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母地名的淵源

天母地名的淵源
有個以訛傳訛的說法,說”天母’這個地名是源於台語的"聽無",當年美軍協防台灣的時候,老美高級軍官宿舍就設在天母地區,有位軍官想了解他們身在何處以英語向當地一位老農說:這裡的地名叫什麼?這位憨實的莊腳人實在聽不懂他說什麼,很老實的回答:聽無。想不到這位美國佬自作聰明的,以為他得到了答案於是很得意的告訴夥伴說:我們住的地方就叫聽無。大家信以為真,英語的聽無傳開後,台灣人為了給他一個譯名,以”聽無”與”天母”的諧音,”天公地母”蠻好的,也就譯成了天母。
其實,天母的地名是源自一位神祇──天媽;日據時期,當地的神棍勾結了日本神棍歛財,謀設神壇,於是搭蓋了一間小廟,供奉他們所謂的天媽,給人膜拜,日本人因為看不慣”天媽”的”媽”字,乃改稱為天母,”去拜天母”成了”去天母拜拜”,天母就成為這個地方的地名了,此廟後來被拆毀,但地名卻留了下來。天母在日據時期,是個有鄉間野趣的小地方,從前有一家日本人經營的天母溫泉,而今溫泉之勝不僅在天母無跡可尋,而且,近年來天母已經蛻變成高級住宅區,高樓櫛比,今之視昔,蒼海桑田,令人噓吁!天母的行政區域,被規劃為士林,而非北投。
三角埔的歷史
即今三王里、天玉里、天母里及天山里一帶、,在芝山岩北方,係介奇岩山、紗帽山、大湳尾山間,向南開口的三角狀平原。地名起因於拓墾之初為三角狀荒埔。乾隆十一年大地震,社仔陷沒,使在此地的凱達喀蘭平埔族麻少翁社毀滅,被迫舉族遷居此地。乾隆十七年淡水同知曾日英,在今天玉里永和橋舊橋(今新橋上游數十米處)旁立石漢番界碑乙塊,以絕民番爭城。
麻少翁社遷此地,又被稱為三角埔社,筆者據潘銀貴先生珍藏的同治五年十一月杜賣古契載:「親立杜賣盡根田契字人曾秦漢,有承祖父遺下,應得鬮(音ㄐ一ㄡ)分水田壹處,坐落牛稠坑口柑仔園莊,東至曾佳山墘為界,西至潘建記山為界,南至曾成坡墘為界,北至曾成山墘石埒為界,四至界址明白,原帶小坑坡壹口,水源上接大坑流下,又帶本界內大坡壹口,水源上承下接通流灌溉,遞年應納三角埔社番口糧租谷參斗止………」。
納番租的事實,至光緒中期仍然存在,復據潘銀貴先生所藏的光緒十八年歲次壬辰拾壹月杜賣古契載:﹁立歸就杜賣盡根契字人何文同侄照、炎、和尚、明佃等,因光緒貳年拾壹月間與潘義禮記合夥承買過曾智廣、曾聖壽水田山埔樹木果子什物等項壹段,在芝蘭一堡土名牛稠坑庄柑仔園 :四至界址明白帶大坡壹口,又帶圳水上流下接充足,全年配納毛少翁番口糧租谷壹石陸斗伍升正,今陸成實玖斗玖升正。……」。
日據時代日人將三角埔劃分為大稻埕、玉潮坑、猴洞、三角埔四個小字,全區納入四個小字中。本文不作面的闡述,謹將各地名作點的探討,茲分述各地名如次: 
一、玉潮坑 在天母里東北方,即中山北路七段一九0巷內山谷,其名稱係牛稠坑之諧音,源於拓墾之初,其地建有牛稠,故名。
二、番婆嶺 在天母里東北方山上,其地為山嶺,昔日住有番婆,以名。
三、猴洞 在天母里北力山上,濱臨璜溪,溪邊多叢林,有猴子棲息山洞中,故名。據云,山中有重達二十多臺斤之大猴。
四、天母 今中山北路七段底天母公車站一帶。民四二十二年,日人中治稔郎在此地(今中山北路一段一九一巷四六號)興建天母宮祀日本天母波婆神等稱為天母教,內面設有溫泉,稱為天母溫泉,其泉水以管線取自二公里外的北投大磺嘴,未幾,就有「天母」地名之稱。臺灣光復後,神社拆除,所祀神像移祀天玉宮,其教會事務所改為荃灣紙業公司宿舍,今尚存。日據時代天母宮養有馬匹,用以拉車載客,光復前才改用木炭汽車。
五、溪底 即天母公園一帶,因地處磺溪河谷底部,以名。
六、番仔厝 即今天母中山北路七段一四一巷十四弄一帶,此地昔日為山胞聚落,故名。清代亦出過一位番仔秀才翁立卿,至今山胞的後裔尚存。
七、番仔井 在天山里天母東路六九巷旁三角埔山麓低窪處,有數百坪大,內有湧泉數個,清澈泉水山地中湧出,形成一水澤地。昔日水達一米深,酷似天然埤池,盛產魚蝦,今日水已淤淺,上栽種空心菜。清代士林八景之一的﹁番井沸泉﹂即指此。淡水廳志云:﹁番井沸泉,在芝蘭堡,其源自三角埔山下,一線如溝,深尺許,多沙,流泉時沸,冬暖夏涼﹂。番仔井圳則源於此,淡水廳志云:﹁番仟井圳,在芝蘭堡,距廳北一百四十里。乾隆年間,業戶潘宗勝暨農民自置。其水發源於內山吼咈天泉,灌慨田一百餘甲。無水剛租。番仔井圳由此穿越大稻埕南流灌溉三角埔一帶田地。今井、圳俱存。
八、大稻埕 今天山里天母東路六九巷一二弄一帶,昔日為三角埔聚落之一,有大曬穀場,故名。居民以李、何二姓為主。今日其地雖高樓大廈林立,但老式古厝尚夾雜其間。
九、三角埔 在天母東路、西路及中山北路七段交會處一帶,昔日為三角形荒埔,故名天母街道的沿革
一、中山北路五、六、七段
起自通河街口、北接福林橋,經天毋東西路至山邊止,全長五九二五公尺,以福林橋、天母東西路口為分段點。五段寬四十公尺、六段二十公尺、七段四至十二公尺,柏油路面。五至七段分別和福林路、忠誠路、德行東西路、克強街、士東路、天母東西路相接。五段有圓山育樂中心、昭明寺、銘傳商專電力公司北部辦公大樓。沿革 中山北路初闢清乾隆四十五年,為北淡道之一部分、起自圓山至今福林路口,轉接文林路通淡水。六、七段另為一線、亦在清時開闢、惟道路較今線延南,起自德行、經蘭雅、大稻埕、三角埔、玉潮坑、北至山邊止近猴洞、西鄰磺溪,光復後命名為天母路、路線即原中七街接中山北路六、七段,亦即起自至至誠路口,北行至忠誠路口,接中山北路六、七段。路東三角埔即麻少翁番社所在,今天母一帶是也。光緒三十四年(西元一九0八年)在路東設士林園藝分所,面積四十五公頃,廣設園圃,尤以培植蘭花種類甚多,品質良佳,以蝴蝶蘭最為名貴,馳名海外。
民國五十八年起,修築士林一號路,架設福林橋,同時將中正路往東拓延,全部工程於民國六十年完成,從此蘭雅天母路與中山北路合而為一,南北貫通,惟位士林區之道路遂命名為中山路一、二段,及天母一路,前者自通河街口,北至天母東西路止,而原天母路遂分為三段路,路明分別為中七街中山路二段及天母一路。
民國六十二年七月陽明山管理局撤銷業務併入台北市政府內,次年八月二日,士林區中山路更名為中山北路五、六段。民國七十一年許,又將天母一路改為中山北路七段,而中七街則變為巷道,於是中山北路乃長達七段,總長約八點五公里之遙。 目前,五段東側,福林路口以南屬農業區及學校用地(銘傳大學),中正路口西北隅為商業區,餘屬住宅區、機關用地。東側起點至福林路口有銘傳大學,民國四十六年奉准設立,初設圓山南麓,五十二年遷現址。北有電力公司辦公大樓,士林園藝所及民營苗圃。西側臨淡水線鐵路,近中正路口有汽車公司、傢俱店。中正路口至福林橋間,為二至五樓住宅商店。六段起自福林橋中心點,屬住宅區,僅西側福國路口至德行西路偏北處間為工業區。兩側為二至七樓商店。七段起自天母東西路口,屬雙向混合車道,沿線屬住宅區。起點至圓環間,兩旁為平房式住宅商店。圓環以北為五或七樓店鋪住宅大廈,天母一帶原為番社社址如今竟成為外僑居住之良好住宅區,台北市之繁榮進步於此可見。 


二、德行東路(原中十二路、芝蘭路二段、一段)
西起中山北路六段,東至山邊之成功營區止,全長一七七 0公尺,寬十四公尺,柏油路面。屬混合車道,路兩側有寬零點九公尺的石片人行道,本路分別與忠誠路、芝玉路相接,本段路南側有中國國際商業銀行。
沿革 本路原為中十二路及芝蘭路一、二段,民國六十四年拓寬,民國七十一年八月五日更名為德行東路,西接德行西路。本路昔屬湳雅莊,傳乾隆年間築湳雅圳以灌溉水田。
目前沿線屬住宅區,多為五樓住宅,中間有四樓之石油新村住宅區。忠誠路至芝玉路間,為二及五樓之住宅、商店。


三、德行西路(原中十一街)
西起文林路,越淡水線鐵路東北行至中山北路六段止,全長六三0公尺,寬十四公尺,柏油路面,屬混合車道,有石片人行道。本路分別與淡水線鐵路、福華路、磺溪街相接。路段上有士林電機廠。沿革 本路昔為中十一街,民國七十一年八月五日更名為德行西路。係文林路與中山北路間之聯絡道路本路昔屬湳雅轄內,日據時期已有道路,為湳雅通至北淡公路之幹道,道路東端有派出所。民國六十七年六月拓寬如現況。目前,沿線屬住宅區及市場預定地、工業區。起點文林路口至淡水鐵路間,再北兩側均為五樓之商店住宅。淡水線鐵路起,至中山北路六段間,鐵路東北隅為市場預定地,磺溪街口以東兩側為工業區。路商為五樓之商店住宅及士林電機廠房北側前段為平房及田野稻田,磺溪街口起為四樓公寓住宅,樓下普設小型家庭工廠。


四、福國路西起文林路,越淡水線鐵路及福華街口,東至中山北路六段止,接福林橋頭圓環,可轉福林僑通中山北路。本路北臨德行西路,南鄰至誠路,全長三七七公尺,.寬二十六點四八公尺,柏油路面。中有綠島,屬雙向四線快車道。兩側有三公尺寬之石片人行道及慢車道。行道樹有榕樹、白千層、印度橡膠樹其三九九株。路段上有士林電信局。沿革 本路原為士林二十一號路,闢建於民國六十四年度,完成後命名為福國路。為台北經士林、至淡水幹道之一,由台北駛入中山北路五段,經福林橋,下橋面後,繞圓環西行接福國路,右轉接文林路、文林北路、百齡五路即通淡水。目前沿線屬住宅區及工業區(路北起點至近鐵路處)。兩側均為五至七層之辦公住宅大廈,景觀大異於前,係現代化景觀之道路。
五、福華街
南起福國路,北至德行西路上。西鄰淡水線鐵路,全長三0五公尺,竟十二公尺,柏油路面。屬混合車道。沿革 本街原為福國路之支路,屬住宅區,路東為四樓住宅商店,路西即淡水線鐵路,在街道與鐵路間之間隔地段上,搭蓋有簡易之汽車修理棚。


六、磺溪街
南起德行西路,北至克強街上,東鄰中山北路六段,全長五九0公尺,寬十二公尺柏油路面,屬混合車道。沿革 本路為民國六十九年十一月新拓築完成之道路,為中十一路至中十七路間再北行道路,民國七十一年十一月命名為磺溪街。目前,西側為稻田,東側為工廠及平房住宅。近克強街一帶,始為二至五樓住宅。


七、克強街
東起中山北路五段,經磺溪街口,西至路底止,全長五九0公尺,寬十二公尺。柏油路面,屬混合車道。有天母游泳池。沿革 本路原為中十七路,民國七十一年八月五日更名為克強街。日據時期,本街以北一帶.稱玉潮坑,原屬農田一片,間有農舍點綴其間。目前,沿線屬住宅區,兩側為五至七樓公寓或大廈,均開設商店。路底有座天母游泳池。


八、雙溪街
西起文林路,越過淡水線鐵路,穿過中山北路之福林橋下與雨聲街相接,至雨農路,雨農橋上。南臨雙溪,全長一、一二0公尺,寬十二公尺,柏油路面,屬混合車道。路底有芝山公園。沿革 本路為而農路至福華路間新拓築之東西行道路,民國七十一年十一月命名為雙溪街,因路南自文林路口起經淡水線鐵路至雨農橋緊靠雙溪堤岸,故名。北側為五褸之住宅區。雨農橋北端即芝山公園所在。


九、雨聲街
南起雙溪街,經至誠路,北至至誠路一八二巷底石頭公廟(聖佑宮)前止,全長六八0公尺,寬十二公尺,油路面,屬混合車道。沿革 本街沿線屬住宅區,兩側為五樓之商店住宅。至誠路到至誠路一八二巷底,南側為四樓之雨聲新村(眷村)。
十、忠誠路一、二段(原中十路)
南起中山北路六段,先東行至雨農國小,改北行至天母東路止,西臨中山北路六段,全長約二公里,寬四十五公尺,柏油路面。路中央設置綠島,種植路樹,屬四線快車道,兩旁設有紅磚人行道。本路分別與德行東路、士東路相接,以德行東路為分段口,一段上有雨農國小,二段上有蘭雅國中。沿革 本路原名中十路,民國六十八年三月至九月拓寬為四十五公尺,民國七十一年八月五日改名為忠誠路一、二段。 目前,路西屬住宅區、公園預定地及商業區(路尾一小段,國中、國小預定地對面);路東,士東路以南屬住宅區及國中停車場、機關用地,士東路以北為體育場及國中、國小預定地,現尚屬農地。一段道路兩側均為五層樓之店鋪公寓環境極為幽雅。二段起點至士東路以平房及三褸為主,士東路至天母東路間。東側尚有稻作菜園等農田。西側為四、五或七層的商店住宅。西側比東側為繁榮,整條路待建空地甚多。
十一、芝玉路一、二段
南起至誠路與仰德大道相交處,北至天母東路止,西鄰至誠路,全長二公里,寬八公尺,柏油路面,屬混合車道,本路分別與德行東路、士東路相接。以德行東路為分段路口。路段上有正義之聲廣播電台、雨聲國小(側牆)沿革 芝玉路一段一帶昔屬石角庄轄內。石角西鄰芝山巖,原屬一片農地,農舍點綴其間。本路為改制前既有之道路。目前芝玉路一段,兩旁平房和二樓住家及稻田相間,頗富農村氣息。近德行東路處有五樓之公寓住宅。二段至士東路間,為二或五樓之公寓住宅。士東路至天母東路,兩側大多為稻田、菜圃,西側有數戶古老房舍之農家,此處屬都市邊緣的郊區。若依都市計畫圖窺之,本路終將消失,重作規劃,士東路以北勢將變更為體育場、學校用地,以南改為社區用地及農業區。
十二、士東路
西起中山北路六段,經忠誠路,東至芝玉路上,南臨德行東路,全長九五0公尺,寬二十四至三十公尺,柏油路面。中山北路六段至忠誠路屬混合車道二忠誠路起至芝玉路上為四線快車道,中有綠島分隔路面,兩側有紅磚人行道。路段上有台北地方法院天母看守所、台北職業訓練中心。沿革 本路為改制前既有之道路。原為中十六路及芝蘭路一、二段,民國七十一年八月五日改名為土東路。目前,沿線屬住宅區,路南有市場、停車場預定地,路北,至誠路以東為體育場預定地及職訓中心用地。中山北路五段起至忠誠路二段間,兩側係五及七層樓之商店住宅。有台北地方法院天母看守所,右為五樓之商店;左側為平房或二樓住宅,發展懸殊。


十三、天母東路
西起中山北路六、七段口,接天母西路,東行經忠誠路,東至芝玉路上,南臨士東路,全長七一0公尺,寬十二至二一0公尺,柏油路面。中山北路至忠誠路口為混合車道。由忠誠路至芝玉路上,中間設有綠島分隔左右線道,屬四線快車道。路段上南側有三玉宮廟。沿革 本路為日據時期已闢之道路,路北為三角埔莊,路南為小字名大稻埕。本路於光復後命名為天母二路。現改為天母東路。東段(忠誠路口以東)於民國六十七年五月拓寬。目前,沿線屬住宅區,惟忠誠路口西南隅為商業區。起點近中山北路六、七段處為平房式商店,餘為平房至七樓相間之商店住宅,新舊相陳,呈半現代化風貌。


十四、天母西路東起中山北路六、七段口,經天玉街,西行接石牌三十六號路尾,轉北行至永和橋上,全線呈 L 型,全長八八八公尺,寬二八公尺,柏油路面。路段上有日僑學校一所。沿革 本路北側一帶昔屬三角埔庄之小地名玉潮坑,清初為番社麻少翁社內嗣後闢路,命名為天母三路,今為天母西路。目前,沿線屬住宅區。為五、七樓之商店住宅。南側近中山北路六段有一日僑學校。本路三十二巷巷底為磺溪橋。


十五、 天玉街(原天母七路)南起天母西路,北至中山北路七段一四一巷止,東臨中山北路七段,全長一公里餘,屬雙向混合車道。路段上有天母國小。沿革 本路為改制前既有之道路,原名天母七路,民國七十一年八月五日更名為天玉街。目前,沿線屬住宅區,為五、七褸之商店住宅。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殘存亦末路 兵敗如山倒

羅姓與堂號

 楠木,又名楠樹、楨楠,是樟科楠屬和潤楠屬各樹種的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