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3的文章

市儈

圖片
市儈 【詞目】市儈 【拼音】 shì kuài 【英譯】 [sordid merchant;gigman;opportunist] 【基本解釋】 舊指買賣的中間人,現泛指唯利是圖的人 市儈習氣 魯迅這種暴露市儈的銳利的筆鋒,充分的表現著他的反中庸的,反自由主義的精神。——《魯迅的精神》 編輯本段 詳細解釋 含義 唯利是圖,庸俗可厭的人。  1 舊指買賣的中間人,現泛指唯利是圖的人。 2即牙儈。舊稱買賣的居間人。 3 泛指商人。 出處 1.即牙儈。舊稱買賣的居間人。 《淮南子 ·氾論訓》“ 段干木晉國之大駔也”漢許慎[1]注:“駔,市儈也。言魏國之大儈也。”《新唐書·食貨志四》:“鬻兩池鹽者,坊市居邸主人、市儈皆論坐。”清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別號小照》:“近俗市儈牙人,俱有別號,後生小子,並畫小照。” 2. 泛指商人。 清林則徐《錢票無甚關礙宜重禁吃煙以杜弊源片》:“且市儈之牟利,無論銀貴錢貴,出入皆可取贏,並非必待銀價甚昂然後獲利。”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回:“你想市儈要入官場,那裡懂得許多。” 梁啟超《意大利建國三傑傳》:“市儈營業,猶不能無資本。” 3. 借指貪圖私利、投機取巧的人。 胡適《市政制度序》:“後來有一班市儈政客假借什麼團體名義出來反對,就連這'勸捐'也不敢舉辦了。” 郭小川《秋歌》:“滾它的吧,市儈哲學,庸夫習氣,懦夫行徑。” 編輯本段 相關觀點 隨著時代的進步,市儈也可以理解為“ 唯利是圖而不遵守市場規則的商人”,見利忘義。 市儈最初只有社會經濟的意義,指買賣的中間人、惟利是圖的奸商,也泛指貪圖私利的人。現在又指政治上隨波逐流,道德上虛假偽善,作風上粗鄙庸俗。 市儈和市儈主義,可以說是現在人類社會的“阿米巴”。市儈主義者是軟體的,會變形的,善於營鑽,無處不適合於他的生存。他有一個核心,包在軟體裡面,這就是利己主義,也就是無處不於他有利。這核心是永遠不會變,包在軟滑的體子裡,也永遠碾不碎。核心也是軟滑的,可是堅韌。 市儈主義首先以聰明、靈活、敏感為必要。市儈主義者不僅心機靈活,並且眼光尖銳、準確,手段高妙、敏捷:凡有機,他是無不投上的,凡有利,他無不在先。 然而一切都做得很恰當,圓滑,天衣無縫。一切看去都是當然的,沒有話可說。

端午“插艾草”的來歷

圖片
端午“插艾草”的來歷 端午節本是紀念屈原的節日。至唐黃巾起義時,黃巢義軍攻打中原地區,時值端午。當地官員於是放出風聲:“黃巢隔山搖刀,人頭落地!”動員民眾逃離家園,是為"走黃巢"。實際是使義軍無法與民眾接觸,以製義軍不斷擴大之勢。 中原地區某戶人家,男人都外出了,家中只有一婦人與二個小孩,一小孩為親生,一小孩是她嫂子的遺孤。親生的小孩剛能行走,她嫂子的遺孤大她自己的小孩一歲。婦人一人帶二小孩逃難,背著她嫂子的遺孤,卻讓自已剛能行走的小孩步行,但卻落在後頭。走不多遠,遇一黃衣人,問:“嫂嫂為何不讓大小孩走路,而讓小的小孩走路?”婦人如實相告,黃衣人聽後甚為感動,道:“你危難之中行忠義之事,已破黃巢之刀,黃巢已無法取你人頭,其實你只需在家門口插上艾草,表示你家是忠義之家,黃巢便無奈你何。”言罷竟忽不見。 婦人認為是仙人指點,於是回家依言而作,並沿途叫逃難之人插艾草可破黃巢之刀云云。 因此婦人平時善良,多行善事,諸多民眾都相信,依言在家門口插上艾草不用“走黃巢”,在家中過端午節。 果然,義軍過境,見家中插艾草的人家,無人打擾,隨軍的醫生還為民眾看病,問疾苦。一時婦人遇仙人指點之事在各地傳開,平民之家,不再“走黃巢”,紛紛插艾草過端午,並效婦人行忠義之事。 其實,黃衣人是黃巢義軍的前鋒謀士,武藝高強。義軍所到之處,都是無人村,義軍無人支援,成了孤軍。謀士知有蹊蹺,化成便衣,獨自尋找原因,遇是了婦人。忽然不見,只是縱身跳上大樹隱藏起來了。謀士小施一計,不僅破了官府的:“黃巢隔山搖刀,人頭落地!”謠言,為義軍獲得民眾支持,又使民眾積德行善成風,世人於是將此傳統繼承下來,成為今天端午節“插艾草”的風俗。 陸河人為客家人,多為中原遷移到陸河。是以大都保持了“走黃巢”“插艾草”的習俗。

趣說『亂七八糟』

圖片
趣說『亂七八糟』   2009年10月16日     成語『亂七八糟』,《詞典》解釋是『亂糟糟』的意思。那麼為什麼說『亂七八糟』而不說『亂五六糟』呢?   原來說七和八是有緣故的,它出自兩個古代典故。西漢文帝時,由劉邦生前分封的劉氏同宗的諸侯王,都擴充自己的勢力範圍,想成為獨立王國。漢景帝即皇位後,他聽從了大臣晁錯的建議,將諸侯國的權力收回到朝廷。這使得諸侯國大為不滿,由吳王劉濞串通趙王等七國聯盟,發難漢景帝,要『誅晁錯,清君側』,這就是歷史上的『七國之亂』。漢景帝無奈,不得不殺了晁錯,換來七國退兵。後來漢景帝採取了各個擊破辦法,派大將周國夫一個個平定了七國之亂。   西晉初年,司馬炎建立晉朝,把王位一一封給了皇室子弟。他死後,由司馬惠繼承皇位。但實權被司馬惠的外祖父楊駿掌握,司馬炎遺孀賈後,設計殺了楊駿,趙王司馬倫乘機殺了賈後,廢除了漢惠帝,自己稱王。以後幾個諸侯王又殺了司馬倫,恢複了漢惠帝皇位。這一皇室爭奪權利的斗爭,延續多年。這次動亂一共有八個諸侯王參與,歷史上稱為『八王之亂』。『亂七八糟』的七和八,即由『七國之亂』和『八王之亂』而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圖片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作者出處及全詩賞析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出自《論詩》 趙翼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生平簡介趙翼(1727~1814)清代詩人、史學家。字云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出自《論詩》   趙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  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人才出 各領風騷數百年 生平簡介 趙翼(1727~1814)清代詩人、史學家。字云崧,一字耘崧,號甌北,陽湖(今江蘇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曾任鎮安、廣州知府,官至貴西兵備道。乾隆三十八年辭官家居,曾一度主講揚州安定書院。 趙翼詩與袁枚、蔣士銓齊名,合稱"乾隆三大家"。 詩的前兩句以李白、杜甫的詩為例來說理:“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李白、杜甫的詩歌萬古流傳,無人能與之相比,然而,就是如此偉大的詩篇,至今也覺得不新鮮了。可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國家代代都有有情的人出現,他們各自的影響也不過幾百年而已。作者認為詩歌應隨著時代不斷發展,詩人在創作上應求變創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後面亦步亦趨。 風騷在古代實際上指的指兩部書:詩經(因為詩經最好的篇章是《國風》,所以可以用風來代表《詩經》)和《離騷》。 到後來風騷變成了學問的代名詞,“文人”也就可以稱為“騷客”。如果某人喜歡賣弄學問的話,那麼就說他“賣弄風騷”。 再到後來(大概是明清時)風騷竟由形容文人變成形容女人了,說一個女人水性楊花就說她“風騷”。某女子賣弄姿色也叫“賣弄風騷”。 風騷: 1.風指《詩經》中的《國風》,騷指屈原的《離騷》,後來泛稱文學: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2.在文壇居於領袖 地位或在某方面領先:獨領風騷 3.指婦女舉止輕佻:賣弄風騷 風韻指風致、情趣

河東獅吼

圖片
  河東獅吼 注音:hé dōng shī hǒu 釋義:河東,古郡名。 比喻婦人妒悍, 大吵大鬧 。 出處: 宋  ·  洪邁 《 容齋隨筆  ·卷三·  陳季常 》:“忽聞 河東獅子吼 ,拄杖落手心茫然。” 示例:少不得太太面前還要 趨奉 趨奉,防是~起來,要不太平。( 清  ·  彭養鷗 《 黑籍冤魂 》第二十二回) 近義詞: 河東獅子吼 用法:偏正式;作賓語、 狀語 ;藉以譏諷 懼內 的人 典故:成語“河東獅吼”出處------很多人,甚至是沒有人知道這個典故出自新洲。這個故事出自北宋時期的龍丘,即今湖北、武漢市 新洲區 三店街 。 北宋的時候,有一太常少卿、工部尚書 陳希亮 ,亮有一兒子叫 陳慥 ,此人狂放不羈,傲視世間,視榮華富貴為糞土,儘管是官宦之後,不坐車,不載官帽,和我們今天愛擺架子,擺譜的人不一樣。隱居龍丘。當地人不知道他的來歷,就叫他“  方山子  ”。元豐三年(1080年), 蘇東坡 因“烏台詩案”被貶到 黃州 任團練副使,不期遇上 陳慥 ,兩人系成為好友。 陳慥 在 龍丘 的房子叫濯錦池,寬敞華麗,家裡養著一群歌妓,客人來了,就以歌舞宴客,就有點像我們現在招待客人進歌廳的意思差不多。 而 陳慥 的妻子柳氏,性情暴躁兇妒,每當陳歡歌宴舞之時,就醋性大發(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 拿著木杖大喊大叫,用力椎打牆壁(當然她不敢打 陳慥 ,否則就會遭到休妻的懲罰)弄得陳慥很是尷尬。 蘇東坡 就寫了一首詩取笑 陳慥 : 龍丘居士亦可憐, 談空說有 夜不眠。 忽聞 河東獅子吼 ,拄杖落手心茫然。 河東是柳氏的郡望,暗指柳氏。“  獅子吼  ”一語來源於佛教,意指“如來正聲”,比喻威嚴。後來這個故事被宋代的 洪邁 寫進《容齋三筆》中,廣為流傳。河東獅吼的典故從此確立,至今仍然是凶悍妻子的形容詞。又因為 陳慥 字季常(電影中就是以這個名字出現的),後來人們就把怕老婆的人稱為“季常癖”。 編輯本段 成語故事 宋朝有一位文學家 蘇軾 ,又叫 蘇東坡 。他擅長詩詞,文章也寫得很好,是朝中重臣,皇帝非常看重他。不過有一次,有人參奏他寫詩譏刺朝政,皇帝很生氣,就把他從從朝中貶到 黃州 ,也就是現在的湖北 黃岡 。 蘇東坡 在黃岡有個好友 陳慥 ,號季常。他們兩人的愛好差不多,都喜歡游山玩水,寫詩作賦,

成語故事:鏡花水月

圖片
成語故事:鏡花水月 【明慧學校】「鏡花水月」原作「鏡像水月」。鳩摩羅什(西元344~413)為東晉時高僧,是中國佛教史上四大譯佛經家之一,天竺人,七歲時隨母出家,總貫群經,妙解大乘。東晉隆安五年(西元401),鳩摩羅什被後秦王姚興迎入長安,奉為國師,與僧肇、僧嚴一同從事譯經工作,並有系統地介紹佛教義理。 當時漢譯佛經日多,但品質不一,內容難解。鳩摩羅什通曉多國語言,譯筆簡潔暢達,為世所重。《遠什大乘要義問答》為鳩摩羅什與慧遠的問答錄,又稱《大乘大義章》、《鳩摩羅什法師大義》,書中闡明了大乘佛教的教義,並反覆論述有關法身的問題。佛家把地、水、火、風四種元素形成之物稱為「色」,非此四大元素所形成之物則稱為「非色」。 凡色,至少具有色、香、味、觸四種感覺之一,例如水有色、味、觸,風則只有觸。若是非色之物,就像鏡中的影像,水中的月亮,看來好像有實體,其實觸摸不著,只是個幻象。後來「鏡花水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虛幻不實在。 【典源】 #《遠什大乘要義問答.卷上.辯法身如幻常光泥洹三義》1> 佛法身者,同於變化,化無四大五根。所以者何?造色之法,不離四大,而今有香之物,必有四法,色、香、味、觸;有味之物,必有三法,色、味、觸;有色之物,必有二法,有色、有觸;有觸之物,必有一法,即觸法也。餘者或有或無:如地,必有色、香、味、觸。水有色、味、觸,若水有香,即是地香。何以知之?真金之器,用承天雨,則無香也。火必有觸,若有香者,即是木香。何以知之?火從白石出者,則無香也。風但有觸,而無色也。若非色之物,則異今事。如鏡中像,水中月,見如有色,而無觸等,則非色也。化亦如是,法身亦然。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大智度論.卷六》、唐.裴休〈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方袍大達法師元秘塔碑銘〉、《景德傳燈錄.卷一四.石頭希遷大師》。 〔參考資料〕 ■《大智度論.卷六》 解了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虛空,如響,如揵闥婆城,如夢,如影,如鏡中像,如化。 ■唐.裴休〈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方袍大達法師元秘塔碑銘〉(據《全唐文.卷七四三.裴休》引) 空門正闢,法宇方開。崢嶸棟梁,一旦而摧。水月鏡像,無心去來。徒令後學,瞻仰徘徊。 ■《景德傳燈錄.卷一四.石頭希遷大師》 汝等當知自己心靈體離斷常,性

爛醉如泥

圖片
爛醉如泥 求助編輯 百科名片 爛醉如泥出自《 後漢書  ·  儒林 傳下·周澤》,指 酩酊大醉 的樣子,癱倒在地扶不起來。要注意的是,這裡的泥並非指泥土,而是指一種長在南海中的蟲類。 這種蟲沒有骨頭,一上岸就會“失水而醉”,因此就有了“爛醉如泥”的說法。 目錄 釋義 出處 示例 近義 反義 用法 “爛醉如泥”中的“泥”為何物 編輯本段 釋義 成語爛醉如泥 發音làn zuì rú ní 解釋醉得癱成一團,扶都扶不住。形容大醉的樣子。 編輯本段 出處 “爛醉如泥”一詞最早出自《 後漢書  ·  儒林 傳下·周澤》“一歲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齋”唐·李賢注:“《 漢官儀 》此下云:'一日不齋醉如泥。'” 掌管宗廟禮儀的官員 周澤 ,以身作則,常常齋戒後睡在齋宮裡面。他的妻子憐惜他年老多病,來探望老公。不料 周澤 一見妻子,非但不感激妻子的慰問,反而大怒,以妻子觸犯了齋戒期間禁令的名義,將妻子下獄謝罪。當時的人很同情 周澤 妻子的遭遇,作了一首詩表達這種同情:“  生世不諧 ,作 太常妻 ,一歲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齋。一日不齋醉如泥。”意思是說周妻命不好,嫁給太常 周澤 做妻子後,一年三百六十天,周澤有三百五十九天都在 齋戒 ,還有一天雖然沒有齋戒,但卻喝得爛醉如泥,週妻等於 守活寡 。 編輯本段 示例 二人縱飲甚歡, 相見恨晚 ,自辰以迄四漏,計各盡百壺。曾~,沉睡 座間 。★清·  蒲松齡 《 聊齋誌異  ·  黃英 》 編輯本段 近義 酩酊大醉 編輯本段 反義 神清氣爽 編輯本段 用法 作謂語、狀語;形容大醉的樣子 編輯本段 “爛醉如泥”中的“泥”為何物 在漢語中,人們經常用成語“爛醉如泥”來形容一個人由於飲酒過量而醉得癱成一團的樣子。許多人在讀到、聽到或用到這一成語時也往往會 望文生義 ,以為該成語中所說的“泥”即是指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那種由水和土混合而成的泥,甚至許多詞典中也都將其直接解釋成“爛泥、稀泥”。這種解釋看似通順合理,其實是不確切的。 尋根溯源,成語“爛醉如泥”來源於我國古代詩文中的“醉如泥”一詞,而“醉如泥”一詞最早見於東漢時期。 南朝宋人范曄所撰的《 後漢書 》卷七十九(下)《 儒林 傳·周澤傳》中載:“

法門寺

圖片
法門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法門寺 中華人民共和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所在 陝西省扶風縣 分類 古遺址 時代 南北朝至清 編號 6-200 登錄 1956年 法門寺合十舍利塔 法門寺,又稱法雲寺,位於中國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 [編輯]法門寺位於陝西省扶風縣城北10公里處的法門鎮,東距西安市110公里,西距寶雞市90公里。 始建於東漢末年恆靈年間,距今約有1700多年歷史,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綜述 法門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釋迦牟尼佛滅度後,遺體火化結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紀,阿育王統一印度後,為弘揚佛法,將佛的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使諸鬼神於南閻浮提,分送世界各國建塔供奉。中國有十九處,法門寺為第五處。 公元558年,北魏皇室後裔拓跋育曾擴建,並於元魏二年(494年)首次開塔瞻禮舍利。隋文帝開皇三年(583)改稱「成實道場」,仁壽二年(602年)右內史李敏二次開塔瞻禮。 唐高祖李淵武德七年(625年)敕建並改名「法門寺」。唐貞觀年間曾三次開塔就地瞻禮舍利。原塔俗名「聖冢」,後改建成四級木塔。高宗顯慶年間修成瑰琳宮二十四院,建築極為壯觀。 唐代200多年間,先後有高宗、武后、中宗、肅宗、德宗、憲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養佛指舍利。每次迎送聲勢浩大,朝野轟動,皇帝頂禮膜拜,等級之高,絕無僅有。據史載 「三十年一開,則歲豐人和」,可干戈平息,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咸通十五年(874)正月四日,唐僖宗李儇最後一次送還佛骨時,按照佛教儀軌,將佛指舍利及數千件稀世珍寶一同封入塔下地宮,用唐密曼荼羅結壇供養。唐代諸帝篤信佛法,對舍利虔誠供養,寺院大小乘並弘,顯密圓融,使法門寺成為皇家寺院及舉世仰望的佛教聖地。佛塔被譽為「護國真身寶塔」。 宋代法門寺承襲了唐代皇家寺院之宏闊氣勢,被恢復到最大規模,當時僅二十四院之一的「浴室院」即可日浴千人。宋徽宗曾手書「皇帝佛國」四字于山門之上。金元之際,法門寺仍是關中名剎,「藏經碑」中有寺僧抄寫大藏經5000卷之記載。金人也刻「詩碑」盛讚其寺塔:「三級風檐壓魯地,九盤輪相壯秦川」。 明清以後,法門寺逐漸衰落。明隆慶三年(1569),歷經數百年歷史的唐代四級木塔崩塌。明神宗萬曆七年(1579),地方紳士楊禹臣、黨萬良等捐資修塔,歷時30年建成八棱十

寮國

圖片
寮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寮人民民主共和國 ສາທາລະນະລັດ ປະຊາທິປະໄຕ ປະຊາຊົນລາວ (寮語) 通稱:寮國 寮國國旗 寮國國徽 國家格言 : ສັນຕິພາບ ເອກະລາດ ປະຊາທິປະໄຕ ເອກະພາບ ວັດທະນາຖາວອນ    「和平,獨立,民主,團結和繁榮」 國歌 :《 寮國人民歌 》 自然地理 (實際管轄區) 面積 國土面積:236,800平方公里( 世界第83名 ) 水域率:2% 首都 永珍 中央政府 所在地 永珍 最大城市 永珍 最大湖泊 南鵝湖 海岸線 無 時區 UTC +7 人民生活 人口 以下資訊是以 2012年 估計 總人口:6,500,000  [1] 人( 世界第104名 ) 人口密度 :26.7/km 2 ( 世界第177名 ) 官方語言 寮語 官方文字 寮語 民族 佬族 主要宗教 上座部佛教 主要節日 獨立日 : 1953年 11月9日 (從 法國 獨立) 共和日 : 1975年 12月2日 道路通行方向 右 政治文化 政治體制 社會主義共和國 國家代表 國家元首 ( 國家主席 ): 朱馬利·賽雅貢 政府首腦 ( 總理 ): 通邢·塔馬馮 國家領袖( 議會制 、 議行合一 ) 執政黨 ( 寮國人革黨中央總書記 ): 朱馬利·賽雅貢 權力機關(國會主席): 通邢·塔馬馮 統一戰線(建國陣線中央主席): 西沙瓦·喬本潘 經濟實力 國內生產總值 ( 購買力平價 ) 總計:174.33億 美元 [2] (第130名) 人均:2,659 美元 [2] (第48名) 國內生產總值 (國際匯率)  以下資訊是以 2011年 估計 總計:78.91億 美元 [2] (第137名) 人均:1,203 美元 [2] (第147名) 人類發展指數  以下資訊是以 2010年 估計 ▲  0.497 [3] (第122名)- 中 中央銀行 寮國中央銀行 貨幣單位 寮國基普 (LAK, ₭  或  ₭N ) 吉尼係數 0.346 其他資料 國家代碼 LAO 國際域名縮寫 .la 國際電話區號 +856 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