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港有名聲,下港有出名。

「頂港有名聲,下港有出名。」這一
句台灣俚語是強調產品非常出色或形容某
項事物非常出名,傳遍了全臺灣,每個人下港
都知道。
 下港
「頂港有名聲,下港有出名。」這句台
灣俚語大家一定曾聽過,也了解它的意思。
但很多人卻不知道「頂港」、「下港」是指
那裡?為什麼要說「頂港」、「下港」?為
什麼不說「東港」、「西港」或「南港」、
「北港」?
台灣有很多諺語、日常生活用語、俚
語許多年輕人都不會用,也聽不懂,即使會
用、聽得懂,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用,不
只年輕人不懂,甚至四、五年級生也不見得
了解。今天來分享「頂港有名聲,下港有出
名。」這句台灣俗語、俚語的由來,話說台
灣早期路陸交通不便,南北往來的交通大多
依靠船隻及港口,「頂港」是指以「艋舺」
的淡水河流域為中心的臺灣北部;「下港」
則是指以「安平」為中心的臺灣南部,兩
者合起來代表了整個臺灣。所以就用「頂
港」、「下港」來指台灣北部、南部。
早在公元一八六0年,台灣的「淡水」
和「安平」在《天津條約》中,開放通商貿
易,後來「基隆」(雞籠)和「高雄」(打
狗)也陸續開放。因為台灣早期在戰略及商
業方面位居重要,如經濟作物─糖、鹿皮、
煤炭......等。自從《鴉片戰爭》以後,歐美
西方各列強紛紛來台交涉。在台灣正式開港
貿易以後,世界各國也紛紛而來,如西班
牙、葡萄牙、荷蘭、德國、日本、巴西......
等國家,也陸續和台灣訂立通商條約。當時
為了和各國貿易的需要,除了開放安平、淡
水為「正港」(主要港口),也開放「高
雄」(打狗)、「基隆」(雞籠)分別做為
安平、淡水的「副港」(輔助港口)。當時
從「正港」進出的貨物,是上等的貨色,因
此台灣民間形容一件事情是「上好的」或
「真實的」,往往會說是:『這是「正港」
的。』
 頂港
臺灣的開發是由南而北開展的,早先
開發的是臺南,自明末清初鄭成功趕走荷
蘭人,將熱蘭遮城改稱為「安平」,漢人
勢力成為開發臺灣的主力。之後清領時代,
頂港有名聲,
下港有出名—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殘存亦末路 兵敗如山倒

羅姓與堂號

 楠木,又名楠樹、楨楠,是樟科楠屬和潤楠屬各樹種的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