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島風御好燒


廣島風御好燒

歷史
明治時代在東京,有了叫做鼕鼕燒的簡單醬油味的煎餅,這可能和目前的文字燒(もんじゃ焼き)也有著發源 關系。 1910年代,日本引進的辣醬油開始普及,也應用到鼕鼕燒,改稱為一錢洋食。這是水混和麵粉,放在平麵鐵板上烤,加上蔥、豆芽等少量蔬菜的,類似天津煎餅 的食品。因為價廉,一錢(0.01日圓)就可以吃到的洋味食品,故稱。 到二戰後,日本的食生活也開始平穩,在原來的一錢洋食上,增加洋白菜等蔬菜、加上肉類、煎雞蛋等,或還加上炒麵,按照客戶的御好(嗜好)調制的豪華食品也 有了。這就是廣島風御好燒。

 大阪燒

廣島燒跟大阪燒,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日本學問大要帶大家一起來尋找,吃了會讓人幸福的鐵板燒!相信有很多人會感到困惑,廣島燒跟大阪燒到底有什麼不同呢?本集日本學問大,就要請廣島燒跟大阪燒的師傅,從食材、作法來介紹,廣島燒和大阪燒的不同之處。
因為在戰爭期間物資缺乏,所以廣島人很珍惜麵粉,煎的時候儘可能攤得很薄。起源是來自當地一家名叫”一錢洋食”的餐廳,開始只有麵粉、高麗菜及竹輪而已。 剛好外頭在賣拉麵,就想說把兩者做結合,這就是今天廣島燒的由來了。廣島燒層層分明,每一層都看得到不同的食材,這透著閃耀光澤的廣島燒,光是看就叫人垂 涎三尺。
大阪燒的基本食材,與廣島燒最大的不同是放了口味比較重的紅薑。其中最重要的麵糊,為了增加黏稠感,還特別加了山藥,增加黏稠的口感。最早先的大阪燒,也 是像廣島燒一樣,在高溫的鐵板上將食材一層一層鋪上去煎。後來變得跟廣島燒不同,發展成先攪拌再煎熟,然後依個人喜好,什麼都可以放進去。想吃什麼就放進 什麼,整個攪拌後倒在鐵板上煎就行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殘存亦末路 兵敗如山倒

羅姓與堂號

 楠木,又名楠樹、楨楠,是樟科楠屬和潤楠屬各樹種的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