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洛克·福爾摩斯(英語:Sherlock Holmes,英語發音:/ˈʃɜrlɒk ˈhoʊmz/,最初譯為歇洛克·福爾摩斯[註 1],是一個由19世紀末的英國偵探小說家亞瑟·柯南·道爾所塑造的一個才華橫溢的虛構偵探
夏洛克·福爾摩斯
歇洛克·福爾摩斯 Sherlock Holmes |
|
---|---|
西德尼·佩吉特(Sidney Paget)繪於1904年
|
|
首次登場 | 《血字的研究》 |
最後登場 | 《肖斯科姆別墅》 |
創造者 | 柯南·道爾 |
資料 | |
性別 | 男性 |
職業 | 諮詢偵探(Consulting detective) |
家族 | 邁克羅夫特·福爾摩斯(兄) |
重要他人 | 約翰·華生 |
國籍 | 英國 |
柯南·道爾一共寫了4篇長篇、56篇短篇的福爾摩斯系列小說。最早先的兩篇分別是1887年畢頓聖誕年刊[2]的《血字的研究》,以及1890年理本科特月刊[3]登出的《四簽名》。而1891年開始在斯特蘭德雜誌[4]上的一系列短篇小說連載,使福爾摩斯的受歡迎程度爆炸性的水漲船高。但直到1927年,柯南·道爾先生才再寫出續集。故事的發生年代大約集中在1875~1907年。而他的最後一案發生在1914年。
絕大多數的故事,是以福爾摩斯的朋友及傳記作家約翰·H·華生醫師的角度敘述的。只有兩篇是由福爾摩斯親自敘述、兩篇是由第三人稱角度撰寫。
角色創作靈感
柯南·道爾表示,他寫作福爾摩斯系列小說的靈感,是來自他在愛丁堡皇家醫院當見習醫師時的指導老師,約瑟夫·貝爾醫師。此人和福爾摩斯一樣,向來喜歡從看來不相關的細微觀察導出驚人的結論。[5]然而,很多年後,貝爾在給柯南·道爾的信中寫道:「你自己就是歇洛克·福爾摩斯,你太了解他了。」[6]亨利·小約翰爵士(Sir Henry Littlejohn)曾在皇家外科醫學院教授司法醫學和公共醫學,也被認為是福爾摩斯靈感的一個來源。小約翰曾在愛丁堡任警醫官,為道爾提供了醫學調查和犯罪偵破的關聯。[7] 柯南道爾在未正式命名之前所給小說中名偵探取名為Sherrinford。生平
早期生活
在冒險之外,華生醫生對歇洛克·福爾摩斯的生平直言甚少。不過,他的早年人生和大家族的隻言片語都為警探人生的描繪提供了基礎。根據故事《最後致意》可以推斷福爾摩斯生於1854年;故事發生在1914年8月,而當時他被描述為約60歲左右。 萊斯利`克林格爾(Leslie Klinger)稱日期是1月6日。[8]
福爾摩斯稱他還是本科生的時候第一次研究了演繹法。他在偵破最早的案件時,自己還是在校就讀的位業餘偵探。[9]根據表述,他稱自己偶遇同學的一位父親,使得他走向了偵探之路,[10]並在畢業後6年中從事諮詢偵探,爾後因囊中羞澀而與華生成為室友,即故事敘述的開始。
從1881年起,福爾摩斯被描述為一直住在倫敦的貝克街221號B,並在此做著自己的諮詢偵探生意。在文章中,221B號有17級台階。直到華生醫 生來到時,福爾摩斯一直獨自工作,有時僱傭城中底層社會中的人來完成任務,包括被他稱作是「偵緝隊貝克街分隊」的線人、以及一群街頭孩子。「偵緝隊貝克街 分隊」出現在《血字的研究》、《四個簽名》、《駝背人》當中。
他的兄長比福爾摩斯大7歲,名叫邁克羅夫特·福爾摩斯(Mycroft Holmes),曾經在三個案件中出現:《希臘譯員》、《最後一案》 以及《布魯斯-帕廷頓圖紙》。《空屋》中也提到了他。一開始夏洛克尚未完全信任華生醫生,因此只敷衍的表示邁克羅夫特是小公務員,事後才表明邁克羅夫特是 英國政府的重要智囊,甚至曾稱「他就是英國政府」,顯見邁克羅夫特的重要程度之高。福爾摩斯的家庭背景小說沒有詳悉提到,但是《希臘語譯員》曾透露他是一 個鄉紳的後代,祖母是法國畫家賀拉斯·凡爾奈(Horace Vernet)的妹妹。
與華生結伴
福爾摩斯的職業生涯大半是和他的摯友和記錄人華生醫生一道度過的;華生醫生在1887年結婚以前,以及妻子去世後與福爾摩斯同住。他們的居所是由女房東哈德遜夫人打理的。華生在福爾摩斯那裡扮演著兩個角色。首先他為案件調查提供幫助;他是偵探的得力助手,包括做瞭望人、誘餌、助手和信使。第二,他是福爾摩斯的記錄 人。故事的絕大部分是從華生的視角來敘述的,是偵探精彩活動的總結。福爾摩斯常常批評華生的文字過於動感情,嘩眾取寵,認為它們不夠精確、客觀,不夠「科 學」。
偵探術一或者說應該是一門精確的科學,人們應該用同樣冷靜而並非感性的方法對它進行研究。你為它渲染上了一層傳奇色彩,結果就像是在幾何定理當中摻 雜了戀愛傳奇一樣...有的事實可以省略,或者說要把重點顯示出來。這個案子里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我如何從事實的結果當中找到原因,再經過周密的分析與 推斷從而破解此案的過程。[11]不管怎樣,福爾摩斯與華生的友誼是他最重要的關係。在許多故事中,福爾摩斯對華生的好感——常常隱藏在他冷酷、智慧的外表之後——顯露了出來。例如,在《三個同姓人》中,華生與歹徒搏鬥中受傷;雖然子彈造成的傷害是「膚淺的」,但這令華生大為感慨:
——福爾摩斯就華生「小冊子」的發言,《四個簽名》
當我知道在這表面冰冷冷的面孔後藏著多麼深的忠誠和友愛時,我覺得受一次傷,甚至受多次傷也是值得的。他那明亮而堅強的眼睛有些濕潤了,那堅定的嘴 唇有些顫抖。這是僅有的一次機會,使我看見他不僅有偉大的頭腦,而且有偉大的心靈。我這麼多年微小而忠心的服務,得到這一點感觸我心足矣。在《戴面紗的房客》中,據說福爾摩斯從業了23年,華生陪伴了其中的17年。
萊辛巴赫瀑布之「死」
在前十年間,柯南·道爾寫了故事的第一部分。由於想要花更多的時間去寫自己的歷史小說,道爾安排福爾摩斯在《最後一案》斃命。 1891年11月,道爾在一封給母親的信中寫道:「我考慮殺掉福爾摩斯……把他幹掉,一了百了。他佔據了我太多的時間。」1893年12月,道爾在《最後 一案》中讓福爾摩斯和莫里亞蒂教授一同跌入深淵,以結束福爾摩斯的故事,但是該篇故事發表後引起讀者的不滿,紛紛要求作者讓福爾摩斯「起死回生」。 作者因此承受了八年之久的公眾壓力,隨後寫了《巴斯克維爾的獵犬》;故事出現在1901年,暗指這是在福爾摩斯「去世」之前。[12][13]1903年,柯南·道爾寫了《空屋》,將背景時間設立在1894年,福爾摩斯在此出現,對驚訝不已的華生稱自己在《最後一案》中不過是假死,用來騙過敵人而已。《空屋》標誌了故事第二部分的開始,柯南·道爾又繼續寫故事,直到1927年為止。福爾摩斯狂徒(aficionados)是指在1891-1894年,即《最後一案》的消失到《空屋》的再臨——即「大間斷」.[14]之後的故事《威斯特里亞寓所》雖然自稱發生在1892年,但被解釋為柯南·道爾所出的錯誤。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