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繚

尉繚
拼音:wèi liáo
英文:weiliao
目錄[ 隱藏 ]
 
尉繚
尉繚
 
 
  尉繚,生卒年不詳,魏國大梁(今河南開封)人。姓失傳,名繚。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入秦游說,被任爲國尉,因稱尉繚。著名的軍事理論家。有人說尉繚是鬼穀子的高足,學成後即過着隱士的生活,後應魏惠王的招聘,曾向其陳述兵法。
 
 
 
 

尉繚簡介

 
  尉繚,魏國大梁(今河南開封)人,姓失傳,名繚,戰國著名軍事家。《史記•秦本紀》 中有載:秦王政十年“大梁人尉繚來,說秦王。”可以爲證。尉繚早年治學商君,深得改革變法之道。他還對兵是執著求道,十分精通。戰國後期,學派林立。百家 爭鳴,圍繞着富國強兵,各國紛紛招賢納士。尉繚曾與魏惠王問對,論用兵取勝之道。認爲用兵之道在於“號令明,法制審”,“兵以靜勝,國以專勝”,用兵的目 的在於“誅暴亂,禁不義”。但不爲所用,遂走游列國,尋求施展才能之地。公元前237年,他到了秦國,此時秦王政已親秉朝綱,國内形勢穩定,秦王正准備全 力以赴開展對東方六國的最後一擊。

《尉繚子》

 
《尉繚子》
《尉繚子》
  尉繚的軍事思想表現在他的軍事著作《尉繚子》之中。《尉繚子》一書,對今人來說不如《孫子兵法》名氣大,但是在古代,它是與 《孫子兵法》齊名的一部著名兵書。宋代時,它與 《孫子》、《吳子》、《司馬法》、《三略》、《六韜》、《唐李問對》一起被列爲《武經七書》, 成爲朝廷頒發的七部軍事教科書之一。今存《尉繚子》24篇,近萬言。該書主要論述了對戰爭的總的看法,支持正義戰爭,反對非正義戰爭,論述了戰爭和政治、 經濟的聯繫,提出“以武爲植,以文爲種,武爲表,文爲里。”要以耕、織爲治國之本,民富國強,本固兵堅;論述了統率軍隊,整訓士卒,健全軍規,告誡將領, 以及“安民”“勝敵”等有關權術和措施,論述了進攻、守城等戰術問題,而且還提出了治軍的12條正反面的經驗。
 
   在《尉繚子》中,尉繚提出必須經過大規模的戰爭來實現國家的統一,而爲了保證戰爭的勝利,必須加強治軍的手段,制定、頒發嚴格的軍紀、軍規,便所有軍 官、士兵都知曉,一旦觸犯將處以重刑。具體來說,對於統領千人以上的將校,有進戰失利、防守投降、擅離陣地、棄軍逃跑罪行的,便宣布爲“國贼”,不僅要奪 官抄家、斬首示眾,而且還要掘其祖墓,把親屬充爲官奴:對於統領百人以上的軍吏,若有上述罪行的,宣布爲“軍贼”,也要奪官抄家、斬首示眾,親屬充爲官奴。
 
  在以嚴刑懲處罪行的同時,還要用重賞獎勵有功,做到賞罰分明,即“殺一人而三軍震者殺之,賞一人而萬人喜者賞之”(《武議》)。這些措施與秦王嬴政一貫推崇的法家思想顯然是不謀而合的。
 
  在具體的戰術上,尉繚還實踐了當時最先進的方法,如在列陣方面,他提出:士卒“有内向,有外向;有立陣,有坐陣”(《兵令》)。這樣的陣法,錯落有秩,便於指揮。這一點在今人能見到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坑中可以得到證明。
 
   當然,作爲與嬴政不同的人,尉繚對戰爭的具體行爲有他自己的看法,他認爲:軍隊不應進攻無過之城,不能殺戮無罪之人。凡是殺害他人父兄,搶奪他人財物, 將他人子女掠爲奴僕的,都是大盜的行徑。他希望戰爭對社會造成的危害越小越好,甚至提出:軍隊所過之處,農民不離其田業,商賈不離其店鋪,官吏不離其府 衙。另外他還希望靠道義(即正義戰爭)、靠民氣(即人心的向背)來取得戰爭的勝利,等等。
 
  關於戰爭的總的看法,尉繚認爲,當時存在着兩種不同性質的戰爭,反對殺人越貨的非正義戰爭,支持“誅暴亂、禁不義”的正義戰爭。明確指出:“凡兵,不攻無過之城,不殺無罪之人。夫殺人之父兄,利人之貨財,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盜也”。

尉繚戰略戰術

 
《尉繚子兵書》
《尉繚子兵書》
   關於進行戰爭的戰略戰術,尉繚強調對戰爭要有全面的認識,指出有道、威勝、力勝等三種不同而又相互聯繫的取勝策略。認爲懂得了這三種所以取勝的辦法,就 全面地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他指出戰爭中將帥指揮的重要性。“權敵審將,而後擧兵.”將帥者心也,群下者,肢節也。”就是要正確分析敵情,慎重選好將領, 而後出兵。將帥與士卒之間,要如心(大腦)與四肢那樣協調一致,成爲一個整體,方能謀略高明,機智果斷地進行正確指揮。他主張治軍必須先立法制,並要執法 嚴明,才能整齊統一,高山敢越,深水敢渡,堅陣敢攻,做到“天下莫能當其戰”。對違背軍紀、軍令者要施以重刑,嚴懲戰敗、投降、逃跑的將領和士兵,使上下 畏懼,專心向敵。
 
  關於軍事與政治的關係,尉繚把它比喻爲植物的軀幹同種子的關係,所謂“兵 者,以武爲植,以文爲種,武爲表,文爲里,能審此二者,知勝負矣。”並指出,沒有良好的政治,就不能有強大的軍事力量,而軍事又是解決政治問題的手段。作 者反複強調發展生產對於軍事的重要意義,指出治兵者要以耕、織爲治國之本,“夫在耘耨,妻在機杼,民無二事則有儲蓄”,民富國強,本固兵堅,方能守必固, 攻必克。
 
  尉繚以樸素的辯證觀點,提出了治軍的12條正反面經驗。作者認爲,按照12條正面 經驗去做,就可以壓倒敵人;反之,則會被敵人所壓倒。正面的12條經驗是:樹立威信在於不輕易變更號令,給人恩惠在於獎賞及時,當機善斷在於能顺應各種事 態的變化,戰勝敵人在於掌握了敵我雙方的士氣:進攻取勝在於出其不意,防守堅固在於修整防禦工事,不犯錯誤在於守法度,不陷於困境在於有准備,謹慎在於防 微杜漸,明智在於能處置大事,消除禍害在於果敢善斷;能得眾心在於謙恭待人。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殘存亦末路 兵敗如山倒

羅姓與堂號

 楠木,又名楠樹、楨楠,是樟科楠屬和潤楠屬各樹種的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