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13的文章

冷宫

冷宫[编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冷宫,在戏曲、旧小说中指君主安置失宠的后妃、皇子的地方,现在比喻存放不用的东西的地方。 语出[编辑] 在元朝马致远所作之《汉宫秋》的第一折曾提及:“眉头一纵,计上心来,只把美人图点上些破绽,到京师必定发入冷宫。”另有同为元代《抱妆盒》(作者失考)的第四折写到:“那一个刘娘娘占尽了寝殿百年欢,这一个李美人整受了冷宫中一世苦。”因此可见;“冷”字作不受欢迎的、无人过问的解释,与冷门的冷字同,因此冷宫并非某个宫殿的名称;与犯罪或失宠皇族被圈禁、拘禁、锁禁的别宫或空屋不同,比如珍妃即被圈禁而非打入冷宫;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则被慈禧太后软禁,也非打入冷宫。

陳煙橋(1911~1970),中國版畫家。筆名李霧城

圖片
陳煙橋(1911~1970),中國版畫家。筆名李霧城。1911年11月16日生于廣東東莞觀瀾鎮牛湖村鵝地嚇,1970年12月23日卒于廣西南甯。少年習畫,功底紮實。1928年入廣州市立美術專科學校西畫科,1931年入上海新華藝術專科學校西洋畫系,不久開始版畫創作,並從事進步藝術活動,並加入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1932年冬,與陳鐵耕、何白濤等在校組織野穗社。1933年與魯迅通信,在魯迅的鼓勵與支持下,繼續從事版畫創作。1934年,他創作的《天災》、《投宿》、《某女工》、《受傷者的呐喊》四幅木刻作品入選在巴黎舉行的"革命的中國繪畫與木刻展覽"。 同年10月,《拉》、《窗》和《風景》三幅木刻作品被選入魯迅所編的《木刻紀程》。翌年10月出版手拓本《陳煙橋木刻集》。1936年底,與江豐、沃渣等發起組織上海木刻工作者協會。抗日戰爭爆發後,在武漢、重慶等地從事抗日宣傳活動。1938年9月被推選爲全國木刻界抗敵協會理事。1939年應陶行知之邀任育才學校繪畫組組長。1940年任重慶《新華日報》美術科主任,從事有關抗日的水刻和漫畫創作,爲中國人民的偉大抗日戰爭鼓與呼,並先後出版《煙橋木刻集》和《魯迅與水刻》兩書。後者還被譯成俄文出版。抗日戰爭勝利後,地在上海爲黨的刊物《群衆》及進步刊物《文革》刻制木刻作品和漫畫。1946年任中華全國木刻協會常務理事。 1949年後任華東軍政委員會文化部美術科科長、上海大衆美術出版社主編、廣西藝術學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秘書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1958年調廣西壯族自治區任廣西藝術學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廣西分會主席、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委員會委員。是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1970年12月28日逝世于廣西南甯。陳煙橋的版畫以黑白木刻爲主,多表現普通勞動者的生活和勞動,手法寫實,畫風質樸。著有《魯迅與木刻》、《新中國木刻》、《上海美術運動》,並出版《煙橋木刻集》等。   代表作品:

中藥三寶

圖片
镜泊湖山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森林植被,植被,给中草药植物的滋生,提供了优异的的条件。黄芪、贝母、党参、刺五加等名贵药材比比皆是;最有名气的是人参。它可谓中草药之冠,居"东北三宝"之首。   人参主根的上部,圆得好象人头,支根叉开成"八"字形,犹如人的胳膊和腿,类似人体,故称人参,土名叫"棒槌"。属于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手,主要生长在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体里。株高可达六厘米,叶为掌状复叶,轮生在茎的项端。第一年生一个叶柄,三个复叶,叫"三花";两年后生五个复叶,如伸开的手掌,叫"巴掌";第四年开花,为伞状花序,开在茎的顶部,呈淡绿色;果实是红色球状,犹如一团红玛瑙,直到第七年,长出六个"巴掌",也叫"六品叶"。人参每年夏季开花,秋季果实成熟,山参的种子落地,需要二十至二十二个月才能发芽,经过四十到五十年的时间,才能长到一两重。一两山参的价格比一两黄金还贵。所以,人们常说:"七两为参,八两为宝"(按旧制十六两为一斤算)。   上山挖参,叫"放山",也叫"采宝"。从前,镜泊山区的"放山"人,一般都结成伙,采参时,每人间隔三米左右,列成横队,用"索拨棍"拨拉草丛,仔细寻找。当有人发现人参时,立即高喊:"棒槌!"伙伴们马上应一声:"快当!"便函迅速地跑过来,先用一条两头拴铜线的红线把人参茎拴上,然后,铲去周围的杂草,用木器掘出土,再用竹签慢慢剔除根须音的余土,一直挖到三尺多深,才能托出一个完整的人参。   关于人参,镜泊湖一带民间淬着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有的说:人参是一个带着红兜肚的胖娃娃;有的说,人参是一个头簪红花身穿绿袄的小姑娘;还有的说,人参化成了一位银须飘洒的老翁......他们都是善良和正义的化身,为穷人解脱苦难。对人参的药物作用,人们也给它披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说吃了人参能长生不老,返老还童,起死回生等等。人参的确是一种极为名贵的药材。   我国最早发现人参的药物作用。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名医扁鹊对人参的药性、疗效就有所了解;明代药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