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祥(1398年-1481年),字廷瑞,號香山,中國明代吳縣香山(今江蘇蘇州胥口)人,知名建築工匠,香山幫匠人的鼻祖。

蒯祥

蒯祥(1398年-1481年),廷瑞香山中國明代吳縣香山(今江蘇蘇州胥口)人,知名建築工匠香山幫匠人的鼻祖。
他的祖父蒯思明、父親蒯福都是技藝精湛、名聞遐邇的木匠。其父蒯福曾於明初主持過金陵皇宮的木作工程,在建築界頗有聲望。在祖父和父親的熏陶下,蒯祥也是造詣很深,年輕時就有「巧木匠」之稱。
明成祖遷都北京,調集能工巧匠建造皇宮。蒯祥隨其父應徵,隨後升任「營繕所丞」,設計並直接指揮明宮城的營建。
據記載,蒯詳曾參與和主持了眾多的皇室工程。如北京宮殿和長陵獻陵景陵裕陵四座皇陵,還有皇宮前三殿(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二宮(乾清宮坤寧宮)的重建、北京衙署、北京隆福寺南內,以及北京西苑(今北海中海南海)殿宇的建造,包括設計建造承天門(今天安門)。
吳縣誌》中有「略用尺(淮下加十)度……造成以置原所,不差毫釐」的記載。康熙時《蘇州府志》也有「永樂間,召建大內,凡殿閣樓榭,以至迴廊曲宇,祥隨手圖之,無不稱上意」的佳話,遂被世人稱為「蒯魯班」。
蒯祥83歲去世,最後歸葬故里香山
蒯祥官至工部侍郎北京過去有一條蒯侍郎胡同,據說就是蒯祥當年住過的地方


蒯祥,人称“蒯鲁班”,是苏州吴县香山人。明朝建立以后,明太祖朱元璋征召工 匠建造南京都城,蒯祥参加了建造。明成祖朱棣继位以后,迁都北京。1417年,蒯祥被召到北京任“营缮所丞”,即现在的设计师和施工员。蒯祥按照南京的 “奉天”、“华盖”、“谨身”三殿建造,在午门前设端门,端门前设承天门。蒯祥的设计技艺高超,受到皇上的赞赏。后来他被提升为工部侍郎。1440年,蒯 祥被受命建造乾清、坤宁二宫及英宗朱祁镇的陵墓。1465年,蒯祥参加承天门的第二次建造任务,这时他年届80,仍一丝不苟。明宪宗朱见深仍称蒯祥为“蒯 鲁班”。蒯祥死后,承天门经过多次修缮。1651年,清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将承天门改名为天安门。
编辑摘要
中文名: 蒯祥 英文名: kuai xiang
籍贯: 苏州吴县香山 出生地: 苏州吴县香山
性别: 国籍: 中国
出生年月: 1397年 去世年月: 1481年
职业: 学者 建筑 代表作品: 承天门(也就是今天的天安门)

蒯祥 - 简介

蒯祥(1397—1481年) 字廷瑞,江苏吴县人(今江苏吴县)。洪武年间,苏州地区商业经济发达,外出务工者日众,吴县香山一带形成了专门从事营造业的有名的香山帮。蒯祥出身木工, 其父蒯福为有名的大工匠。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征召天下工匠20余万至京师南京,兴建都城。少年蒯祥随父参与其事,在工程实践中为其后来设计修建北京的 承天门积累了经验。后来,蒯福告老还乡,因明代工匠为世袭,不能脱籍,蒯祥代承父职,成为“木工首”。 承天门的主要设计图样出自蒯祥之手,后来重修承天 门,也是由他设计和主持施工,宪宗召见他时,称他为“蒯鲁班”。 
蒯祥蒯祥图册


永乐十五年,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蒯祥被征召入京,参加大规模兴建皇宫城墙等工程。成祖即位后,为标榜正统合法性,要求所建宫阙循南京城规制。经过三年的紧张的施工,皇宫宫殿和承天门(也就是今天的天安门)竣工,恢弘豪华胜过南京皇宫,成祖龙心大悦。蒯祥因技艺精湛、身手超群被提升为工部营缮所丞。 

蒯祥在施工过程中刻苦钻研,练就了一手绝技:能双手握笔,同时画出两条龙,两条龙合拢在一起,分毫不差。宫中修建的工程,经他略加计算,目量意营, 就能绘制出设计图样,等工程告竣后进行核验,尺寸完全符合设计要求,不差毫厘。承天门的主要设计图样就出自他之手。另据史志记载,皇宫中大内的殿阁楼榭、 回廊曲宇他随手测绘,均能使皇帝满意。代宗景泰年间他因功擢升为工部左侍郎。宪宗成化元年,重修承天门,也是由他设计和主持施工的,宪宗召见他时,昵称他 为“蒯鲁班”,可见对他的倚重。现南京博物馆有一张《明宫城图》,上面有明人所绘蒯祥画像,以表彰他对承天门和整个宫城设计的业绩。 

难能可贵的是,蒯祥虽任高官,却不改工匠本色,恭谨俭朴一仍其旧,出门从不乘车坐轿,年岁大了主动要求退隐。遇有重大营造工程,他常亲临指导,传授技艺不遗余力,可谓品格高尚。他死后,人们为了怀念他,把他在北京住过的一条胡同命名为“蒯侍郎胡同”,成为营造业工匠聚会之所。[1] 

蒯祥 - 业绩

曾参加或主持多项重大的皇室工程  ,景泰七年(1456)任工部左侍郎。负责建造 的主要工程有北京皇宫(1417)、皇宫前三殿(1440)、长陵(1413)、献陵(1425)、裕陵(1464),北京西苑(今北海、中海、南海)殿宇(1460)、隆福寺(1452)等,表现了他在规划、设计和施工方面的杰出才能。
据 明史及有关建筑专著评介,认为蒯祥在建筑学上的创造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精通尺度计算,每项工程施工前都作了精确的计算,竣工之后,位置、距离、大小尺 寸、与设计图分毫不差,其几何原理掌握得相当好,榫铆技巧在建筑艺术上有独到之处。中国古代的建筑大多是木结构,其关键在于主柱和横梁之间的合理组合。蒯 祥不论在用料、施工等方面都精心筹划,营造的榫铆骨架都结合得十分准确、牢固。在北京皇宫府第的建筑中,蒯祥还将江南的建筑艺术巧妙地运用上去,他采用苏州彩画,琉璃金砖,使殿堂楼阁显得富丽堂皇。 

蒯祥 - 世袭

蒯祥的祖父蒯思明,父亲蒯富,都是有高超的技艺的木匠,蒯富被明王朝选入京师(金陵),当了总管建筑皇宫的“木工首”。蒯祥自幼随父学艺,蒯富告老还乡后,儿子已在木工技艺和营造设计上成名,并继承父业,出任“木工首”。

明 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从金陵北迁时,征召全国各地工匠,前往北京继续大兴土木。蒯祥作为明成祖的随从人员,先期北上,参加皇宫建筑设计。由于 蒯祥的设计水平高人一等,被任命为皇宫重大工程的设计师。他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负责设计和组织施工作为宫廷正门的承天门(即今之天安门)。这项工程在蒯祥运 筹下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竣工,其城楼形状与今日大致相仿,但规模较小;建成之后,受到文武百官称赞,永乐皇帝龙颜大悦,称他为“蒯鲁班”。

蒯祥 - 官职

蒯祥在京40多年,先后兴建的工程除天安门外,还有故宫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以及两宫、五府、六衙署等,晚年还亲自主持明十三陵中的裕陵建造。蒯祥因有功于朝廷,从一名工匠逐步晋升,直至被封为工部左侍廊,授二品官,享受一品官俸禄。
蒯祥蒯祥图册

蒯祥活到八十四岁,逝于明宪宗成化十七年(1481年)。墓葬于他的故乡太湖之滨,墓碑右侧立有明代天顺二年钦赐的“奉天诰命”碑。据说,本世纪六十年代之初,重修了蒯祥墓,此墓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蒯鲁班留下的天安门建筑却是华夏之宝,民族之光。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殘存亦末路 兵敗如山倒

傅姓與堂號

郭姓與堂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