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種”名的由來:在清光緒初年,因向宮廷進貢,將四市兩茶葉用兩張方形毛邊紙內外相襯包成四方包,以防茶香外溢,外蓋茶名及行號印章,光緒帝對此茶賜封 為“包種

文山包種茶

包種茶
Spring pouchong tea leaves on plate.jpg
種類: 青茶

別名:
原產地: 臺北市文山區南港區
新北市深坑區石碇區坪林區新店區汐止區

簡介: 台灣十大名茶之一

文山包種茶盛產於臺灣北部,其外觀似條索狀,色澤翠綠,水色蜜綠鮮豔帶黃金,香氣清香幽雅似花香,滋味甘醇滑潤帶活性,此類茶注重香氣,香氣越濃郁品質越高級。
目前臺灣所生產的包種茶以臺北文山地區所產製的品質最優、香氣最佳,所以習慣上稱之為「文山包種茶」。文山地區包括臺北市文山南港新北市新店坪林石碇深坑汐止等茶區。約有2300多公頃,茶園分佈於海拔400公尺以上的山區,環境特殊,尤以坪林地區山明水秀,氣候終年溫潤涼爽,雪霧瀰漫,土壤肥沃,故所產之文山包種茶品質特佳。

包種茶的由來

“包種”名的由來:在清光緒初年,因向宮廷進貢,將四市兩茶葉用兩張方形毛邊紙內外相襯包成四方包,以防茶香外溢,外蓋茶名及行號印章,光緒帝對此茶賜封 為“包種”。目前台灣所生產的包種茶以台北文山地區所產制的品質最優、香氣最佳,所以習慣上稱之為“文山包種茶”。文山地區包括台北市文山、南港,台北縣 新店、坪林、石碇、深坑、汐止等茶區。約有2300多公頃,茶園分布于海拔400公尺以上的山區,環境特殊,尤以坪林地區山明水秀,氣候終年溫潤涼爽,雪 霧彌漫,土壤肥沃,故所產之文山包種茶品質特佳,更有“坪林包種茶”等于“文山包種茶”印象。
“包種茶”名稱的由來,相傳于距今150餘年前,大陸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茶農仿武夷茶的制造法,將每一株或相同的茶葉分別制造,再將制好的茶葉,每四兩裝 成一包,每包用福建所產的毛邊紙二張,內外相襯包成長方形的四方包,包外再蓋上茶葉名稱及行號印章,稱之為"包種"或"包種茶",後來輾轉傳到本省南港、 文山等地。目前本省所生產的包種茶以台北縣文山地區所產制的品質最優,香氣最佳,所以習慣上稱之為"文山包種茶"。文山地區包括台北縣新店、坪林、石碇、 深坑、汐止、南港等茶區,約有2300多公頃,茶園分布于海拔400公尺以上的山區,環境特殊,尤以坪林地區山明水秀,氣候終年溫潤涼爽,雪霧彌漫,土壤 肥沃,故所產之文山包種,茶品質特佳,馳名中外。
包種茶外觀似條索狀,色澤翠綠,水色蜜綠鮮豔帶黃金,香氣清香幽雅似花香,滋味甘醇滑潤帶活性。好的包種茶特別注重香氣,這種高香味的茶,貴在開湯後香氣 特別濃鬱,香氣越濃鬱代表品質越高級,入口滋味甘潤、清香,齒頰留香久久不散。具有香、濃、醇、韻、美的特色。素有“露凝香”、“霧凝春”的美譽。
文山包種茶的採制工藝:雨天不採,帶露不採,晴天要在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三時間採摘。春秋兩季要求採二葉一心的茶菁,採時需用雙手彈力平斷茶葉,斷口成圓 形,不可用力擠壓斷口,如擠壓出汁隨即發酵,茶梗變紅影響茶質。每裝滿一簍就要立即送廠加工。制作工藝分初精兩步。初制包括:日光萎凋、室內萎凋、攪拌、 殺青、揉捻、解塊、烘幹等工序,以翻動做青為關鍵。每隔一至二小時翻動一次,一般須翻動四五遍,以達到發香的目的。精制以烘焙為主要工序,初制茶放進烘焙 機後,在七十度恆溫下不斷衄勸發香,使葉性較溫和。
香氣清揚含苞待放的「青春少女」-文山包種茶 文山包種茶屬輕發酵茶類,外觀呈條索狀,色澤墨綠。如果說綠茶忠于原味,純淨自然宛如天真無邪的「純真稚子」,那講究香氣務必要清揚,滋味要甘醇活潑的文 山包種茶,就該形容為是含苞待放的「青春少女」。喝了綠茶令人頓生幽曠清寂恬淡自適的感覺,而喝了文山包種茶則令人產生一種愉悅活潑的清揚氣息。如果說綠 茶忠于原味是它的典型特征,那文山包種茶清揚的香氣就是它典型的特征。世界上沒有一種茶類像文山包種茶如此講究香氣品質,這種茶可以號稱是世界上最講究香 氣品質的茶類。文山包種茶的加工,不論從加工層次或手法來論,它就像呵護情竇初開的少女,極盡溫柔體貼,小心翼翼,很少茶類像文山包種茶的制造需要這樣輕 手輕腳,一路小心呵護到底。由于輕發酵茶,文山包種茶大部份的成份也未氧化,所以風味比較趨近于綠茶,而介于綠茶與凍頂烏龍茶中間。
典型的文山包種茶特征是:第一香氣一定要清揚,帶有明顯的花香,第二滋味要活潑甘醇,第三茶湯要呈亮麗的綠黃色。總之,如果您想要有那種一下子就令您飛揚奔放、激越愉快的感覺,那您就該喝文山包種茶看看。
坪林多丘陵,溫暖潮濕,雲霧彌漫,正適合茶樹的生長。此地所生產的文山包種茶,正是名聞全省的台灣三大茗茶之茶種。
文山包種茶以青心烏龍烘焙而成,屬半酵茶,茶葉成條狀。
每年依節氣採茶六次,其中以春、冬茶品質最好,且有鄉公所舉辦春、秋兩季文山包種茶比賽,保證品質與水準。
判斷文山包種茶的好壞可依香味、外觀、茶色三項標準判斷。香味又可分香氣和滋味兩項。香氣優雅清香,飄而不膩,入口穿鼻一而在三者為上乘,滋味新鮮無異 味,入口生津落喉幹潤韻無窮。外觀又分形狀與色澤,形狀條索整齊,葉尖卷區自然,幼枝嫩葉連理,粉末黑點未生,色澤鮮豔墨綠帶麗色,調和清靜不參雜,嫩葉 金邊色隱存,銀豪白點蛙皮生。茶色蜜綠鮮豔浮麗色,澄清明麗水底色,琥珀黃金井上品,橙黃黃碧綠亦清。合于上述條件,才是上等的文山包種茶。
打開台灣茶葉史,文山地區是台灣制茶的最早發嘗源地。200多年前,文山地區就種植了近300公頃的茶園。據說清道光年間,一個叫王義程的茶商仿制武夷岩 茶,用兩張方形毛邊紙,包成長方形的“四方包”,並蓋上茶名及商行名號印章,因而得名包種茶,因產于文山地區,故又稱文山包種茶。
包種茶不僅開創了台灣茶葉的制茶史,更是創造出了山城小鎮坪林的流金歲月。坪林位于台北縣的東南,重山環繞,林木茂盛,山林中有一方平地,蜿蜒而過的是清 澈見底的北勢溪,沿溪兩岸是蒼翠的茶園。溪水如同兩條綠帶懷抱坪林。茶是坪林人的重要經濟命脈,全鄉90%以上的人從事茶業和與茶相關的產業。吳德亮先生 稱贊這裡是“條條道路通茶園”。坪林的老街至今仍保留著傳統的茶販行業。作為北台灣最為盛名的茶鄉,傳承的不僅是清香獨具聞名于世的包種茶,而且是承載著 台灣茶業文化與歷史的特殊意義。
條形,輕發酵,香氣清揚,是文山包種茶的特征。坪林人制茶堅持手工採摘、制作,發酵程度的拿捏,火候的控制,全靠的是制茶師傅的經驗。包種茶獨留古老制茶之風韻,那種入口清香、蘭香、桂香化口的品質,使它成了台茶個性鮮明的一大茶類。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殘存亦末路 兵敗如山倒

羅姓與堂號

 楠木,又名楠樹、楨楠,是樟科楠屬和潤楠屬各樹種的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