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茶馬古道邛崍夾關國保碑.jpg
地點四川省雲南省貴州省
分類古遺址
時代唐至民國
編號516
登錄2013年3月5日
茶馬古道是可與「絲綢之路」相媲美的中國古代商業路網,位處於中國西南部的橫斷山區與青藏高原之間,起自中國四川省成都雅安雲南省昆明思茅等地,終點為西藏自治區拉薩以及東南亞等地。路網遍布四川省、雲南省、貴州省和西藏自治區,橫跨長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等四大流域,為中國西南地區各民族間互通有無,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紐帶。

歷史[編輯]

根據文獻記載,茶馬古道大約形成在西漢時期,其形成與中國茶文化的發展,傳播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另有一說,茶馬古道是中國軍隊對馬的需求,和西藏對茶的愛好,在11世紀時所形成的跨越青藏高原的貿易路線,並延續到1950年代為止。
四川運茶人,1908年

簡介[編輯]

茶馬古道
由於中國西南部,氣候溫暖濕潤,適宜茶葉生長,而且雲南地區的人民還保留了製作壓茶的方法及傳統,這種壓製的茶葉(以普洱茶為代表),方便運輸,儲藏,為馬幫將茶葉運入藏區提供了條件。在以遊牧業為主的西藏高原地區,這裡的人民以肉食為主,因為環境的制約,他們的飲食中缺乏蔬菜,這樣,他們需要從茶馬古道運來的茶葉,用來補充人體生存必須的維生素
除茶葉、馬匹外,由茶馬古道運進藏區的還有瓷器絲綢等物品,而中國對馬匹的需求在18世紀開始降低後,運出高原的貨物則以羊毛、黃金、白銀、藥材等為主。所有貨品的運輸都是依靠馬幫在高原與山區間往返。
在古代,有很多鄉鎮都是為了招待馬幫而形成。

文物點[編輯]

茶馬古道為一個複雜的道路網絡,其中四川、雲南、貴州三省的部分茶馬古道及相關歷史遺蹟於2013年3月5日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文物點眾多,包括茶馬古道路網中的古道路遺址、驛站、商鋪、牌坊、橋樑碼頭,以及相關的會館建築、宗教建築、礦冶遺址和窯址、摩崖石刻、碑刻等。

四川境內[2][編輯]

名稱地點定位說明圖片
成都段
平樂騎龍山古道邛崍市平樂鎮30°20′12″N103°20′10″E位於平樂古鎮南側,南絲路遺蹟風景區內茶馬古道平樂騎龍山古道照片.jpg
臨濟拴馬嶺古道邛崍市臨濟鎮
天台山土溪、紫荊村古道邛崍市天台山鎮
夾關龔店古道邛崍市夾關鎮
油榨古火(鹽)井遺址邛崍市火井鎮30°22′54″N103°13′28″E茶馬古道油榨古火井遺址照片.jpg
襯腰岩茶馬古道
蒲江縣朝陽湖鎮襯腰岩山頂上大松樹古石板路至長灘湖畔古道,全長470米。
松茂古道包括
  • 西街段
  • 玉壘段
  • 龍池段
都江堰市灌口鎮龍池鎮 松茂古道照片.JPG
自貢段
樂善坊自流井區
彙柴口古鹽道自流井區匯柴口古鹽道.JPG
艾葉灘碼頭貢井區
貢井老街鹽道貢井區
仙市古鎮鹽碼頭沿灘區
瀘州段
光明古道瀘縣29°07′23″N105°24′29″E位於瀘縣福集鎮光明村,呈東南—西北走向,現存長1091米、寬1.7米~2.9米。[3]茶馬古道光明古道照片.JPG
寶蓮街驛道龍馬潭區全長共810米。
沙灣驛道江陽區
鳳鳴驛道合江縣
白鹿驛道合江縣
先灘古驛道合江縣
大石川黔驛道敘永縣
猴子嶺川黔驛道敘永縣
官斗村川黔驛道敘永縣
赤水河茶馬驛道敘永縣
二郎驛道古藺縣
雅安段
觀音閣雨城區
淨居庵石牌坊名山區
禹王宮名山區
甘露靈泉院石牌坊名山區
皇茶園名山區皇茶園.JPG
天梯古道名山區
甘溪坡茶馬古道驛站遺址天全縣
邊茶官庫天全縣
飛仙關及南界牌坊蘆山縣
馬鞍腰摩崖題記蘆山縣
重修大相嶺橋路碑滎經縣
清代公興茶號舊址滎經縣29°47′39.4″N102°50′28.8″E又稱姜家大院滎經姜家大院.JPG
唐代清溪關遺址漢源縣
清代清溪故城遺址漢源縣清溪鎮漢源清溪古城.JPG
二十四道拐古道遺址漢源縣
羊圈門古道遺址漢源縣清溪鎮茶馬古道照片.JPG
阿壩段
百丈房古棧道理縣甘堡鄉雜谷腦鎮分布在理縣甘堡鄉甘堡藏寨至雜谷腦鎮寶殿寺附近的雜谷腦河北岸百丈房古棧道照片.JPG
朴頭山隋唐石刻理縣朴頭鄉
克枯棧道汶川縣克枯鄉31°30′9.1″N103°34′17.1″E位於汶川縣克枯鄉雜谷腦河北岸,現存遺址長158米,寬0.4-2米,包括兩則清代碑刻。克枯棧道
婆雍古道馬爾康縣
甘孜段
化林坪茶馬古道瀘定縣
佛耳崖茶馬古道瀘定縣
鸚哥嘴茶馬古道巴塘縣
涼山段
甘洛清溪峽古道甘洛縣
越西丁山橋及零關題記越西縣
喜德登相營古驛站喜德縣
喜德冕山營遺址喜德縣
冕寧雅礱江古道包括
  • 南河段
  • 錦屏點
  • 新興段
冕寧縣
會理松坪關會理縣

雲南境內[編輯]

貴州境內[編輯]


名稱地點定位說明圖片
貴陽段[4]
長坡嶺古道白雲區位於長坡嶺森林公園內,青石砌築,現存長度約3 km,建於明代
蜈蚣坡古道,含 修文縣灑坪鄉驛道現存長約5km;蜈蚣橋為三孔拱橋,長41米,寬5米,橫跨貓洞河。
黑泥哨古道清鎮市黑泥哨村建於明洪武年間,現存長5km,青石砌築。
黑泥哨牌坊清鎮市黑泥哨村建於道光十六年(1836年)。
青岩古道花溪區青岩鎮建於明萬曆年間,現存長8km。
畢節段[5]
七星關古驛道七星關區楊家灣鎮現存古驛道長2公里,寬1-2米。
七星關摩崖七星關區楊家灣鎮
畢節陝西會館七星關區城關鎮又名「春秋祠」,位於城關鎮中華南路41號。始建於乾隆年間,坐西向東,由臨街商鋪、戲樓、大殿、鐘樓、鼓樓及南北廂房組成。
四堡古道威寧縣[6]鹽倉鎮位於鹽倉鎮四堡村南,建於明洪武年間,現存約10 km,毛石砌築。
營洪古道威寧縣金斗鄉位於金斗鄉營洪村,毛石砌築,現存觀音岩至可渡河畔舊城街段,長約3km。
六洞橋長堤威寧縣草海鎮建於清咸豐年間,同治年間維修。西北東南向,全長345m,其中堤長328米,寬3米。堤橋合一,橋跨大中河,為三孔石拱橋,長17米,寬4.5米,單孔淨跨3.6米,矢高2.2米;堤、橋均為料石砌築,堤上遍植垂柳。
可渡橋威寧縣金斗鄉位於金斗鄉營洪村東南,始建於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雍正二年(1724年)建風雨橋,1917年改建為三孔石拱橋。南北向,長54米,
甘棠古道大方縣黃泥塘鎮現存長約2 km,建於明代,青石鋪墁。
閣雅古道大方縣雙山鎮竹園鄉建於洪武十七年(1384年),現存長約5 km,毛石砌築。
谷里古道黔西縣谷里鎮建於洪武十七年(1384年),現存長約2 km,毛石砌築。
鸚哥嘴古道赫章縣[7]水塘鄉位於水塘鄉水槽村,建於明洪武年間,毛石砌築,長約3-4 km。
義盛隆商號金沙縣[8]城關鎮又名「羅馬街鹽號」,位於城關鎮羅馬路133號,建於清朝,「龍門」式建築布局,由馬房、正房、南北廂房、鹽倉、封火山牆等組成。
漁塘河古道金沙縣
義渡石刻金沙縣清池鎮
清池江西會館金沙縣清池鎮又名金沙清池萬壽宮,建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坐北朝南,依中軸線自南向北建山門、魚池、小橋、戲樓、前殿、正殿、後殿、閣樓,穿斗式懸山青瓦屋頂。
羅祁氏梅氏節孝坊金沙縣建於道光五年(1825年),料石結構,高約9米,四柱三楹坊頂飾鴟吻翅角
安順段
雞公背古驛道關嶺縣
關索嶺古驛道 關嶺縣
御書樓關台關嶺縣
北口古驛道關嶺縣
安隆古驛道關嶺縣
盤江橋石刻群安順市關嶺縣黔西南州晴隆縣
六盤水段
打鐵關至罐子窯古道(六枝段)六枝特區[9]
軟橋哨古道 盤縣[10]
小街子古道盤縣
火鋪古道盤縣
查廳古道盤縣
蛾啷鋪古道盤縣又名金土地古道
李子樹古道盤縣又名大水井古道
平關至勝境關古道盤縣
哨上古道盤縣又名兩河水溝古道
石關古道盤縣
黔西南段
盤江橋石刻群黔西南州晴隆縣安順市關嶺縣
盤江橋古道晴隆縣
半坡塘古道晴隆縣
安谷牌坊晴隆縣安谷鄉建於清道光六年(1826年),磚瓷結構,四柱三間單門式建築。[11]
松巋寺普安縣[12]
打鐵關至罐子窯古道(普安段)普安縣
馬嶺古道(含木橋)義龍新區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殘存亦末路 兵敗如山倒

羅姓與堂號

 楠木,又名楠樹、楨楠,是樟科楠屬和潤楠屬各樹種的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