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至光緒13 年間(西元1887),竹塹地區全面裁隘,次年以蔡華亮為墾首結合周源寶、張秀欽、徐連昌等四人,合組墾號『金廣成』帶領百餘人,奉准進入四寮溪(古稱十 寮溪)上游山區丘陵小集水區,伐木蒸製樟腦,由於獲利甚豐,工作效率奇佳,不出兩年樟樹已盡;這些人也慢慢聚集於腹地較廣之處形成部落,這就是四寮、七 寮、八寮、十寮『金廣成四公館』的由來。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為振興台灣文藝,發展地方文化,乃有專案經費,用以輔助成立『地方文化館』的計畫。
新竹縣關西鎮東山社區四寮段之仁和國小自廢校至今荒廢多年,充分利用並響應政府提倡閒置空間
再利用,也為了發揚地方文化特色及保護當地自然生態資源,同時為緬懷先人設立『金廣成』之墾號於此艱辛的開墾、建造家園,而造就了後代子孫良好的居住環
境。特於仁和國小舊址設立『關西鎮金廣成文化館』,並獲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以專案經費七十六萬元補助規劃;以響應振興台灣文藝,發展地方文化之目的。
貳、計畫目標
本計畫是以農村永續發展為規劃原則,以當地自然生態與居民生活方式之相關性
為基礎架構,由於近十多年來社區面臨休耕制度,工作機會減少,壯年人口外移,造成社區人口驟減、居民普遍年齡偏高,社區結構面臨老化;有鑑於此,本計畫之
目標將藉由文化館的成立,以建立永續性之空間利用,並闡揚當地特有之文化特色及倡導自然生態維護之觀念,將文化館融入社區生活,避免再度成為廢棄之閒置空
間。因此,本次計畫主要目標有:
(一)文化館的永續經營之策略評估
(二)文化館與社區生活結合之可能性及可行性
(三)創造兼具人文及生態特色的文化館
參、計畫範圍
本計畫範圍,設置於新竹縣關西鎮轄區內竹28線關西市區往門水庫方向四公里處關西鎮東山里四寮段仁和國小原址,右鄰錦山里,左鄰龍潭鄉,四面環山為一長條山谷農村。
本館預定地,基地面積為二七四九平方公尺,目前有四間教室可供使用面積約100坪。
本館週邊有四寮溪自然生態戶外教室、老茄苳樹、打牛崎登山步道、大鼓亭、石門水庫等,配合東山社區發展協會及鎮上周邊豐富之古蹟、老樹、休閒農場,將可提供參訪者多樣化的選擇及行程安排。
話說至光緒13 年間(西元1887),竹塹地區全面裁隘,次年以蔡華亮為墾首結合周源寶、張秀欽、徐連昌等四人,合組墾號『金廣成』帶領百餘人,奉准進入四寮溪(古稱十 寮溪)上游山區丘陵小集水區,伐木蒸製樟腦,由於獲利甚豐,工作效率奇佳,不出兩年樟樹已盡;這些人也慢慢聚集於腹地較廣之處形成部落,這就是四寮、七 寮、八寮、十寮『金廣成四公館』的由來。
從歷年間鹹菜甕開墾之情況分析來看,從初期陳智仁『連繼盛』墾號開發美里庄,被原住民逼迫棄墾;到中期衛阿貴為隘首墾首,又因守成不足,發生興訟而中止開墾;到後期由蔡華亮為墾首設『金廣成』為墾號,開墾重歷山十寮庄(現東山里),不僅成功,而且進度神速。此時的防番隘勇由政府負責,墾民就是主人,分組編製,煉樟製腦獲利可觀。只可惜不出幾年日人侵台,昔日既有制度全盤更改了。
轉眼間,『金廣成四公館』歷經三世紀了,舊有的步道也開闢成可通汽車的柏油馬路,可至大竹坑及石門水庫大壩對岸。昔日人口眾多時的行政區域為「仁和里」,在經歷過農村經濟蕭條、人口流失後於民國67 被裁撤與明湖里(現今湳湖地區)合併成東山里;而其轄區內的仁和國小亦隨著人口的流失於民國76年難逃裁撤廢校之命運。而此地既無大小工業亦無商家,只有 農民與學童;然而先民刻苦開墾丘陵、務農之山林地,也隨著休耕制度而停止耕作再度成為雜木荒地。刻苦耐勞的農民們憑著堅毅的精神與山坡地奮鬥過著儉樸的鄉 居生活,卻也抵檔不住時代的潮流、敵不過多元的工商社會衝擊。為了讓下一代能適應外面的現實社會,不得不只好離開祖先流血流汗開墾的家鄉,尋覓更寬廣的發 展空間,實現理想。
青山依舊、故人卻難尋;現在四公館的痕跡已經難尋了,而當初四公館所供奉的『觀音賞』也淪為鐵皮屋內以一張紅紙書寫牌位,與其他諸神一起供人祭拜。
圖1-1 觀音賞外景 | 圖1-2 觀音賞內景 |
金廣成的墾戶恭請了觀世音菩薩入山庇佑眾人開山順利、平安。後而供奉於此地並分配田產、専人管理,管理人亦應負祭祀之責,亦可世代繼承。
當時入山開墾,除了靠天之外,神明就是唯一的精神依託。而菩薩
也如眾人所願的開墾山林;百餘年過去了,觀音嘗亦歷經數代的繼承,而繼承的後代子孫並未如先人之約定好好的管理並保護菩薩的土地。如今,保護先人並庇佑我們這些後代子孫的菩薩,只能寄身於破舊的鐵皮屋,令人不勝唏噓。
伍、環境介紹
圖1-3 基地現況 | 圖1-4 教室現況 |
圖1-5 基地內現有建築物 | 圖1-6 教室現況 |
陸、現況分析:
舊有仁和國小校舍自民國七十六年廢校之後,即無人管理而任其荒廢至今。原有七間教室,其中三間土牆木造教室已於民國九十年間傾毀拆除,目前尚留四間加強磚造教室。
圖1-7基地既有自然石階保留 | 圖1-8地景及建築立面保留處 |
圖1-1親水公園岸邊柳樹成蔭 | 圖1-2牛欄河上之東安古僑 |
圖1-3白鷺鷥駐足於上 |
流
經新竹縣關西鎮東郊的牛欄河,是鎮內著名的河川,而牛欄河最美的景致就在東安橋畔。牛欄河也曾因開發而使生態受到破壞,近年來,在地方政府的整治下,生態
重新恢復,民國八十八年,更在中央的預算補助下,牛欄河的堤岸做了美化的工作,堤岸步道鋪上地磚,變成一座親水公園,呈現古樸的風味。而在牛欄河下游的堤岸,隨時都有釣客下竿垂釣,說明牛欄河的河水是活的,魚蝦生態依然茂盛,地方政府整治河川有功。在牛欄河堤岸的尾端,還有難得的魚梯,讓迴游性魚類能溯溪上行,這更證明牛欄河水的潔淨,據專家的說法,這條河應該有頭前溪河上溯而來的鰻苗和毛蟹。
牛欄河名稱由來
按
鄉志所載,牛欄河中游的台地在清代因居民設柵欄牧牛,因而稱為牛欄河,這條小溪僅僅五點二公里長,流經關西鎮上,注入馬武督溪,馬武督溪再注入頭前溪,奔
流到海。在關西文史工作者的口中,牛欄河一直是關西人的生活重心,過去關西老一輩,生活總離不開牛欄河,關西婦人每天綄紗洗衣,也都在牛欄河畔。牛欄河經
過整治過後,現已成為親水公園,岸邊柳樹成蔭,而東安古橋優美河岸風情,成為過往遊客可懷古的驛站。
圖1-4為魚梯 |
魚梯—幫助魚兒上溯迴游
魚
梯是幫助魚兒上溯迴游的一種構造,有些魚兒喜歡在水溫較低的上游地區產卵繁殖,因此只要到了繁殖季節,魚兒便紛紛上溯迴游產卵。但是當人們在河川溪水中設
置攔砂壩或是水壩、水庫,往往忽視魚兒的生存權,而造成水位落差很大,魚群便無法逆溯上游,結果魚兒的生態在無形之中便受到破獲,甚至迫使他們絕種。於
是,人們便在河川中設置一種連續性階梯式的水槽,稱為魚階。魚兒利用魚梯,一梯一梯往上奮力游,直到上游便可產卵繁殖。
牛
欄河流域中上游,地形複雜而陡峭,下游流經關西鎮,於鳳山溪主流匯合後,由於地勢較平緩且屬礫石地質,遇豪雨易造成崩坍阻塞河道。民國七十一年間關西鎮發
生大水災,上游崩坍嚴重致使洪水挾帶砂石大量下移,淤積河道,河水產生亂流,部份原有之堤防被沖毀,危及兩岸住家及田園之安全。本區第一工程所為整束流心
大,防治洪患,保護兩屽居民及交通之安全,乃自七十六年度起,列入本計畫分年分期整治,八十一年工程採用複式斷面,實施工程環境綠美化,改善環境,以供附
近居民之休閒活動場所。由於整治效果顯著,不僅災害已不復現,同時因能兼及工程環境綠美化及親水活動環境建立,有助都市環境美化工作。
整治效益
一、改善河床,防止兩岸繼續淘刷,淢少砂石下移及下游河床日漸淤高。
二、保護兩岸農地安全。
三、保護兩岸居民。
四、保護台三線、北二高等重要公路橋樑之安全。
五、堤防工程兩岸綠美化後,改善環境及提供休閒遊憩場所。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