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熙(1880年9月11日-1967年8月16日),字庸之,號子淵,山西省太谷縣人,祖籍山東曲阜,孔子第75代孫,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兼財政部長。銀行家、富商。妻子為宋靄齡;與宋子文、蔣介石為姻親

孔祥熙

孔祥熙
HHKung.jpg
任期
1938年1月1日-1939年12月11日
前任蔣中正
繼任蔣中正
個人資料
出生1880年9月11日
 大清山西省太谷縣
逝世1967年8月16日(86歲)
 美國紐約州紐約市
政黨 中國國民黨
經歷
  • 美國俄亥俄州歐柏林學院畢業
  • 美國耶魯大學礦物學碩士畢業
  • 美國歐伯林大學名譽博士
經歷
  • 廣東省財政廳長兼任廣東國民政府代財政部長
    (1926年-)
  • 武漢政府 實業部長
    (1927年-)
  • 國民政府 工商部長
    (1928年3月-)
  • 國民政府 實業部長
    (1930年-)
  • 國民政府 中央銀行總裁
    (1933年4月-1945年7月)
  • 國民政府 行政院副院長
    (1933年10月-)
  • 國民政府 財政部部長
    (1933年11月-1944年11月)
  • 中國農民銀行 董事長
    (1935年-1945年11月)
  • 中央銀行中央信託局 理事長
    (1935年11月-)
  • 國民政府 行政院(代理)院長
    (1935年7月2日-1935年8月23日)
  • 國民政府 行政院(代理)院長
    (1935年11月6日-1935年12月7日)
  • 國民政府 行政院(代理)院長
    (1936年12月13日-1937年4月4日)
  • 國民政府 行政院院長
    (1938年1月1日-1939年12月11日)
  • 國民政府 行政院副院長
    (1939年12月-1945年5月)
  • 中國銀行董事長
    (1944年-1948年)
孔祥熙(1880年9月11日-1967年8月16日),字庸之,號子淵山西省太谷縣人,祖籍山東曲阜孔子第75代孫,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兼財政部長。銀行家、富商。妻子為宋靄齡;與宋子文蔣介石姻親。孔祥熙長期主理國民政府財政,主要政績有改革中國幣制,建設中國銀行體系,加大國家對資本市場控制等。

求學[編輯]

孔祥熙生於山西太谷縣。其父孔繁慈(1861年-1911年)是一名貢生,以教書為生。孔祥熙年少時隨父親讀書。1889年,孔祥熙患上痄腮(流行性腮腺炎),中醫治療無效,轉而求救基督教傳教士開設的西醫。翌年,孔進入教會所辦之華美小學。1894年小學畢業後,到美國華北公理會直隸通州開設的「潞河書院」升學,並且受洗成為教徒。1900年,爆發義和團運動,孔祥熙暫回家鄉。但在山西巡撫毓賢唆使下,義和團焚燒教堂,屠殺教民。原本在太谷縣的傳教士及教徒被殺。孔祥熙及家人依靠鄉親收容方才脫險。義和團被鎮壓後,孔祥熙協助教徒後事,並且聯絡和幫助教會進行之後的善後工作。公理會對孔的表現甚為賞識,於是決定送他到美國留學。1905年,孔祥熙於俄亥俄州歐柏林學院畢業,之後進入耶魯大學,主修礦物學,1907年,得碩士學位。同年回到中國,在家鄉太谷縣創辦銘賢學堂。學堂包括中小學,孔自任校長,部分科目由公理會傳教士任教。

致富[編輯]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孔調集太谷的商團及銘賢學堂學生,組成民團負責地方秩序,之後被推舉為山西中路民軍總司令,至1912年南北議和後去職。孔祥熙辦教育時同時營商,1912年獲得英國亞細亞殼牌火油公司在山西的獨家代理權,經營煤油買賣,當時山西居民多用燈油照明,孔為使煤油打入市場,打出買煤油,送煤油燈的優惠,當地民眾爭相搶購,由此獲利甚豐。1913年,孔應邀去日本,擔任「中華留日基督教青年會」總幹事。在東京期間,為孫中山中華革命黨籌集經費;並曾為孫中山處理文件,結識時任孫中山英文秘書宋靄齡。1914年,孔祥熙與宋靄齡於日本結婚。翌年二人回到山西,孔繼續經商和辦教育。之後被山西督軍兼省長閻錫山聘為參議。1923年,應邀任中俄交涉駐奉天代表,並替孫中山聯絡各北方將領。1925年3月,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孔祥熙是總理遺囑的見證人之一。1926年,孔到美國為銘賢學堂開辦大學部籌款,並且接受歐伯林名譽博士學位。

從政[編輯]

1926年,孔祥熙回廣州,任國民政府廣東省財政廳長,兼理後方財務。1927年,蔣介石上海清黨後,孔協助蔣介石在上海拉攏各方勢力。1928年,孔任南京政府工商部長。1930年,改為實業部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辭去國民政府主席,孔祥熙亦同時請辭。1932年,奉命到歐美考察,同時秘密向德國義大利購入武器。1933年4月回國後,被任為中央銀行總裁。同年10月,宋子文辭去財政部長,由孔祥熙同時兼任行政院副院長及財政部長。之後孔祥熙一路擔任財長一職,直至1944年。
孔上任財長初期,即以改革稅收,加強以財政控制地方和減輕民困,此外還整理政府債務。此等舉措,使國民政府得以以國家資本控制金融市場,不但為當時的軍事行動提供財源,亦為之後抗戰提供財政基礎。
直到1933年,財政部已發行公債140000萬多元。[1]這加深部長宋子文與上海金融家之矛盾,吃力於籌劃公債還本付息和開發財源,因此與蔣介石在軍費及預算問題上激烈衝突,蔣只好讓孔祥熙接替宋子文。[1]1933年4月6日,孔接任中央銀行總裁,11月1日接任財政部長。[1]孔接任時,「國庫每月收入1500餘萬元,支出2200餘萬元,其中軍費一項每月即達1800萬元,每月不敷數目約800萬元之譜。庫存僅有現金300萬元及尚未發行的公債庫卷2700餘萬元,黃金外匯全無。即使2700餘萬元的公債能全部順利發行,也不過維持三個月的開支而已。宋子文認為:三個月之後,國民政府的財政,就要垮得一塌糊塗,不可收拾」[2]
1933年,為挽救國民政府財政窘迫之情況下,孔祥熙受命接任中央銀行總裁及財政部長。[1]孔與蔣、宋子文在武漢開會密商,決定對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增資改組,提高中央銀行地位。[3]
1935年初,孔開始面臨新財政危機,美國白銀政策威脅孔所施行之赤字財政政策。[4]由於貨幣市場緊張,上海金融界不願意認購政府新公債,而中央銀行負擔極大。[4]在此情形下,中國銀行總經理張公權反對孔之赤字財政政策,且在財政危急時,中國銀行與交通銀行聯合拒絕以財力支援孔,使孔很惱怒。[4]
1935年3月23日,孔突然宣佈,政府將要對中國銀行與交通銀行實行管制,要求兩行增發股票,要把兩行之控制權交給政府[5]。起初,孔企圖使中國銀行資本股額變為國家資本佔30萬股,私人資本佔20萬股,每股100元,但江浙資本集團反對。[4]經過討價還價,最後是國家與私人資本各佔20萬股,使資本總額達到4000萬元[6]。在向中國銀行與交通銀行強行增資同時,孔宣佈由宋子文接任中國銀行董事長和總經理(後來為拉攏江浙資本集團,宋子文只任董事長,總經理由江浙資本集團之宋漢章擔任)。[7]
1935年6月3日,財政部次長(原為錢幣司司長)徐堪,奉命擬定法幣政策條文。[8]11月3日下午4時,財政部長孔祥熙在上海財政部辦事處,召集銀行界領袖開會,討論改善金融,鞏固幣制,實行新貨幣政策之辦法,至晚上9時結束。[9]會後即頒布實施徐堪擬定之《緊急安定貨幣金融辦法》,就是《財政部改革幣制令》[9]:「一、自本年十一月四日起,以中央、中國、交通三銀行所發行之鈔票定為法幣。……四、凡銀錢、行號、商店及其他公私機關或個人,持有銀本位幣或其他銀幣、生銀等銀類者,應自十一月四日起,交由發行準備管理委員會或其指定之銀行,兌換法幣。……」[10]《財政部改革幣制佈告》還談到:「中央銀行之組織,亦將力求改善,以盡銀行之職務。……」[11]11月4日凌晨,為減少商民之疑慮,孔發表談話,說明實施法幣之原因和目的,並佈告實施法幣政策。[12]
1936年西安事變時,孔祥熙力主和平解決。抗戰開始以後,孔更曾一度任行政院長。抗戰初期,各界對孔的財政政策尚無大怨言;但到了抗戰後期,民間對孔祥熙及其家屬亦官亦商,利用權力進行投機及發展私人資本大感不滿。而美國人亦留意到孔家不正常的斂財手法。
1944年,傅斯年國民參政會上,向行政院院長孔祥熙發難,揭發其在發行美金公債中貪污舞弊。不久,孔被免去財政部長職位。1945年,孔再辭去行政院副院長及中央銀行總裁。1947年,以宋靄齡病重為由赴美國定居。1948年,辭去最後的中國銀行董事長職。1962年後,曾赴台灣暫住,據周宏濤回憶錄載,他是意欲安排長子孔令侃出任財政部長。
1965年10月27日,蔣經國函電宋美齡
「姨丈之健康情況並不嚴重故未報告今據熊醫官云現正在康復中請勿懸念將經常與醫生保持聯繫」[13]
1967年8月15日,孔祥熙在紐約心臟病發去世,蔣介石發表〈孔庸之先生事略〉悼文,並派宋美齡和蔣緯國率領一支5人儀仗隊,搭乘專機赴美參加葬禮,台北官方並舉行隆重追悼會。[14]8月18日,蔣經國函電宋美齡:
「此時大人想已安抵紐約兒因遠在國內未能參加姨丈喪禮至感不安請代問候姨母並向令儀令侃令偉令傑致意孝勇已去日月潭陪侍父親此間一切如常請勿念敬請福安兒」[15]

評價[編輯]

  • 孔祥熙自稱用人「惟賢、惟晉」,認為理所當然。惟賢意思取於其任校長銘賢師範學校師生,惟晉傾向于山西同鄉子弟。
  • 蔣經國曾批評孔祥熙和宋子文為「大資產階級」。
  • 傅斯年曾在國民參政會上炮轟孔祥熙貪污。

家庭[編輯]

  • 始祖:孔子
  • 派祖:孔洵,十七派
  • 戶祖:孔希翥,四十七戶,紙坊戶
  • 始遷祖:孔宏問,在山西出任縣令,死於交城任上,其次子孔聞欽、三子孔聞美便定居于山西。
  • 祖父:孔慶豐,字夢魚,誥授奉政大夫,晉封中憲大夫
  • 父親:孔繁慈,字和亭,封奉政大夫,馳封中議大夫
  • 妹:孔祥貞
  • 配偶:宋靄齡
  • 子女:

軼事[編輯]

孔祥熙是祖籍山東曲阜,祖上在明末遷往山西太谷。孔子家族乾隆年間之後就一直未修家譜,他們這一支系自孔聞美便未能入譜。民國初年,孔祥熙路過山東濟南,結識了與孔府血緣關係較近的八府長孫孔祥勉,請其代查族譜,通過孔祥熙提供上溯幾代的名字,查實屬於孔氏「六十戶」中的「紙坊戶」。孔祥熙得知自己孔裔身份後十分高興,以德國設計的青島電話機械綱絡藍圖一份酬謝孔祥勉,日後常以孔子七十五代孫的身份示以眾人。
1930年,孔德成主持編修《孔子世家譜》,孔祥熙不僅捐款大洋一千元,還派員四處查訪孔氏族人。他在《孔子世家譜》卷四十九「紙坊戶」譜中佔據了將近六面。有傳言孔祥熙並非孔子後裔,是在《孔子世家譜》民國版修訂時才擠進家譜當中,甚至還為此花了一筆錢收買孔家。孔令朋駁斥了這一說法,他指出孔祥熙出的錢實為入譜費,入譜孔氏皆要出錢,只是多少不一而已。
1943年11月1日,孔祥勉的長子孔令朋重慶舉辦婚禮,由孔祥熙任證婚人,他在致詞中講了一個故事,說是1937年以特使身份代表國家參加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加冕禮,泰晤士報曾刊出一幅漫畫,畫有一棵大樹,旁倚一支蘑菇。文字說明是英國王室的歷史與孔子家族相比,猶如蘑菇之比大樹。在座賓客都認為這是個再好沒有的比喻。
民國財神爺孔祥熙的最後歲月圖

04/09/2007/09:04
華夏經緯網

    抗戰後期,孔祥熙因鯨吞鉅額美金公債的醜聞被弄到了國民參政會。他再也混不下去了。1945年5月,他不得不“辭去”行政院副院長職務,7月又辭去中央銀行總裁職務。 

  1946年,孔祥熙在上海對其財產作認真清理,把能帶走的東西儘量轉移到香港和國外。1947年夏天,孔祥熙回到了他的老家山西太谷。 

  在太谷,孔祥熙隆重宴請了各親戚本家,然後與他們揖手告別。待一切準備充分後,他先讓夫人宋藹齡赴美,自己則于這一年秋天來到上海。幾天后,孔祥熙向蔣介石及國民黨中央發出一電,以“忽接家人自美來電,謂夫人染患惡病,情況嚴重”為由,不等蔣介石批准,他隨即匆匆買了飛機票,飛往美國。 

  孔祥熙到美國後,住進了離紐約不遠的裏佛代爾一幢豪華的別墅。這是他早先花鉅資買下的,他與夫人宋藹齡將長期住在這兒。另外,他們還在紐約郊區花160多萬美金買下了一幢高級住宅,同時,孔祥熙還在紐約最繁華的鬧市中心百老彙大街一家星級旅館,長期租了一個房間,每天租金150美元。如此高昂的消費,連美國富翁也自嘆弗如。 

  來到國外,孔祥熙已沒有很多事可幹了,除了陪他的夫人宋藹齡看病外,隔一天,他得到紐約去照看他的中國銀行。1950年,台灣的蔣介石“總統府”聘他為“資政”,但他遠在美國,這僅僅只是個榮譽性的頭銜而已。孔祥熙覺得自己“無官一身輕”,悠哉遊哉,他要在這所謂的“自由樂土”上無憂無慮地度過晚年。 

  然而,美國並非他所想像的那樣是塊安定的“綠洲”。美國總統杜魯門一直對國民黨貪官污吏將他們龐大的美援中飽私囊而憤憤不平。在杜魯門的直接命令下,美國聯邦調查局開始調查孔家、宋家在美國的財產,並對孔祥熙實施秘密監視。對此,孔祥熙惶惶不可終日。後來,孔祥熙找到一位美國的朋友,這個朋友給他出了一個主意。 

  首先,孔祥熙與這位朋友進行了多方面的幕後活動,終於打通關節,由美國參議院外委會及美國財政部公佈了一個類似“證明”的材料,說什麼在美國的全部華僑連同中國銀行在內,所有存款不超過5000萬美元,這就從側面否認了杜魯門關於10億美金的猜測。然後,孔祥熙破例接見記者,編造了一些謊話。他說:“我家祖輩父輩,歷來經營票號、商號,家產總算是富有的,不過,這幾十年來,由於通貨膨脹,戰亂頻繁,祖產大部分都損失了。本人投資于國內各工商事業的資本,這次大陸淪陷,也整個蕩然無存。民國以來的內戰,和大陸的淪陷,孔家損失慘重,目下生活所需,不過是剩下的一點積蓄而已。”言罷神情感傷,似乎他真的是一無所有了。 

  這一著果然奏效,聯邦調查局的監視、調查不了了之,孔祥熙的危機也隨之而解。
    1954年,蔣介石在台灣召開第二屆所謂“國民大會”。孔祥熙認為重溫舊夢的時機已經到來,便突發奇想,回台灣去參加競選“副總統”。為了謹慎起見,便派曾任過台灣省主席的魏道明先到台北去探察行情。 

  此時的蔣介石對孔祥熙已不感興趣,他早把這位亡命美國的連襟忘到九霄雲外。為了在台灣重建蔣家王朝,蔣介石把希望放在了太子蔣經國的身上,他採取一系列措施,對國民黨進行改造,重新進行人事安排,重用陳誠等人,讓他們輔佐太子。這種格局逐漸形成,不可能讓孔祥熙插上一腳,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 

  魏道明一到台灣,蔣介石就深知其意,連忙授意陳誠、蔣經國將孔祥熙的代表擋回去。於是,陳誠、蔣經國便命一家報紙發表文章,大罵豪門,矛頭直指孔祥熙,連魏道明也當作豪門走狗一併痛罵。魏道明自知不妙,灰溜溜返回美國向孔祥熙復命。 

  孔祥熙的復出希望徹底破滅了,這對他的打擊很大,想到過去隨蔣介石鞍前馬後,拼死效力,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可現在蔣介石六親不認,只認親兒子,回首過去,自己實在荒唐。這以後,孔祥熙不再與聞政治,心中的政治慾火已如死灰一般,不再復燃。平時,他只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如為慈善機構捐款,在大學設立獎學金等等,他像變了另外一個人,給人的印象,是老氣橫秋的面貌與萬般無奈的神情。 

  但隨著年齡的一天天增大,孔祥熙思舊與思鄉的情緒越來越強烈。每當他一人靜下來的時候,思緒就回到了他的山西。可如今那裏是共產黨的天下,他是回不去了。在思考很久後,他決計回台灣,至於蔣介石是否歡迎他回去,他認為回台灣去當個普遍的平民,應該不會成問題的。 

  1962年10月,孔祥熙從美國飛回台灣。蔣介石對孔祥熙的到來不冷不熱,雖然此時他兒子蔣經國的勢力已大,年邁的孔祥熙已不能構成其威脅了,但孔祥熙畢竟是經國的長輩,多一個這樣的人,對經國總是不太方便。因此,蔣介石只是對孔祥熙作了禮節性的拜訪和談話,然後給他安排了一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評議委員”的虛職,就不再理睬他了。 

  蔣介石的態度,令孔祥熙大失所望,只好忍氣吞聲、暫且住下再說。他覺得台灣的生活環境十分親切,但生活在其中,又感到並不比在美國自由自在和心情舒暢。因此,孔祥熙在台灣勉強過了三年四個月後,便以赴美治病為藉口,于1966年2日28日再度離開台灣,而且決心不再回來。當孔祥熙與一些故舊戚友握手道別時,忍不住老淚縱橫。 

  到美國後,孔祥熙與宋藹齡一道搬進了長島洛卡斯特谷菲克斯巷的一幢新別墅,他絕了一切幻想,死心塌地地住在那兒,邊看病,邊休養,生活過得幽閒而平靜。 

  1967年7月22日,孔祥熙起床後,躺在軟靠背椅上,漫不經心地看報。突然,他感到身體極不舒服,家人急忙把他送往紐約的醫院診治。醫生們曾一度穩住了病情。但8月10日又開始惡化,8月16日死於紐約醫院,時年88歲。(來源:文匯讀書週報)
    轉自中評網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殘存亦末路 兵敗如山倒

傅姓與堂號

郭姓與堂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