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己有詩囊之稱


 

齊己

姓名 齊己
原名 俗名:胡德生
出生 863年
湖南長沙寧鄉縣塔祖鄉
逝世 937年
江陵
國籍 唐朝
宗派 禪宗溈仰宗
頭銜 衡岳沙彌
駐錫於 龍興寺
師承 仰山大師慧寂
著作 《白蓮集》
《風騷旨格》
齊己 (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 胡德生 ,晚年自號衡岳沙門湖南長沙寧鄉縣塔祖鄉人,[註 1]唐朝晚期著名詩僧[1]

簡介

863年,齊己出生於湖南長沙寧鄉大溈山同度寺的一個佃戶家庭,家境貧寒。6歲多就和其他佃戶家庭的孩子一起為寺廟放牛,一邊放牛時一邊學習、作詩,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寫詩,而且詩句語出天然,同度寺的和尚們為寺廟聲譽,便勸說齊己出家為僧,拜荊南宗教領袖仰山大師慧寂為師傅。[1][2]
齊己出家後,更加熱愛寫詩。成年後,齊己出外遊學,雲遊期間曾自號「衡岳沙彌」。[1]岳陽,望洞庭,又過長安,遍覽終南山華山等風景名勝,還到過江西等地。這段遊學生活豐富了他的寫作素材。且他的不少名作佳作是在外遊歷時寫的。[2]
齊己雲遊天下的時候,曾拿他的詩作《早梅》向詩人鄭谷請教。詩句是:「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明年猶應律,先發映春台」。鄭谷閱讀後,笑著說:「數枝」非早,不如「一枝」更佳。齊己聽後,對鄭谷肅然起敬,頂地膜拜。此後,人們便稱鄭谷為齊己的「一字之師」。[2]
齊己遊歷天下回到長沙時,他的名聲已經顯赫天下,湖南節帥幕府中的詩人徐東野曾評價他說:「我輩所作,皆拘於一途,非所謂通方之士。若齊己,才高思遠,無所不通,殆難及矣」。[2]
921年,齊己在去四川途中路過荊州,被荊州節帥高季興挽留,安置在龍興寺,並任命為僧正。齊己在荊州,雖然月俸豐厚,但是他並不喜好錢財,於是寫作了《渚宮莫問篇》十五章,以表明他的高潔志向。齊己在荊州期間寫了許多詩,76歲的齊己圓寂於江陵[1] 死後以《白蓮集》傳於世。 [2]

風格

齊己為人秉性高潔,其貌不揚,不喜歡攀龍附鳳,拜謁王侯將相。他的頸部長了一個瘤贅,時人戲稱之為「詩囊」。他的性格豪放,平日破衲擁身,枲麻纏膝,怡然自得。齊己的詩作題材以山水風景為多,但是並不宣揚佛教遁世歸隱、輪迴報應的教理,與貫休非常相似。齊己的詩作諷刺紈絝子弟驕奢淫逸的生活,對勞動人民深表同情。齊己的詩作數量豐富,講究以禪入詩,傳世詩歌有852首之多,《全唐詩》收錄他的詩歌數量名列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之後,名列第五位。[3] 齊己對詩歌理論有深入研究,著有《風騷旨格》1卷,闡述詩的格式、類別、題材與寫作方法,對唐朝以後歷朝詩歌有影響。齊己的書法也非常優秀,尤其擅長行書,筆跡灑落,並且與他的詩作一起傳布四方。[2]

作品

詩集

《白蓮集》

詩論

《風騷旨格》

評價

唐朝徐東野評價齊己說:「我輩所作,皆拘於一途,非所謂通方之士。若齊己,才高思遠,無所不通,殆難及矣」。[2]
唐朝尚顏:詩為儒者禪,此格的惟仙。古雅如周頌,清和甚舜弦。[註 2]
元朝辛文房:性放逸,不滯土木形骸,頗任琴樽之好。嘗撰《玄機分別要覽》一卷,摭古人詩聯,以類分次,仍別風、賦、比、興、雅、頌。又撰《詩格》一卷。又與鄭谷、黃損等共定用韻,為葫蘆、轆轤、進退等格,並其《白蓮集》十卷,今傳。[註 3]
明朝胡震亨:齊己詩清潤平淡,亦復高遠冷峭,一經都官點化,《白蓮》一集,駕出《雲台》之上,可謂智過其師。[註 4]
清朝吳喬:齊己《劍客》詩,傑作也。「夜來何處火,燒出古人冢」,非晚唐人無此詩思。[註 5]
清朝薛雪:唐釋齊己作《風騷旨格》,六詩、六義、十體、十勢、二十式、四十門、六斷、三格,皆系以詩,不減司空表聖。獨是「十勢」立名最惡,宛然少年棍譜,暇日當為易去乃妙。[註 6]
清朝紀昀:唐詩僧以齊己為第一。又:唐代緇流能詩者眾。其有集傳於今者,惟皎然貫休及齊己。皎然清而弱。貫休豪而粗。齊己七言律詩不出當時之習。及七言古詩盧仝馬異之體縮為短章,詰屈聱牙,尤不足取。惟五言律詩居全集十分之六。雖頗沿武功一派,而風格獨遒。如《劍客》、《聽琴》、《祝融峰》諸篇,猶有大曆以還遺意。其絕句中《庚午年十五夜對月》詩曰:「海澄空碧正團圞,吟想元宗此夜寒。玉兔有情應記得,西邊不見舊長安。」惓惓故君,尤非他釋子所及。宜其與司空圖相契矣。[註 7]

腳註

  1. ^ 宋朝高僧傳》卷三十載:「齊己乃益陽人也。」。宋朝陶岳著《五代史補》卷三《僧齊己》載:「僧齊己,長沙人。長沙有大溈同慶寺,僧多而地廣,佃戶僅千餘家,齊己則佃戶胡氏之子也。」。《寧鄉縣誌》載:「在同慶寺南禪衣峰西北有齊己故居,後毀,鄉人志之。」。劉國強著《湖南佛教寺院志》載:「齊己,晚唐潭州益陽人,即今寧鄉縣祖塔鄉人……」。胡則丘著《歷代詩聯詠桃江》一書中,所記齊己則為桃江石牛江人, 而且說有族譜為證。《五代史補》卷三《僧齊己》載的「長沙有大溈同慶寺」。《湖南佛教寺院志》載:「同慶寺,位於寧鄉縣溈山,距離密印寺7公里。唐宣宗大 中七年(853)九月建,為溈山靈佑塔院,又稱祖塔院……其地唐代屬潭州益陽縣境。」又載:同慶寺為唐代大詩僧齊己少年出家之地。所以說:齊己是晚唐潭州 益陽縣人,今長沙寧鄉縣塔祖鄉人。
  2. ^ 唐朝 尚顏《讀齊己上人集》
  3. ^ 元朝 辛文房唐才子傳》卷九
  4. ^ 明朝 胡震亨唐音癸簽》卷八
  5. ^ 清朝 吳喬圍爐詩話》卷二
  6. ^ 清朝 薛雪一瓢詩話
  7. ^ 清朝 紀昀四庫總目提要》卷一五一

靜坐(齊己 唐詩)

其一:
  坐臥與行住,入禪還出吟。
  也應長日月,消得個身心。
  默論相如少,黄梅付囑深。
  門前古松徑,時起步清陰。
其二:
  日日隻騰騰,心機何以興。
  詩魔苦不利,禪寂頗相應。
  硯滿塵埃點,衣多坐臥棱。
  如斯自消息,合是個閑僧。
其三:
  繩床欹坐任崩頹,雙眼醒醒閉複開。
  日月更無閑里過,風騷時有靜中來。
  天真自得生難舍,世幻誰驚死不回。
  何處堪投此蹤蹟,水邊晴去上高台。

作者簡介

  齊己(860~約937/864~943)),中國唐代僧人、詩人。俗名胡得生,自號衡嶽沙門。益陽(今屬湖南益陽)人,一說長沙(今屬湖南)人。自幼家貧,六、七歲時父母相繼去世,靠牧牛度日。少年穎悟,據說7歲爲寺院放牛時,即取竹枝畫牛背爲小詩。後出家,佛事文事雙修。60歲以前大部分時間在衡嶽道林寺廬山東林寺度過,期間曾雲游四方。晚年駐錫荆南龍興寺。曾擕詩卷謁鄭穀,有《早梅》詩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鄭穀曰:“數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齊己不覺投拜曰:“我一字師也。”後與鄭穀多有酬唱。龍德元年 (921) 依南平高季興爲龍興寺僧正。 一生除精研佛理外,致力於詩歌創作,是中晚唐與皎然貫休齊名的三大詩僧之一,其傳世作品數量居三大詩僧之首。《全唐詩》收錄其詩作800餘首,數量僅次於白居易杜甫李白元稹而居第五位。其詩除禪林生活和登臨酬答等題材外,不少是反映晚唐和五代社會動盪、戰禍頻仍、民生疾苦的現實主義之作,具有較深刻的思想内涵與積極意義,藝術上亦具鮮明特色,曆代詩人和詩評家多有讚譽。一生著述甚豐,有《白蓮集》《風騷旨格》《玄機分别要覽》等。

齊己和尚“儒者禪”姚南強齊己(863?一937?),本姓胡,名得生,湖南益陽人。佃農出身,出家後棲於衡嶽東林。有《白蓮集》十卷,是唐未、五代間的又一著名詩僧,與貫休齊名。  1. “人間淨土”的追求禪宗本是以入世求出世,“利樂有情”,以追求人間之“莊嚴國土”,在齊己的詩中比較集中地反映了這一意向。晚唐五代時軍閥割據,戰亂不已,齊己深惡痛絕;“時難多戰地,野闊絕春耕。”(《夜次湘陰》)“九土盡荒墟,干戈殺害馀。”(《丙寅歲寄潘歸仁》)即使是佛門聖地也不能倖免:“松燒寺破是刀兵,谷變陵遷事可驚。”(《亂後經西山寺》)而詩人嚮往的是“岸草短長邊過客,江花紅白裹啼鴛。野無征戰時堪望,山有樓台暖好行”(《春晴感興》),希望出現一種王道樂土,“曉煙凝氣紫,晚色作雲黃。四野歌豐捻,千門唱樂康”(《病起見王化》)。為了達到這一理想境界,詩人不遺餘力地進行勸化,首先是戒貪,詩《撲滿子》雲:  只愛滿我腹,爭如滿害身?  到頭須撲破,卻散與他人。撲滿子是以上製成的蓄錢之器,只進不出,錢存滿了便要撲破取出,以此比喻貪欲害自身。齊己十分強調。 “清虛可保升雲易,嗜欲終知入聖難”(《讀陰符經》),“為錢虛沾染,畢竟不如無”(《病起見苔色》)。對於當時統治者的窮侈極欲,搜括民脂民膏,詩人也作了激烈的抨擊,如詩《耕叟》:  春風吹蓑衣,暮雨滴箬笠。  夫婦耕共勞,兒孫飢對泣。  田園高且瘦,賦重重複急。  官倉鼠雀群,共待新租入。把那些貪婪的官吏比作鼠雀,而辛勤耕勞的農叟卻處於“兒孫飢對泣”的悲苦境地。在齊己的詩中有抨擊豪門聚斂的《寓言》,揭露奸臣當道的《浮雲行》,君主荒淫誤國的“折楊柳詞四首》,王孫公子輕狂的《輕薄行》等。齊己詩中的這種積極勸化的政治諷諭詩是與王梵志、寒山一脈相承的,體現了唐代僧詩“利樂眾生”的積極傾向。2.雜駁的修行觀最初,禪宗南北二宗對坐禪的方法是有分歧的。北宗主張坐禪,南宗反對坐禪。慧能曾說:“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一具臭骨頭,何為立功課?”(《壇經.頓漸品》)南嶽懷讓禪師也反對坐禪:“摩磚不能成鏡,坐禪豈能成佛?”(《五燈會元》卷三)但齊己卻認為“吟疲即坐禪”。在齊己詩中有好幾首《靜坐》詩,如:繩床欹坐任崩頹,雙眼醒醒閉復開。日月更無閒裡過,風騷時有靜中來。天真自得生難捨,世幻誰驚死不回。  何處堪投此踪跡?水邊晴去上高台。  坐臥與行住,入禪還出吟。  也應長日月,消得個身心。  默論相如少,黃梅付囑深。  門前古松徑,時起步清陰。“黃梅付囑深”是講五祖弘忍以黃梅為法號,傳衣缽給慧能,看來齊己是屬於南宗的。但卻又認同靜坐的禪定方法,並認為:“南宗北宗皆如此。”(《答禪者》)齊己也信仰天台宗,有詩《送楚雲上人往南嶽刺血寫法華經》)也好三論宗。在佛教之外,他又兼融儒、道二家。自云:“逍遙得誰說,時注漆園經。”(《新秋雨後》)莊子曾做過管理漆園的小官,“漆園經”即莊子之著作《莊子》一《南華經》。 “知非未落後,讀《易》尚加前。”(《自勉》),《易經》則是儒、道二家都供奉的經典。在齊己的詩中有道家的清淨無為、淡泊虛無的修行思想,如“塵中名利熱,鳥外雲水閒”(《寄酬高輦推官》),“心中身外更何猜,坐石看雲養聖胎”(《以自貽》),“生下便知真夢幻,老來何必嘆流年”(《寄酬劉員外二首》)等,特別是他的《感時》詩:忽忽枕前蝴蝶夢,悠悠覺後利名塵。無窮今日明朝事,有限生來死去人。終與狐狸為窟穴,謾師龜鶴養精神。可憐顏子能消息,虛室坐忘心最真。這裡第一句便引用了莊子夢碟的故事,說明人生本是一場幻夢。三、四句又是受莊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的影響,說人生苦短,何必墮身在朝朝暮暮的名利場中,五、六句是講,萬物有生則有滅,千年的龜鶴也會死,而人死之後墳墓又常常成為野獸的窟穴。最後二句是推崇孔子門徒顏回的安貧樂道和淡泊無思的境界。齊己又以儒入詩:“道性宜如水,詩情合似冰。”(《勉詩僧》)“詩心何以傳,所證自同禪。”(《寄鄭谷郎中》)在齊己看來,士大夫階層的吟詩閒搜也是一種修行的方法,是與禪寂相通的。他自己也承認:“事佛為儒趣盡高。”(《與崔校書靜話言懷》)友人尚顏評價他是“詩為儒者禪”。總之,從齊己的修行思想看,他是廣收博取,體現了唐代三教合一的思想潮流。3.佛門的詩評詩論家齊己是繼皎然之後又一位重要的唐代佛門詩評家和詩論家。他不僅是一位詩人,亦是一位文藝理論家和批評家。如前所述,齊己曾勾勒出了晚唐以來僧詩的師承體系:“賈島存正始,王維留格言”,“晝公評眾制,姚監選諸文”。而齊己在詩歌創作理論方面多有探索,有一些是很有特色的。首先,齊己認為詩禪是相通的:“時有興來還覓句,已無心去即安禪。”(《山中寄凝密大師兄兄弟》)“禪心盡入空無跡,詩句閒搜寂有色。”(《寄蜀國廣濟大師》)何以相通呢?齊己認為作為詩禪都是從外“象”參悟的,如“春風日日雨時時,寒力潛從暖勢衰。一氣不言含有像,萬靈何處謝無私?詩通物理行堪掇,道合天機坐可窺”(《中春感興》),正是從“一氣不言”的物理中悟得詩意,這與禪悟的機制是相同的。其次,詩禪又都是一種直覺思維:“禪玄無可示,詩妙有何評。”(《逢詩僧》)“月華澄有像,詩思在無形。”(《夜坐》)那麼如何來求得這種直覺和靈感呢?齊已也肯定苦吟的作用:“詩魔苦不利。”(《靜坐》)“詩在混茫前,難搜到極玄。有時還積思,度歲未終篇。”(《寄謝高先輩見寄》)一首詩想了一年還沒有寫好,這也真是屬於苦吟了。再次,詩又要合儒家的雅、頌、風、騷的標準:“取盡風騷妙,名高身倍閒。”(《酬尚顏》),故尚顏評齊己詩云:“詩為儒者禪,此格的惟仙。古雅如周頌,清和甚舜弦。”(《讀齊己上人集》)齊己直接以佛門弟子的身份以禪入詩,以禪論詩,對唐宋詩詞的發展是有影響的。摘自《禪與唐宋作家》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殘存亦末路 兵敗如山倒

羅姓與堂號

 楠木,又名楠樹、楨楠,是樟科楠屬和潤楠屬各樹種的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