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

閒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
  比喻平時不準備,一旦事到臨頭,才匆忙應付,倉促設法補救,有臨渴掘井之意;平日若不精進念佛,一旦面臨病魔臨身或生死關頭,就會手忙腳亂,面臨考驗,而無法提起念佛的正念。參閱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滸傳‧第十七回》:「哥哥正是急來抱佛腳,閒時不燒香。我卻要你銀子時,便是兄弟勒掯你。」

  《龍藏‧0194‧38冊;觀無量壽經》云:「韋提希見無量壽佛已,接足作禮。」「接足作禮」俗稱「抱佛腳」,即仰掌承接尊者的兩足而作禮,為佛門的一種禮儀,以示尊敬。見於唐代孟郊的〈讀經〉詩,參閱《全唐詩‧卷380_46》:「垂老抱佛腳,教妻讀黃經。」黃經意指黃庭經,是描述修煉與養生的學說。

  亦作「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平日不燒香,臨時抱佛腳」、「閒時不燒香,急時抱佛腳」、「閒時不燒香,急則抱佛腳」、「平日不參神,急時抱佛腳」。

  相似諺語如「毋臨渴而掘井,毋臨急而開坑」。

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
文/茹之
【明慧學校】「抱佛腳」出自《孟東野集》九和張世南《宦游紀聞》。
唐朝的《孟東野集》九《讀經》中記敘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人到年老時才開始信佛,並請求佛保佑,還教妻子讀《黃經》。
宋代張世南的《宦游紀聞》中也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古代,在雲南的南部,有一個國家,國中幾乎所有的人都信奉佛教。有一個人犯了罪,應該被砍頭。他在被追捕時,跑到寺廟中,跪在佛像面前,並抱住佛腳表示懺悔,希望可以免罪。有一句諺語:「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就是從這個國家流傳到中國來的。
後人用「抱佛腳」來比喻平時沒有準備,臨時慌忙應付。
在當今末劫之時,一些人誠如故事中的那個主人翁,在危難來時,才想到佛的庇護,可謂晚矣。神佛看重的人心,不是有求之心,而是真正的向佛之心。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殘存亦末路 兵敗如山倒

羅姓與堂號

 楠木,又名楠樹、楨楠,是樟科楠屬和潤楠屬各樹種的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