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6的文章

伊秉綬書法欣賞

圖片
伊秉綬書法欣賞 伊秉綬(1754-1815),字祖似,號墨卿,晚號默庵,清代書法家,福建汀州府寧化縣人,故人又稱“伊汀州”。 乾隆四十四年舉人,乾隆五十四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後擢員外郎。 嘉慶四年任惠州知府,因與其直屬長官、兩廣總督吉慶發生爭執,被謫戍軍台,昭雪後又升為揚州知府,1802年(嘉慶七年),伊秉綬54歲時,因父病死,去官奉棺回鄉,揚州數万市民洒淚送別。 62歲病逝後,揚州人為仰慕其遺德,在當地“三賢祠”(祀歐陽修、蘇軾、王士禎三人之祠)中並祀伊秉綬,改稱“四賢祠”。 在任期間,以“廉吏善政”著稱。 伊秉綬喜繪畫、治印,亦有詩集傳世。 工書,尤精篆隸,精秀古媚。 其書超絕古格,使清季書法,放一異彩。 隸書尤放縱飄逸,自成高古博大氣象,與鄧石如並稱大家。 伊秉綬從小聰穎好學,秉承家學淵源,飽讀宋儒理學。 16歲進寧化縣學,26歲中鄉試。 後又受業於名儒陰承方,攻宋儒理學,並且潛心研習李榕村、蔡梁山及雷翠庭等名儒理論。 30歲那年(乾隆四十九年)赴京趕考,舉中正榜,便留居北京,為大學士朱珪、紀曉嵐所賞識與器重,時常出入太子傅朱珪的府弟,有一度還住在紀曉嵐家中,給他孫子上課;又拜當時最負盛名的書法家劉墉為師學書法。 伊秉綬嘉慶四年升任刑部郎中。 未幾出任廣東惠州知府。 在惠州期間興利除弊,勤政愛民,並致力於地方文化建設,獎掖後學,創辦書院,重用人才,其提攜嶺南才子宋湘的故事,便成了一段佳話。 那時他在重修蘇東坡故居時,意外地從墨池裡發現蘇氏珍愛的“德有鄰堂”端硯。 後來伊把此硯帶回寧化老家,並把書齋命名“賜硯齋”。 有人說,這塊蘇東坡用過的端硯給伊秉綬帶來了無盡的靈氣,他用這塊端硯磨墨書寫的字特別漂亮。 此硯珍藏於寧化縣博物館,為國家二級文物。 1805年(嘉慶十年)前後,揚州連年水災,兩江總督鐵保薦舉伊秉綬,前往南河、高郵、寶應勘察災情。 不久,伊秉綬奉命出任揚州知府。 《清史稿》稱:大災中的揚州“民雖飢困,安堵無惶惑。”第二年,揚州風調雨順,百廢皆興,民眾無不稱頌伊秉綬。 嘉慶十一年,伊秉綬為了促進揚州地方文化的發展,特招聘焦循、阮元等著名學者編《揚州圖經》及《揚州文粹》。 1815年(嘉慶二十年)秋,伊秉綬途經揚州病逝。 後歸葬寧化曹坊石牛驛(今上曹村)。 揚州百姓得知前任知府病逝後,

南沙群島

圖片
南沙群島 南沙群島 爭議島嶼 其他名稱:斯普拉特利群島、長沙群島、三寶瓏觀察群礁、卡拉延群島 地理 南沙群島的位置 位置 南海 坐標 10°N   114°E 座標 : 10°N   114°E 總島嶼 750個以上 主要島嶼 美濟礁 、 渚碧礁 、 永暑礁 、 太平島 中業島 、 西月島 、 南威島 、 彈丸礁 面積 少於5平方公里(1.9平方英里) 海岸線 926公里(575英里) 最高點 位於 南子礁 4公尺(13英尺) 實際管理 多個國家 聲稱擁有主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地級市 海南省 三沙市   中華民國 區 高雄市 旗津區   汶萊 專屬經濟區 汶萊專屬經濟區   馬來西亞 州 沙巴州   菲律賓 市 民馬羅巴區 巴拉望省 卡拉延市   越南 縣 慶和省 長沙島縣   印尼 省 廖內群島省 南沙群島 是 南海 中 南海諸島 的四大群島中位置最南、島礁最多、分布最廣的一組 群島 ,地理上位於 北緯 3度40分到11度30分和 東經 109度30分到117度50分之間,南北長500多 海里 ,東西寬400多海里,總面積82萬平方海里,由230多個 島 、 洲 、 礁 、 沙 和 灘 組成,露出水面的約占總數的1/5,目前已定名的約192個,總陸地面積約11平方公里。 南沙群島也是爭議最多的島嶼群,多達七個國家各自佔有島礁對峙。 名稱 [ 編輯 ] 南沙群島是華人對該群島的稱呼,西方社會以及其以往的被殖民國家一般稱之為 斯普拉特利群島 (Spratly Islands) [1] 。 越南 方面則稱之為 長沙群島 ( 越南語 : Quần đảo Trường Sa / 群島長沙 )。 馬來西亞 、 印尼 和 菲律賓 均沿用 斯普拉特利群島 這一名稱來稱呼整個島群( 馬來語 、 印尼語 :Kepulauan Spratly; 他加祿語 :Kapuluang Spratly);但馬來西亞稱自己所控制的部分為 三寶瓏觀察群礁 ( 馬來語 : Gugusan Semarang Peninjau ), [2] 菲律賓稱自己所控制的部分為 卡拉延群島 ( 他加祿語 : Kapuluan ng Kalayaan )。 [3] 地理位置 [ 編輯 ] 位於 南海 南部西鄰 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