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 抱殘守缺

抱殘守缺
  bào cán shǒu quē

 
  成語典故: 抱著殘缺陳舊的東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進。
  成語出處: 漢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書》:“猶欲保殘守缺,挾恐見破之私意,而無從善服義之公心。”
  抱殘守缺 ( bào cán shǒu quē )
  解釋 抱著殘缺陳舊的東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進。
  出處 《漢書劉歆傳》:“猶欲抱殘守缺,挾恐見破之私意,而無從善服義之公心。”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人守舊,不肯接受新事物
  示例 在改革開放中,任何因循守舊、~的思想和態度都是要不得的。
  近義詞 因循守舊、墨守成規、故步自封
  反義詞 推陳出新、自我作故、標新立異
  燈謎 文物管理員
  英文 be conservative <be a sticker (traditionalist) for ancient ways and things>
  典故 西漢著名文學家劉向的小兒子劉歆在漢哀帝時任騎都尉,奉車光祿大夫,他向漢哀帝建議派專人研究《左傳》,同行十分不滿意,他指責他們因循守舊,抱殘守缺,最後被同行聯合排擠出京城,只好去做河內郡太守

成語】: 抱殘守缺【拼音】: bào cán shǒu quē【解釋】: 抱著殘缺陳舊的東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進。【成語故事】:這句成語初作“保殘守缺”,見於《漢書·劉歆傳》:“猶欲保殘守缺,挾恐見破之私意,而無從善服義之公心。”西漢時,有一個叫劉歆的人,字子駿,是著名學者劉向的兒子,曾拜為黃門郎(內廷侍從官)。後來與劉向共同掌管校勘和整理典籍,進行學術研究。在校勘工作中,他閱讀了不少秘藏的古籍,發現了一本古文《春秋左氏傳》,愛不釋手。經過研究,劉歆認為,《左傳》是一本珍貴的文獻資料,便建議為《左傳》等古籍建立學官。漢哀帝(劉欣)知道此事後,就命劉歆與五經博士講論《左傳》等一批古書的義理。但諸博士既不同意為《左傳》等建立學官,又不肯討論研究此事。劉歆對眾博士的這種態度很氣憤,給管博士的太常寫了一封公文,對此提出了批評和抗議。劉歆的信中寫到:這些博士不學無術,孤陋寡聞,懷著害怕別人識破他們的私意,沒有服從真理的公心,所以抱殘守缺,因循守舊,而不肯探求新的學問。由於劉歆的信言詞痛切,引起了博士們的怨恨並因此遭受到了誹謗。後來,劉歆自請到地方做了個小官。根據這個故事,後人引伸出了“抱殘守缺”這句成語,原意為守住陳舊、殘破的東西,不肯放棄。現多用以比喻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殘存亦末路 兵敗如山倒

羅姓與堂號

 楠木,又名楠樹、楨楠,是樟科楠屬和潤楠屬各樹種的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