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13的文章

灰 指 甲 簡 介

圖片
灰 指 甲 簡 介 一、     何謂灰指甲? 指甲是人體皮膚表皮的一部份,它分為甲床、甲板及甲基質,最重要的功能是保護指頭末端。 灰指甲是指甲或趾甲受黴菌感染,而引起的指甲變色、變形、增厚、脫屑、粗糙易碎、指甲分離等 現象。灰指甲的學名為甲癬,是最常見的指甲病變。 二、     灰指甲要如何治療? 治療的方式可分為外用藥之治療,及口服藥物治療兩種。 1.    外用藥治療每天早晚各擦藥壹次,直到痊癒為止(約需治療半年到一年)。擦藥之前先用銼刀把指甲面刮掉,可去除感染黴菌的角質層,也使藥物更易滲透,同時刺激指甲生長,縮短治療時間。 2.    口服新一代的抗黴菌藥,一天一次,手指甲受感染者需服用六週,腳指甲需服用 12週(注意:需每天持續服用,不可間斷),停藥後分別觀察3至6個月及6至9個月,新長出來的指甲可成為正常的指甲,治療率可達百分之八十以上。 三、       服藥有沒有副作用? 什麼人適合服用? 副作用以輕微的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腸胃機能障礙較常見,另外頭痛、眩暈,也可能發生。 因為此藥是由肝臟代謝的《約有千分之三的病人服藥後,肝功能指數會上升,但停藥就會恢復》,約十萬分之 3~5會導致肝炎等嚴重之肝傷害。所以治療期間,需監測肝功能,在服藥前,及服用4週、8週後,均需抽血測肝功能指數(GOT、GPT)。因為任何藥都有副作用,如果吃了抗黴菌藥後,會皮膚搔癢,起紅疹,就停藥同時提前就醫。如果會食慾不振,疲倦嗜睡,也應告訴醫生,至於什麼人適合服用此藥呢?先決條件是肝腎功能正常,且沒有服用其他藥物的人。另外像多處指甲受到感染的人,及已用了兩個月的外用藥膏卻不見效者,也可以使用。 五、 如何預防感染灰指甲? 1.    指甲剪,只要用過的人當中,有灰指甲患者,就可能仍有少數黴菌殘留刀鋒上,而傳染給其他使用者。 2.    避免指甲的外傷及化學藥劑的刺激(包括去光水)。指甲受傷要趕快處理,不論夾到門把或撞傷後的指甲,常因受傷或細菌感染而發炎,導致指甲變形有縫隙,使黴菌得以侵入,而導致灰指甲。 3.    皮膚有黴菌感染(尤其香港手、香港腳)時,應儘速就醫,做徹底的治療,以免黴菌傳染到指甲。 有一個常見的錯誤觀念,以為拔除灰指甲就好了,其實那只是暫時好了,但因徽菌已侵犯甲床及指甲旁的皮膚,所以在此黴菌環繞的環境

麻黃

圖片
麻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麻黃 草麻黃 科學分類 域: 真核生物域 (Eukaryote) 界: 植物界 (Plantae) 門: 裸子植物門 (Gymnospermae) 綱: 買麻藤綱 (Gnetopsida) 目: 麻黃目 (Ephedrales) 科: 麻黃科 (Ephedraceae) 屬: 麻黃屬 ( Ephedra ) 物種 草麻黃 Ephedra sinica Stapf 木賊麻黃 Ephedra equisetina Bunge 中麻黃 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 A. Mey. 麻黃 為 漢藥 或稱 中藥 中的發散風寒藥;古時別名 龍沙 、 卑相 。包括有三種 麻黃屬 的植物: 草麻黃 ( Ephedra sinica )、 木賊麻黃 ( Ephedra equisetina )與 中麻黃 ( Ephedra intermedia ),採用部位為草質莖。 目錄 1 相關麻黃屬 2 產地 3 中醫藥學功效 3.1 炮製 3.2 性味歸經 3.3 功效 3.4 臨床應用 4 現代藥理分析 5 美國的法律規定 6 參見 7 外部鏈結 相關麻黃屬 草麻黃 草麻黃為小灌木,常呈草本狀,莖高20~40 公分 。分枝較少,木質莖短小,匍匐狀;小枝圓,對生或輪生,節間長2.5~6公分,直徑約2 公釐 。葉膜質鞘狀,上部二裂(極少數3),裂片銳三角形,反曲。雌雄異株;雄球花有多數密集的雄花,苞片通常4對,雄花有7~8枚雄蕊;雌球花單生枝頂,有苞片4~5對,上面一對苞片內有雌花2朵,雌球花成熟時苞片紅色肉質。種子通常2粒。花期5月;種子成熟期7月。 木賊麻黃 木賊麻黃為直立灌木,高達1 公尺 。莖分枝較多,黃綠色,節間短而纖細,長1.5~3公分。葉膜質鞘狀,上部僅1/4分離,裂片2,呈三角形,不反曲。雌花序常著生於節上成對,苞片內有雌花1朵,種子通常1粒。 中麻黃 中麻黃為直立灌木,高達1公尺以上。莖分枝多,節

甲殼素

圖片
甲殼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幾丁質的分子結構,顯示重複形成β-1,4連桿長鏈的N-乙醯-D-胺基葡萄糖單位中的兩個。 甲殼素 ( C 8 H 13 O 5 N) n ,又名 幾丁質 、 甲殼質 或 殼多糖 ,是一種含氮多糖類物質,為蝦、蟹、昆蟲等甲殼的重要成分。 分子為長鏈狀,由約由8000個單體組成的 多糖 ,為自然界的一種半透明而堅固的材料。甲殼素是真菌的細胞壁和 節肢動物 的 外骨骼 裡的主要組成部分。幾丁質被證明能用在幾種醫學和工業目的。 目錄 1 詳述 2 詞源 3 歷史 4 性質 5 用途 5.1 工業上 5.2 醫藥上 5.3 美容上 6 外部連結 7 參考文獻 詳述 蝴蝶 的頭部和胸部被堅硬的甲殼素板覆蓋,而腹部被柔軟的甲殼素覆蓋。翅膀也是一層甲殼素膜。 甲殼素, 英語 為Chitin( IPA : [ˈkaɪtɪn] ),日語音譯為 キチン質 ,因此常被翻譯為幾丁質(有些教授認為這是錯誤的說法)。 甲殼素為真菌的細胞壁和 節肢動物 的外骨骼裡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他的動物多少也含有此物質。它是 N-乙醯-D-胺基葡萄糖 多醣體,一同用β-1,4模式(以相似的模式形成 纖維素 的葡萄糖單位),實際上甲殼素可能被描述成纖維素有一組 氫氧根 在一 乙醯 組替換的每單體上。這考慮到增加的在氫結合的聚合物之間,給這個聚合物增加強度。 以它不可變的形式,甲殼素是半透明,易彎和有彈性,和十分堅韌的。不過在節肢動物裡它經常被更改,透過嵌入變硬的 蛋白質 基體裡,形成大部份的外骨骼。通常昆蟲的外骨骼不會更換,但 幼蟲 或是 蝦 蟹 類會換殼,因為甲殼素構成的外殼不會成長。 甲殼素是天然聚合物之一。透過如 細菌 的 微生物 分泌的 甲殼酶 可能加速破壞它的結構,可能由於甲殼素的分解對簡單的 醣類 有感受器。如果甲殼素被分析,將會生產酵素透過它把甲殼素分解到 單醣 和 氨水 。 甲殼素與 殼聚醣 (一個幾丁質的更水溶性的纖維質衍生物,也稱甲殼素)密切相關。它緊密和化學的纖維素相關,因為這是一種葡萄糖衍生物的長鏈。兩種物質共成架構

紫微斗數

圖片
紫微斗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紫微斗數命盤範例,摘自《紫微斗數全書》。 紫微斗數以星宿配合十二宮的術數算命方法,是一種星相術,亦是中國傳統相術中的一支;因其系統裡以紫微星為諸星之首,故得名。此術認為人出生時的星相決定人的一生,即人的命運;認為各種按一定次序出現的星曜對相對應的人的命運具有特定的影響,因而分析人出生時的星相就可以判斷人本身命運的好壞和時間順序。 [編輯]歷史 在漢唐之間的道經、北斗經、南斗經,與大藏經中漢唐時期傳來的「佛說北斗七星延命經」,就有詳盡記載紫微斗數命主星與身主星的排列方法,命主星身主星正是攸關人生劫數關卡的重要關鍵,因而據以有了道教的「祈安禮斗」祈禳科儀。 而且在北斗經中很正式的提述有關紫微斗數「十二宮」、「甲吉助星」、以及紫微斗數各種凶惡「格局」所引發種種的命運災劫;這時候,北斗經南斗經的正式經文與紫微斗數的關連已經甚為緊密;而如果當時經文註解之「經註」能有流傳至今,相信會有更詳盡的紫微斗數要訣。從14主星以「紫微」為主導,而淵源於南北「斗」經,其中蘊藏大量玄學「數」理推算→所以後世稱為紫微斗數,實有其淵源意涵。 紫微斗數之名則首見於明神宗萬曆35年(1607年)由第五十代正一道天師張國祥輯成的《續道藏》,其中收有《紫微斗數》三卷,作者佚其名,根據其內容來看這三卷紫微斗數其實是「十八飛星」之術;清初編《四庫全書》於子部術數累計收有術數五十種,不論是「十八飛星」或「紫微斗數」均為在內。[1]也因此紫微斗數被認為來自《續道藏》裡收錄的「十八飛星」所改良[2]。 《紫微斗數全書》一書指出紫微斗數為五代末的陳摶(陳希夷)所創,而民間流傳一種說法為呂洞賓傳給陳希夷。陳希夷再將紫微斗數傳給其子與徒,而之後數百年間,此術一直以孤本形式在其弟子和後代中秘傳,此為其相關文獻稀少原因之一。[來源請求] 紫微斗數在流傳過程中漸漸被分為南北兩派。[來源請求]北派三卷本《紫微斗數》後被道教典籍《續道藏》所收錄;南派四卷本《紫微斗數》,直到明朝嘉靖年間才由江西吉水的地理學家羅洪先刊刻流傳,即後來的《紫微斗數全集》和《紫微斗數全書》;現為研究紫微斗數的第一手資料,但是皆為清同治時期的刻版。從此書內頁即可得知其非一時一人一地之作,該書後來曾由江西名號「負子子」的潘希尹所補輯,亦由福建關西後裔楊一宇所添

道教

圖片
道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 道教 查·论·编·历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家,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在古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对现代世界的影响性逐渐式微[1]。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直到汉朝后期才有教团产生,益州(今四川)的天师道奉老子为太上老君。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2]。唐代尊封老子,为了美化唐皇室,说老子(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中原汉土万物的本原[3]。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包括道家、术士等)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寻求有关实践练成神仙的方法[4]。 现在学术界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和民间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5]。主要是奉太上老君为教主,并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修仙境界经典非修真主要经典,追求修炼成为神仙的一种中国的宗教,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五种,服食仙药,外丹等,炼气与导引,内丹修炼,并借由道教科仪与本身法术修为等仪式来功德成仙,常见后来的神仙多为内丹修炼和功德成神者与道术的修练者[6]。 目录  [隐藏] 1 起源与称呼 1.1 道教无始亦无终的说法 2 历史 2.1 概述 2.2 发展历程 2.3 近现代的道教 3 出家制度 4 教理和教义 5 道教文化 5.1 道教与道家 5.2 代表学者 5.3 道教诸仙 5.4 戒律 5.5 道术 5.6 主要典籍 5.7 道教音乐 6 教派 7 道教宫观与活动 8 道教节日 9 道教在世界的影响 9.1 在汉字文化圈的影响 9.1.1 大中华地区 9.1.2 日本 9.1.3 朝鲜 9.1.4 越南 9.2 在西方的影响 9.3 在印度的影响 10 道教与其他宗教的不同 10.1 道教与佛教的关系 10.2 与一贯道的异同 11 世界化 12 注释 13 参考资料 13.1 参考书目 14 研究书目 15 参见 16 外部链接 [编辑]起源与称呼 修道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