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寂(573年-632年),字玄真,蒲州桑泉(今山西臨猗)人。其祖父裴融,父親裴瑜。他幼年喪父,由兄長撫養長大。十四歲,補郡主簿。隋朝開皇年間,調左親衛。到了隋煬帝大業年間,爲齊州司戶,後任侍御史,晉陽宮副監

裴寂

裴寂(573年-632年),字玄真蒲州桑泉(今山西臨猗)人。河東裴氏西眷裴出身。唐高祖時的宰相:武德元年(618年)至六年(623年)為尚書右僕射,六年至九年(626年)正月為尚書左僕射。
其祖父裴融,父親裴瑜。他幼年喪父,由兄長撫養長大。十四歲,補郡主簿。隋朝開皇年間,調左親衛。到了隋煬帝大業年間,為齊州司戶,後任侍御史,晉陽宮副監。
大業十三年(617年),反隋軍風起雲湧,隋煬帝在江都任命李淵為太原留守。裴寂與李淵早就相識,二人晝夜飲宴,愈發親密。李淵的二兒子李世民和晉陽縣令劉文靜密 謀起兵,謀劃已定,讓裴寂去勸說李淵。他對李淵說:「今盜遍天下,城闔外即戰場,雖徇小節,猶不脫死。若舉義師,不特免禍,且就大功。」於是李淵決定起 兵。裴寂馬上進獻宮女五百,米九百萬斛,雜彩五萬段,鎧四十萬首,以供軍用。後李淵建大將軍府,裴寂為長史,封聞喜縣公。攻下長安後,賜裴寂良田千頃、甲第一區、物四萬段,轉為大丞相府長史,封魏國公,食邑三千戶。
此後,隋煬帝在江都被殺,裴寂又積極幫助李淵受禪稱帝,世稱唐高祖。李淵即位後,對裴寂說:「使我至此者,公也。」拜為尚書右僕射,賜御膳。唐高祖曾有詔書說,秦王李世民及裴寂,劉文靜三人為太原元謀功臣,「特恕二死」(赦免兩次死罪)[1]
武德二年(619年),劉武周進攻太原,裴寂自告奮勇,被封為晉州道行軍總管前去討賊,可是被打得大敗,後被李淵召回,關押起來,可是不久又放了,待遇如初。武德四年(621年),趙王李元景聘娶裴寂的女兒為妃。六年(623年),遷為尚書左僕射,賜宴於含章殿。裴寂不想捲入日趨激烈的權利鬥爭之中,於是向高祖請求「賜骸骨」,想急流勇退。李淵極力挽留,淚濕衣襟,說:「未也,要當相與老爾。公為宗臣,我為太上皇,逍遙晚歲,不亦善乎!」武德九年(626年),冊拜司空,賜實封五百戶,遣尚書員外郎每日一人於裴寂府第當值。
貞觀元年(627年),加實封並前一千五百戶。貞觀二年(628年),唐太宗去南郊祭祀,命裴寂與長孫無忌同升金輅,裴寂辭讓,太宗說:「以公有佐命之勛,無忌亦宣力於朕,同載參乘,非公而誰?」遂同乘而歸。此後不久,因牽連僧人法雅妖言案被免官,削去一半封邑,並放歸故里。裴寂上書請求留住京師,唐太宗說他:「計公勛庸,不至於此,徒以恩澤,特居第一。但以舊情,不能極法,歸掃墳墓,何得復辭?」裴寂沒有辦法,就回蒲州老家去了。又過了不久,汾陰一狂人對裴寂家奴說:「裴公有天分。」裴寂聽了,很害怕,不敢上報,還殺人滅口。事情敗露後,被流放靜州。正趕上山羌叛亂,裴寂於是率家僮平息了叛亂。
唐太宗故念裴寂「佐命之功」,詔令還朝,可是他正好在這時候死去了。時年六十歲。贈相州刺史、工部尚書、河東郡公。

子孫


  1. 裴寂
    拼音:Péi Jì (Pei Ji)
裴寂(573年-632年),字玄真,蒲州桑泉(今山西臨猗)人。其祖父裴融,父親裴瑜。他幼年喪父,由兄長撫養長大。十四歲,補郡主簿。隋朝開皇年間,調左親衛。到了隋煬帝大業年間,爲齊州司戶,後任侍御史,晉陽宮副監。

人物生平

  裴寂唐初“佐命功臣”。武德九年(626年),唐太宗定43名功臣的實封等第,裴寂第一。

出身

裴寂
   裴寂
  裴寂的出身, 據《新唐·宰相世 系表》,屬當時河東望族裴家中“西眷裴”,一支,漢未魏晉以來,累世高官顯爵,家勢炫赫。裴寂的祖父裴融,北周時任司木大夫;父親裴孝瑜,曾任與浦州比鄰 的絳州刺史。裴寂出世後,父親早逝,家道中落,靠幾個哥哥鞠養,而這幾位兄長史傳亦未見有仕宦的記載。裴寂14歲時,靠祖蔭補州主簿,走上仕途。以後累凋 左親衛、齊州司戶參軍、侍御史,年近半百,仍然作個晉陽宮副監,始終在六、七品圈子内徘徊。史載他途經華嶽廟,曾祈神自蔔;夜見邏堞傳烽,慨歎;“天下方 亂,吾將安舍?”一直爲不能發達而重振家門耿耿於懷。

資李淵起義

     隋大業十三年(617年),反隋鬥爭的狼煙四起,隋煬帝遠避江都,任命李淵太原留守,主持北方軍事。李淵兼領晉陽宮監,
唐高祖李淵
  唐高祖李淵
裴 寂作他的副手。這在裴寂看來,真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他因此對李淵極盡曲意承歡之能事,這二人原本舊相識,此時更見親密,常常通宵連日,宴語博弈,情忘厭 倦,爲奉承李淵,裴寂甚至違禁把晉陽宮女送去陪恃。李淵決定從太原起兵,裴寂雖曾籌集了9萬斛米、5萬段雜彩,40萬領鎧甲以供軍用,但同時也不忘進獻宮 女500人。由此,大將軍府建立時,他被任爲長史,賜爵聞喜縣公:入關平定京師之後,又賜良田千頃,甲第1區,物4萬毆。隋恭帝封李淵唐王、大丞相,裴寂 轉爲大丞相府長史,並進爵魏國公。隋煬帝在江都被殺的消息傳到長安,隋恭帝決定進位,而李淵爲觀察形勢,表面上固辭不受。這可急壞了裴寂,他—面向李淵陳 訴:“寂之茅土、大位,皆受之於唐,陛—下不爲唐帝,臣當去官耳!”一面又“陳符命十餘事”,用“天命”向李淵勸進。當李淵應允之後,他立即命令太常寺准 備禮儀,選擇吉日,積極籌辦禪讓大典。所以李淵即皇帝位後,誇獎裴寂說:“使我至此,公之力也。”不僅拜他爲新朝的尚書右僕射,賞賜許多珍玩,每日賜予禦 膳,而且上朝時,“必引與同坐”,下朝後又“延巨臥内”。對他“言無不從”。史稱“當朝貴戚,親禮莫與爲比”。

     武德二年(619年),劉武周進犯太原,守將相繼陷沒,唐高祖爲 此十分擔憂。裴寂欲立功報效,自行請命:被任爲晉州道行軍總管,許以便宜決事。大軍行至介休,劉武周大將來金剛據城對抗。塘軍先紮營索度原(介休城東南 處),水源被敵人截斷,正在移營就水之際,遭到突襲,全軍死散略盡。裴寂晝夜兼程逃至平陽,平陽以北城鎮全部波敵人占領。裴寂上書謝罪,唐高祖原諒了他, 命他鎮撫河東地區。裴寂被戰敗嚇破了膽,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就傳檄各郡縣,命令人們集中到城堡内,其餘物資悉數焚毁,結果造成驚慌紛亂。夏縣人呂崇茂趁機反叛,殺縣令響應宋金剛。裴寂派兵進剿,又被呂崇茂打得大敗。至此,唐高祖對裴寂完全失望,召還朝内痛加責備,並下詔把他扣押起來,審訊追究,但是,時隔不久就又下令釋放了他,待遇一如往日。

深受唐高祖恩寵

     唐高祖每次外出巡視,總是把裴寂留在京師居守。有人控告裴寂謀反,經過審訊並無實蹟。唐高祖安慰他說:“聯有天下,公推轂成也,容有二哉?所以訊吏,欲 使天下人信公不反耳!”並且讓三位貴妃帶上玉食寶器到裴寂府上擺宴壓驚,通宵盡興,天亮方歸。武德四年(621年),朝廷決定改造鑄幣,又賜裴寂一鑪自鑄 的權利,井聘娶他的女兒作趙王李元景的妃子。六年(623年),裴寂升左僕射。九年(626年),又拜爲司空。爲了表示優禮,唐朝廷還“日遣員外郎一人— 更直其第。”

     唐高祖晚年,統治集團内部的權力鬥爭日趨激烈,裴寂預感到將對己不利,就以“四海妥定”爲由,向李淵請求“賜骸骨歸故里”。實際上是以退爲進,想要進一 步抱緊李淵這棵大樹。而李淵也真舍不得他,流着淚說:“未也,要當相與老爾。公爲宗臣,我爲太上皇,逍遙晚歲,不亦善乎!”

  貞觀初年,裴寂尚受禮遇,唐太宗有次到郊外祀天,曾請他和長孫無忌同 升金駱。但是不久就因牽連僧人法興妖言案而被免官,削去封邑之半,並放歸故里。接着,家奴又揭發說,汾陰有人稱裴寂“有天分”,他不僅不上報,反而殺人滅 口,結果被流放靜州(今四川省馬爾康西北)。初到靜州,正值山羌叛亂,裴寂率家僮平息之。唐太宗念他有功,詔令還朝,而裴寂恰在這時死去,年60歲。追贈 相州刺史、工部尚書,河東郡公。

死之謎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即位後,對裴寂仍然待以厚禮。貞觀二年(627年),唐太宗去南郊祭祀,命裴寂和長孫無忌同他共坐一輛車。裴寂辭讓,太宗說:“你有佐輔之勳,無忌也效力於我,能夠和我同車而乘,除了你們二人還有誰呢?”從貞觀三年以後,裴寂的政治生涯開始發生變化。

  先是有個名叫法雅的 和尚,過去曾自由出入兩宮。以後他被禁止自由出入,十分怨恨,吐露了許多不滿之言。爲此,朝廷將他拘捕法辦。審訊時,法雅供稱他的許多妖言,裴寂都知道。 裴寂矢口否認,但法雅一口咬定作證。後來,朝廷就罷掉裴寂的官職,削食邑之半,放歸本邑。裴寂不服,奔京師謁唐太宗。李世民說:“按你的真才實學和功勞, 不可能有今天這麼高的地位!隻不過因爲先王念你對皇家有功,才使你位居首輔。其實,我父親在位時,政治法律方面紕漏謬誤極多,地方官吏辦事松弛、施政紊 亂,這方面你也應該擔負責任啊!但我還是念當年我們之間的舊情,不對你施以極刑,讓你回歸故里,你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呢?”裴寂回歸故里蒲州不久,有個居住 在汾陽的精神病患者,名叫信行,經常向裴寂家僮說:“你們家裴公有天分,是帝王之相。”信行死後,裴寂的監奴恭命將信行的狂言告於裴寂。裴寂聽後驚恐萬 分,又不敢將此事禀告朝廷,私下命令恭命將聽過信行狂言的家僮殺掉滅口。但恭命隻把家僮藏匿起來。後來,恭命得罪於裴寂,就向京師告發了信行狂言之事。唐 太宗大怒,對侍臣們說:“寂有死罪者四:位爲三公而與妖人法雅親密,罪一也;事發之後,乃負氣稱怒,稱國家有天下,是我所謀,罪二也;妖人言其有天分,匿 而不奏,罪三也;陰行殺戮以滅口,罪四也。我殺之非無辭。議者多言流配,朕其從眾乎。”於是太宗決定把裴寂流放到靜州(今廣西支平)。

逝世

   裴寂到靜州時,正值山羌族爲亂,有人傳說山羌族爲亂的目的是要劫裴寂爲主。唐太宗聽此流言,自信地說:“我國家於裴寂有性命之恩,必不然矣!”不久,果 然傳來了裴寂率家僮平息山羌族變亂的消息。唐太宗想到裴寂終究是開國元勳,有輔佐之功,又把他召回朝廷。但裴寂回朝廷不久就病故了,終年六十二歲。

歷史評價

     總觀裴寂一生行蹟,並無特殊才幹和功績。所以李世民批評他說:“公勳不稱位,徒以恩澤居第一。”歐陽修也認爲他“專用串昵顯”。

     若論裴寂的“佐命”之功,大概是指他參與了晉陽“首義之謀”。但細考歷史記載,當時也不無畏葸之態。晉陽首謀,原本是李世民和劉文靜。 這倆人計議已定,卻無法與李淵通謀,於是劉文靜推薦了裴寂,因爲裴寂與李淵交厚,由他開說最妥。李世民接受了這個主意,就投裴寂之所好.出私錢數百萬給高 斌廉,使裴寂玩賭,高斌廉佯裝不勝,裴寂贏了許多錢。趁着裴寂高興,李、劉二人才達到目的。當時李淵正因爲副將高君雅被突厥戰敗而遭拘押,所以同意起事, 不久又被釋放,這事就擱置下來。但是形勢已是刻不容緩,而裴寂的表現很可能也是首鼠兩端,所以《新唐書·劉文靜傳》有這樣的記載:“文靜謂寂曰:‘公聞先 發制人,後發制於人乎?唐公名載田讖,聞天下,尚可怙怙以待禍哉?’又脅寂曰:‘公爲監,以宮人待客,公死何憾,奈何累唐公?’寂懼,乃勸起兵。”

     還有劉文靜被誅一事,也有助幹認識裴寂。隋大業末年:裴寂爲晉陽宮副監,劉文靜作晉陽縣令,二人關係很好。追隨李淵父子招兵之後,劉文靜立有三大功勞:太原首謀爲其一;北聯突厥,免唐西進後顧之憂爲其二;拒隋大將屈突通幹潼關, 殲敵數萬,爲穩定關中作出重大貢獻爲其三。相比之下,無論才幹功績都高出裴寂許多,裴寂恩寵無比,劉文靜卻被李淵“素疏忌之”,官止怍到民部尚。爲此,劉 文靜牢騷不平,時有怨言,同裴寂的關係也逐漸惡化。武德二年(619年)劉文靜有個失寵小妄,通過其兄對劉文靜進行揭發。劉文靜被捕下獄,由裴寂,肖瑀按 訊。結果,劉文靜隻承認攀比裴寂,爲待遇不公而有怨望之情。唐高祖認爲這就是圖謀造反的根據。當時朝中大臣如李綱、肖瑀,甚乏李世民都出面爲之脱情.證明 劉文靜不反,而裴寂卻說:“文靜多權詭,面性猜險,憤不顧難,醜言怪節已暴險,今天下未靖,恐爲後憂。”終於促使唐高祖下決心誅殺劉文靜,並抄沒了他的家 財。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殘存亦末路 兵敗如山倒

傅姓與堂號

郭姓與堂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