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好燒
御好燒
關西風御好燒
歷史
有些人認為,關西風御好燒的發源地是廣島縣吳軍港。昭和年代到義大利的軍艦廚師,吃到薄餅後,使用日本的材料改製,得到海兵們的好評,在吳市內供應了。二戰時期,聘用在吳海軍工廠的大阪廚師學到這種煎餅,回大阪開店,改良和發展成目前的關西風御好燒。關西風御好燒,有時也可加進麵條,稱之「現代燒」(モダン焼き)。
製法
以下是以豬肉為主要材料的雜菜煎餅製法,按嗜好可改為牛肉、墨魚、蝦仁、牡蠣等:- 水或柴魚高湯混合低筋麵粉。(注意水份多寡,麵粉和水的比例約1.5:1。)
- 準備切碎的高麗菜、加上雞蛋、山藥(山芋)泥、蝦皮、炸麵花等攪拌。
- 將麵糊放在加熱了的鐵板上面,整理成直徑25cm,厚度2.5cm左右的圓形。
- 將薄豬肉片放在煎餅上。
- 如果一面焦結了,就反向另一面,但要小心不要弄散煎餅。
- 如果兩面都燒成黃褐色,就降低火溫,塗上調味汁。
- 撒上柴魚片、青海苔。
- 縱橫切塊,完成。在完成的煎餅表面上按照愛好塗上蛋黃醬。
- 以後在鐵板上以自己的愛好尺寸切吃。
廣島風御好燒
歷史
明治時代在東京,有了叫做「冬冬燒」的醬油簡單調味煎餅,這可能和目前的文字燒(もんじゃ焼き)也有著發源關系。1910年代,日本引進的辣醬油開始普及,也應用到冬冬燒,改稱為一錢洋食。這是水混和麵粉,放在平麵鐵板上烤,加上蔥、豆芽等少量蔬菜的,類似天津煎餅的食品。因為價廉,一錢(0.01日圓)就可以吃到的洋味食品,故稱。到二戰後,日本的食生活也開始平穩,在原來的一錢洋食上,增加洋白菜等蔬菜、加上肉類、煎雞蛋等,或還加上炒麵,按照客戶的「御好」(嗜好)調製的豪華食品也有了。這就是廣島風御好燒。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