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景崧中國清朝政治人物


唐景崧

唐景崧
唐景崧

籍貫 廣西桂林府灌陽縣
族裔 漢族
字號 字維卿
出生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廣西桂林府灌陽縣
逝世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
 大清廣西省桂林府
親屬 (弟)唐景崇唐景崶
出身
經歷
  • 翰林院庶吉士(1865年-?)[1]
  • 吏部主事(1868年-?)[2]
  • 福建臺灣道(1885年-1891年)[3]
  • 按察使銜(1885年-1891年)[2]
  • 臺灣布政使(1891年-1895年)[4]
  • 署臺灣巡撫(1894年-1895年)[5]
  • 臺灣民主國總統(1895年)
著作
  • 《請纓日記》
  • 《寄閑吟館詩存》
  • 《詩畸》八卷
  • 《外篇》一卷
  • 《看棋亭雜劇》
唐景崧(1841年-1903年),維卿中國清朝政治人物廣西省桂林府灌陽縣人。同治年間以進士詞林,改吏部主事。中法戰爭期間,請纓南下越南,招撫黑旗軍劉永福,且領軍與法軍激戰有功,歷升道員布政使,署末代臺灣巡撫。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臺灣割讓日本後,曾出任短暫存在的臺灣民主國大總統

生平

初入仕途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唐景崧生於桂林府灌陽縣一個書香之家。其父唐懋功,舉人出身,但入仕無門,以課館爲業。唐景崧幼時家境貧寒,母親早逝,與弟唐景崇唐景崶三人均刻苦讀書不倦。後來,唐懋功被桂林王姓富商聘爲私塾教師,兄弟三人隨同前往。同治四年(1865年),唐景崧考取乙丑科二甲第八名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吏部主事,多年不得升遷[6]

請纓抗法

光緒八年(1882年),法國越南發生衝突,河內南定等地相繼失陷。唐景崧主動請纓,自薦前往越南,招撫天地會首領劉永福及其黑旗軍。朝廷降旨,令其聽雲貴總督岑毓英差遣。唐景崧先到廣東,拜謁曾國荃,得到資助出關。次年到達越南保勝,會見劉永福,成功勸其內附,功賞四品卿銜。
中法戰爭期間的清朝軍隊
光緒十年(1884年)中法戰爭時,唐景崧駐軍興化北寧告急,岑毓英命其與劉永福救援。此後,奉張之洞之命募勇入關,編成四營,號「景字軍」,迎戰法軍,挫敵鋒芒,岑毓英賞識景崧才幹,又撥潘德繼之滇軍聽其指揮。唐景崧兵力日益雄厚,進軍三江口。不久,法軍進攻劉永福軍吳鳳典營,景崧馳騁援助,大獲全勝。清軍進逼宣光,會同桂軍等,攻城數月。法軍拚死抵抗,清軍久攻不下。唐景崧擔心後援被切斷,於是退兵。繼而朝廷下旨停戰,唐景崧即帶兵入關。因功賞花翎,賜號「霍伽春巴圖魯」,加二品秩,任福建臺灣道[7]

經略臺灣

光緒十三年(1887年),唐景崧正式到臺任職。他頗好文事,聘請施士浩主講海東書院,對庠生頗為禮遇。還修葺道台官署內舊有之斐亭,組成「斐亭吟社」,閒暇時邀請同僚、下屬舉行詩文酒會。
光緒十七年(1891年),唐景崧升任臺灣布政使,改駐臺北。又時邀名士吟詠於官署,詩會時曾由海上運來數十盆牡丹,遂名為「牡丹詩社」,亦多作詩鐘。光緒十九年(1893年),取歷年唱稿,分門編輯,錄佳作十卷,命名《詩畸》,為臺灣詩鐘選集之濫觴。作品1301聯,律詩68首,另包括宦台及本省名士佳作,如施士浩、丘逢甲汪春源林啟東及淡水舉人黃宗鼎等56人之作品。唐景崧在臺南及臺北帶動地方文風,有功於詩歌傳播。此後,飭纂《臺灣通志》,自任監督[8]
光緒二十年(1894年),日本朝鮮尋釁,與清朝開戰,甲午戰爭爆發。朝廷以臺灣為東南重鎮,命劉永福率兵至臺防守。八月,唐景崧與到達的劉永福商議軍事。九月,臺灣巡撫邵友濂辭職,唐景崧署任臺灣巡撫。上任伊始,即整飭軍政,命劉永福鎮守臺南,棟軍統領林朝棟鎮守臺中[9]
然而,光緒二十一年春,日軍攻破澎湖,守將周振邦潛逃。清軍節節敗退,命李鴻章赴日議和[10]。三月二十三日(1895年4月17日),李鴻章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民眾激憤,上書景崧:「萬民誓不服倭,割亦死,拒亦死,寧先死於亂民之手,不願死於倭人手。」五月初二(5月25日),士紳丘逢甲等擁立唐景崧爲臺灣民主國總統。唐景崧身著朝服而出,遙拜宮闕方向謝罪,然後北面受任,大哭而入,就任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年號「永清」[11][12]
五月初十(6月2日),清廷割臺特使,李鴻章之子李經芳在臺灣基隆外海的日本軍艦上,正式與日本海軍大將樺山資紀辦理交割事宜。次日,日軍攻陷基隆之後,唐景崧逃至滬尾(今臺灣淡水)的德商忌利士洋行(Douglas),後來乘德國籍輪船鴨打號(Arthur)棄職逃亡至廈門。此時,民主國立國尚不足十天[13]
晚年唐景崧
唐景崧內渡後,朝廷念其舊功而並未降罪,僅命其休致返鄉[14],但聲望從此一落千丈。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卒於桂林,享年63歲。

家族

唐景崧之父唐懋功教子有方,同治至光緒初年,唐景崧、景崇景崶三兄弟相繼考中進士,且都選入翰林院,以「同胞三翰林」之譽榮耀一時。
唐景崧有運溥(字度周)、運涵(字佩馴)、運深(字晉端)、運澤(字葆厚)四子。
唐景崧孫女,運澤長女唐篔是史學家陳寅恪之妻。

佚事

  • 雖然唐景崧、景崇景崶聯捷科第,唐懋功本人卻屢次應會試不 第,憤懣不已。由於翰林經常出任會試考官,每逢考期降至,唐懋功都會堵坐在家門前,不許兒子們前往,以免分到閱卷任務,導致自己作為考官親父,需要迴避而 喪失應考機會。不久,朝廷以其子為官,下達封誥。按規定,榮膺封誥者,從此便不得再赴科舉。唐懋功因此怒不可遏,手持大棍追打三個兒子,唐景崧兄弟倉皇逃 出家門,又請鄉人再三勸慰,唐懋功方才作罷[15]
  • 胡適之父胡傳曾任臺東知州臺灣割讓後內渡。1931年9月,胡適曾寫過一首詩《題唐景崧先生遺墨》給陳寅恪:「南天民主國,回首一傷神。黑虎今何在,黃龍亦已陳。幾枝無用筆,半打有心人,畢竟天難補,滔滔四十春。[16]

遺跡

唐景崧故居至今尚存,位於灌陽縣新街鄉江口村。故居爲清代磚木穿斗式建築,佔地面積約410平方米,梁、枋、門等雕刻精美。現為灌陽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狀況較差[17]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殘存亦末路 兵敗如山倒

羅姓與堂號

 楠木,又名楠樹、楨楠,是樟科楠屬和潤楠屬各樹種的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