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繚子

尉繚子

尉繚子
全名 尉繚子
託名作者 一說為秦始皇時的大梁人尉繚。一般署名是尉繚子
文字 中文
國家 中國
成書年代 戰國時代
原書篇數 雜家類著錄《尉繚》29篇,兵形勢家類著錄《尉繚》31篇
今本篇數 24篇
卷數 六卷
最初著錄 漢書·藝文志》
版本 竹簡殘本——1972年出土的,是現今為止最早的版本
1935年中華學藝社影宋刻《武經七書》本
四庫全書》本
清芬堂叢書》本
百子全書》本
丁氏八千卷樓藏劉寅《武經七書直解》影印本
群書治要》本
太平御覽》本
續古逸叢書》影宋《五經七書》本
分類 兵書
尉繚子》是中國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兵書。

題解

《尉繚子》一書,對於它的作者、成書年代以及性質歸屬歷代都頗有爭議。一說《尉繚子》的作者是魏惠王時的隱士,一說為秦始皇時的大梁人尉繚。一般署名是尉繚子。最早著錄於《漢書·藝文志》,書中雜家類著錄《尉繚》29篇,兵形勢家類著錄《尉繚》31篇。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了《尉繚子》殘簡,說明此書在西漢已流行,一般認為成書於戰國時代。

評價

《尉繚子》的軍事思想具有戰國時代的特色,頗有價值。元豐年間(1078年—1085年),被定為《武經七書》之一,為武學科舉必讀的兵學教材。雖然此書多少有其時代局限,但書中最後結語說:「臣聞古之善用兵者能殺士卒之半,...能殺其半者,威加海內...,故曰:『百萬之眾不用命,不如萬人之鬥也...』。」文中(殺)為裁減之意,明確指出精兵主義之必要性,值得後人深思。

尉繚名言

尉繚

尉繚,名戰國時代魏國大梁人,後入秦成為秦國國尉,因而被稱為尉繚,為秦王嬴政統一六國立下汗馬功勞。
相傳尉繚懂得面相占卜,在被秦王嬴政賞識之初曾經認定嬴政的面相剛烈,有求於人時可以虛心誠懇,一但被冒犯時卻會變得極之殘暴,對敵人也毫不手軟。尉繚認為這樣的嬴政欠缺照顧天下百姓的仁德之心,多次嘗試逃離嬴政為他安排的住處(《史記· 秦始皇本紀》:「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我布衣,然見我常身自下我。誠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 皆為虜矣。不可與久游。」尉繚這段話也是歷史上關於秦始皇面容的最早記錄),但每次嬴政都派人把他追回來,從不因此而責備尉繚,甚至替尉繚準備與自己相同 規格的衣服和膳食。最後終於得到尉繚的肯首,願意扶助秦國,入朝為臣。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殘存亦末路 兵敗如山倒

傅姓與堂號

郭姓與堂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