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餅果子是一種天津風味街頭小吃,現在各地改良後流行

煎餅果子

煎餅餜子,是一種天津風味街頭小吃,現在各地改良後流行。由於通常加攤雞蛋,又稱雞蛋煎餅餜子

歷史

天津自明代建衛城之後,由於背靠天子兼有九河下梢而成為明清時期商業要鎮,從而也彙集了由各地商賈攜之而來的各種小吃風味,逐漸形成別具一格兼采眾長的津味飲食,煎餅餜子即是其中一個代表:以山東傳來的煎餅之法改良,卷食江南一帶做法的油條——類似南京上海且和北方其他城市的不同,較小巧緊湊,北方通常稱作「餜子」——並配上甜麵醬等調味料,口感咸鮮香脆,且製作便捷立等可取,作為早餐比較方便、熱乎,終而成為天津衛小吃中受眾最為廣泛的名吃。

製作

煎餅餜子製作過程較為簡易,選料亦並不嚴格,一定程度上是基於製作販商自己的選擇——實際上在天津,清晨相隔幾十米的兩家做煎餅果子的早點販,口味就有可能有細微的差別,不過製作工藝上大同小異。
煎餅的原料與原本的山東煎餅不同,並非以玉米麵而是以用小米綠豆麵為主,同時視製作者不同可能會另混合少量玉米大米小麥粉中的一種或幾種,與湯水混合製成麵糊。湯水中最為講究者為徹夜熬制的羊骨清湯,但由於成本比較高,通常使用普通的淡清高湯或者已冷卻的開水。
製作時先將灶台餅鐺燒熱,點少量涼油,取涼麵糊置於鐺上,以專用的T形推子推成圓餅形狀,大小以直徑約一根油條長度略長為準,並打上雞蛋以相同方法攤開,覆蓋餅面。此時視製作者方法和調料不同,可以在雞蛋未定型時灑上芝麻孜然芫荽末或者蔥花(天津人稱作「熟蔥」,因為此後煎餅翻面,餅鐺將蔥花加熱烘熟)。
待雞蛋定型將熟時,用小三角鏟鏟起翻面,放餜子或是餜蓖兒,並以煎餅皮面卷疊一層。此時抹上主要調料,通常最普遍的是甜麵醬腐乳醬 和辣醬(或撒干辣椒末),若前一步驟沒有灑芝麻孜然等調料則亦可此時灑,若此時灑蔥花則成為「生蔥」,意指此時加入的蔥花不會因熱度而做熟——由於生大蔥 有一種特有的辛辣味,部分人會較為喜歡而亦有人不喜,故製作者通常會現場詢問食客。加過調料後若雞蛋已經完全定型熟透,則將初步卷好的煎餅對摺卷疊,交與 購買者。

變種

由於煎餅餜子製作方便,近年來開始在南北方各大城市流行,但多數在保留製作流程的同時改變原料。
其中煎餅麵糊的原料多會改變,若是粗糧面大多採用小米紫米或者玉米麵等一種或幾種來製作,但是包括北京和南方各城市在內,最為常見的是麵粉制糊,或者以麵粉為主制糊。
北京是從1980年代才開始從天津引進,但是做法相同而用料卻不如天津本地講究,如近年來並未用油條(餜子),而是用薄脆代替(1980年代煎餅餜子剛剛進入北京時仍可選擇包油條或薄脆)。
而在南方城市,除了麵粉制糊之外,捲入的食物也不一定為油條,加入油條的成為蔥包檜,亦有火腿腸、熟烤裡脊和生菜、捲心菜等食葉蔬菜,調料也往往不用甜麵醬而用番茄醬等酸甜味醬料,乃至以醬菜調味。名稱上也不稱煎餅,然製作手法與煎餅基本相同,常被稱為「蛋餅」。
此外,天津煎餅亦可與北方豆腐腦的鹵汁結合,製作早餐湯菜鍋巴菜。天津市靜海縣的煎餅果子多加蒜汁作為配料。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殘存亦末路 兵敗如山倒

羅姓與堂號

 楠木,又名楠樹、楨楠,是樟科楠屬和潤楠屬各樹種的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