠此中國;來旬來宣,玉於太原:此聯爲江碧山贈姚亮甫聯。

姚姓名人

姚姓歷史名人

姚重華:即舜,中國古代傳說中三皇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
  姚戈仲:西晉永嘉年間人,一個羌族部落的首領,他率領他的部落從赤亭遷到榆眉,後趙時被徙關中。公元323年被任爲西羌大都督,率羌眾數萬居於清河。公元352年他的五兒子姚襄率領部眾返回關中,在三原被殺。姚襄弟趁淝水之亂攻入長安,建立了威震四方的後秦。建都於今陝西西安西北。 
  姚曇度:(生卒年待考),烏程人。著名南朝齊國畫家。專工綺羅屏帳,其所畫神鬼一類,在當時尤稱絕妙。
  姚僧垣姚察姚最:(生卒年待考),吳興郡武康人。父姚僧垣爲北周著名醫學家,有《集驗方》、《行記》行世。長子姚察曆仕梁、陳、隋三朝,曆任高級行政官員,以廉潔聞名。次子姚最,繼謝赫完成《續書品》,凡所論斷,出以儷詩,氣體雅博。  
  姚察:字伯審,吳興武康人,南朝歷史學家。  
  姚思廉:唐初史學家,江蘇吳興人,後遷入關中,爲今天的陝西西安市人。編纂有《梁書》50卷、《陳書》30卷。他的孫子姚壽博涉經史,育才辯,武後時他任地官尚書,姚壽弟姚班自幼聰明好學,官至戶部尚書,亦善經史,撰有《漢書紹卷》40卷。
  姚崇:唐初著名政治家,他本人及其家族在政治方面很有成就。姚崇官至宰相,曾任武則天、唐玄宗朝宰相。爲政清廉,深得眾望,後來宋景繼他爲相,史稱“姚宋”。姚崇曾孫姚合,元和進士,官終祕書監。因曾授武功主簿,世稱姚武功。他開創的詩體也稱武功體。姚崇玄孫姚瑁,長慶進士,湖、常二州刺史。
  姚合:(公元779~846年),姚崇曾孫;陝州硤石人(今河南三門峽)。著名唐朝詩人。
  姚麟:(生卒年待考),五原人(今内蒙古包頭)。著名宋朝都指揮使。節度建雄、定武兩地軍政,用兵沉毅多奇策。有功不自誇,治軍嚴明,聲蓋一時。
  姚平仲:宋代西北名將。
  姚燧:(公元1238~1313年),字端甫,號牧庵;原籍營州柳城(今遼寧朝陽),遷居河南洛陽。著名元朝學者。著有《文集》五十卷,今存《牧庵集》三十六卷,内有詞曲兩卷,門人劉時中爲其作《年譜》。
  姚天福:(公元1229~1302年),字君祥;絳州稷山人(今山西絳州)。著名元朝大臣。
  姚廣孝:明代蘇州長州人,初爲燕王心腹,朱隸奪取帝位後拜太子少師。曾參與修纂《太祖實錄》、《永樂大典》等宏大工作。
  姚長子:明朝浙江會稽人,嘉靖三十四年倭寇進入縣境,逼迫他作向導。他把敵人引到四面皆水的化人壇,並於事先祕密吩咐鄉親撤橋,斷其後路。倭寇中計,遂爲明軍所圍殲。而姚長子因此殉難。事後,被鄉人尊爲英雄。
  姚綬:畫家,嘉善人,曾官至監察御史,江西永寧面府。
  姚範:桐城人,清代著名文學家,乾隆進士,任三禮館纂修,其學深究遺經,綜括精粹。
  姚鼐:姚範的侄子,與方苞、劉大槐創立了清代散文重要流派——桐城派,曾參加過清代《四庫全書》的編纂,其治學以經爲主,兼及子、史、詩文,但他的主要成就在散文上。
  姚文田:清學者。字秋農,浙江歸安人,嘉慶進士,官禮部尚書。治學宗宋儒,亦取漢學之長。
  姚棻:清朝政治人物。
  姚瑩:(公元1785~1853年),姚鼐之孫,字石甫,號明叔,晚號展和;因以十幸名齋,又自號幸翁;安徽桐城人。著名清朝文學家。作有《中複堂全集》。
  姚燮:(公元1805~1864年),字梅伯,號複莊,又號大梅山民,祖籍浙江諸暨,後遷北崙,姚燮生於北崙(今浙江鎮海)。著名清朝文學家。著有《今樂考證》十二卷、《今樂府選》五百卷。他的詩文著作大部分收集在《疏影樓詞》、《複莊詩問》和《複莊駢儷文榷》中。 

姚姓近現代名人

  姚文元:1977年中共十屆三中全會通過《關於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反黨集團的決議》,永遠開除其黨籍,撤銷其黨内外一切職務。1981年被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定爲江青反革命集團主犯,犯有領導反革命集團、陰謀顛覆政府、進行反革命宣傳煽動和誣告陷害等罪行。依法判處有期徒刑二十年,剝奪政治權利五年。
  姚依林:原國務院副總理,十三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爲中央政治局常委。他還是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
  姚薇元:(公元1905~1985年),安徽繁昌人。著名當代民族姓氏學專家。
  姚喆:(公元1906~1979年),湖南邵陽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中將。
  姚純:(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前第三十四軍軍長。
  姚國俊:(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前第三十八軍軍長。
  姚期智:美國計算機科學家
  姚明:中國籃球隊運動員
  姚雪垠:中國大陸作家
  姚晨:中國大陸演員
  姚健文:香港職業訓練局公關經理
  姚宗勳:中國大陸武術家
  姚濱:中國大陸教練
  姚中英:廣東平遠人,國民革命軍第83軍第156師參謀長,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黄埔二期畢業。參加過北伐。1937年南京保衛戰中陣亡。
  姚非拉:中國漫畫家
  姚爽:中國大陸化學家
  姚勵群:中國大陸書法家
  姚文緒:海南省政協原主席
  姚書軼:中國大陸名模
  姚嘉文:台灣政治人物
  姚立明:台灣政治人物,憲法學者
  姚謙:台灣藝人
  姚中仁:即“MC hotdog”,台灣知名饒舌歌手
  姚瑩瑩:香港女演員
  姚嘉妮:香港女演員
  姚黛瑋:台灣藝人,節目主持人
  姚政:2007快樂男聲第11名
  姚本輝:香港練馬師
  姚家豪:藝名阿Bu,香港商業電台叱咤903主持人
  姚雋彥:香港無線新聞附屬新聞台副首席主播
  姚婷芝:香港電台DJ

姚姓帝王國君

  姚萇:(公元330~393年),羌族,字景茂;南安赤亭人(今甘肅隴西)。著名十六國時期後秦政權的開國君主,後秦昭武皇帝,在位時間從公元386~393年爲期七年,終年六十四歲。
  姚興:(公元366~416年),羌族,字子略,姚萇長子;赤亭人(今甘肅隴西)。十六國時期後秦第二代皇帝,後秦高祖,文桓皇帝。在位時間從公元394~416年爲期二十二年,終年五十歲。

  姚泓:(公元388~417年),羌族,字符子,姚興長子;赤亭人(今甘肅隴西)。十六國時期後秦末代皇帝。在位時間從公元416~417年爲期兩年,終年三十歲。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殘存亦末路 兵敗如山倒

傅姓與堂號

郭姓與堂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