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居正 趙普[北宋政治家]

薛居正

二十四史
序號 書名 作者 今本卷數
1 史記 西漢司馬遷 130
2 漢書 東漢班固 100
3 後漢書 劉宋范曄 120
4 三國志 西晉陳壽 65
5 晉書 房玄齡 130
6 宋書 沈約 100
7 南齊書 [梁]蕭子顯 59
8 梁書 [唐]姚思廉 56
9 陳書 [唐]姚思廉 36
10 魏書 北齊魏收 114
11 北齊書 [唐]李百藥 50
12 周書 [唐]令狐德棻 50
13 隋書 [唐]魏徵 85
14 南史 [唐]李延壽 80
15 北史 [唐]李延壽 100
16 舊唐書 後晉劉昫 200
17 新唐書 北宋歐陽修宋祁 225
18 舊五代史 [北宋]薛居正 150
19 新五代史 [北宋]歐陽修 74
20 宋史 脫脫 496
21 遼史 [元]脫脫等 116
22 金史 [元]脫脫等 135
23 元史 宋濂 210
24 明史 張廷玉 332
相關 東觀漢記 東漢劉珍 22
相關 新元史 民國柯劭忞 257
相關 清史稿 [民國]趙爾巽 529
薛居正(912年-981年),子平開封府浚儀縣(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北宋名臣、史學家

生平

薛仁謙後周太子賓客。薛居正早年科舉不順,只好寫《遣愁文》以自解,逾年,登第。後晉天福年間,華州節度使劉遂凝辟其為從事。劉遂凝兄劉遂清領邦計,奏署鹽鐵巡官。開運初,改度支推官。宰相李崧領鹽鐵,又奏署推官,加大理寺直,遷右拾遺。桑維翰為開封府尹,奏署判官。後漢乾祐初年,史弘肇領侍衛親軍,威權震主,殘忍自恣,無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鹽禁,法當死。獄將決,居正疑其不實,召詰之,乃吏與民有私憾,因誣之,逮吏鞫之,具伏抵法。弘肇雖怒甚,亦無以屈。
後周廣順初年,遷比部員外郎,領三司推官,旋知制誥。後周太祖征兗州,詔居正從行,以勞加都官郎中。顯德三年,遷左諫議大夫,擢弘文館學士,判館事。六年,使滄州定民租。未幾,以材幹聞於朝,擢刑部侍郎,判吏部銓。宋朝建立後,任戶部侍郎(寄祿官,正四品下),加兵部侍郎(寄祿官,正四品下)。當時趙普任宰相,趙匡胤恐趙普專權,想設置副相,以分散其權,故以薛居正、呂餘慶等人為參知政事(副宰相)[1],性寬和,不好苛察。六年,拜門下侍郎(階官,正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自任參知政事至任相的十八年內,恩遇始終不替。
湖南初定。薛居正知朗州事,期間爆發汪端作亂,監軍使懷疑是城中僧人是賊人黨羽,打算誅殺,被薛阻止,最後由都監尹重睿平定亂事,州內一千多名僧人賴以全活。乾德初,又官吏部侍郎(寄祿官,正四品下),好飲酒,飲至數斗不亂。
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太宗即位,以薛為昭文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喜歡讀書,「為文落筆不能自休」。太平興國初,加尚書左僕射 (寄祿官,從二品)、昭文館大學士(館職)。從平晉陽還,進位司空(加官,三公,正一品)。六年,因服丹砂遇毒,方奏事,覺疾作,遽出。至殿門外,飲水升 餘,堂吏掖歸中書,已不能言,但指廡間儲水器。左右取水至,不能飲,偃閣中,吐氣如煙焰,輿歸私第卒,贈太尉(贈官,三公,正一品)、中書令(贈官,正二 品),諡文惠。其養子薛惟吉將他生前的作品收集成冊,帝賜名《文惠集[2],今佚。咸平二年,詔配饗太祖廟庭。
開寶六年(973年),由薛居正監修,盧多遜扈蒙等受命修《五代史》。《五代史》成,又名《梁唐晉漢周書》。後世為別於歐陽修新五代史》,改作《舊五代史》。

遣愁

 

抛掷泥中一听沈,不能三叹引愁深。
莫言客子无愁易,须识愁多暗损心。

注釋

  1. ^ 《長編》卷5注引《太祖新錄·竇儀傳》稱:「太祖屢對大臣稱儀有執守,欲用為相,趙普忌儀剛直,遽引薛居正參知政事。」
  2. ^ 通志·藝文略》八署作《薛居正集》30卷
  3.  
  4. 趙普



    宋朝政治家
    A statue of Zhao Pu.jpg
    中國河北省正定縣南城門(長樂門)內的趙普雕像
    則平
    官職 宰相
    族裔 漢族
    出生 922年
    薊州
    逝世 992年
    洛陽
    諡號 忠獻



    趙普(922年-992年),字則平北宋初年宰相。
    曾祖父是末任三河縣令,祖父趙全寶,在唐末任澶州司馬,父趙迥,五代時任相州(今河南安陽)司馬。趙普生於薊州後唐末年,趙迥舉族遷居常州(今河北省正定縣),後晉天福七年(942年),又遷至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初任隴州巡官,王勛很看重他,後周顯德元年(955年)七月,趙普被永興軍節度使劉詞闢為從事,與楚昭輔王仁贍同事。顯德三年(956年),他成為匡國軍節度使兼殿前都指揮使趙匡胤的幕僚。趙匡胤破南唐滁州後趙普任幕府推官。之後宰相范質奏調趙普任渭州(今甘肅平涼)軍事判官。顯德六年(959年)六月周世宗死,柴宗訓即位,是年七月,趙匡胤改領歸德軍節度使,趙普升為節度掌書記。

    第一次拜相

    "雪夜訪普圖", 宋太祖趙匡胤訪問臣趙普, 故宮博物館藏
    顯德七年(宋建隆元年,960年)正月元旦,趙匡胤率軍北上,部隊到達陳橋時,趙普等人為趙匡胤謀策,發動陳橋兵變乾德二年(964年)任宰相,淳化三年(992年)因病辭職。趙普是宋太祖最信任的大臣之一,曾建議太祖以廢除各將領的兵權,重用文人,以解決五代以來軍人及將領跋扈的局面[1]。有當用者,普薦其為官,一奏不用、二奏、三奏,直至太祖准奏。趙普生性保守,日益擅權,反對改革呼聲,他在坐屏之後,放置兩隻大瓮,「凡人投利害文字,皆置中,滿即焚於通衢。」[2]
    趙普曾為一新建城門起名為「明德之門」,宋太祖指著門額問他「之」有何用,趙普回答說這是「語氣助詞」。宋太祖大笑:「之乎者也,助得甚事。」[3]。趙匡胤雖然重用文人,但其實對於文章修辭一向不屑一顧。趙普每次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就回家閉門讀書,第二天總能想出辦法來。後來人們才知道他只看《論語》。臨死時對宋太宗道,臣有《論語》一冊,一半可用來助君打天下,一半可用來助君治天下。[註 1][4] 後人誤傳,說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5]。趙普任相後,「獨斷政事,太祖疑其專恣,欲用薛居正呂餘慶為相,普惡其與己同列,但令參知政事」。同年四月,任命薛居正呂餘慶參知政事。趙普與趙光義多有齟齬,他曾秘密上書太祖要警惕趙光義。
    趙普曾接受吳越錢鏐所送10瓶瓜子金,又違法從秦隴買來木材營建官邸。開寶六年(973年)六月,雷有鄰告趙普庇護政事堂官員受賄作弊,宋太祖大怒。八月,趙普罷相,出為河陽孟州,今河南孟縣南)三城節度使、檢校太傅、同平章事。開寶九年十月,趙光義在宦官王繼恩的策應下,夜入皇宮,「斧聲燭影」,宋太祖暴卒。 開寶十年三月,趙普自河陽入朝,升太子少保留京城奉朝請。

    第二次拜相

    太平興國二年(977年)三月,升任太子少保,繼遷太子太保。太平興國六年(981年)編造「金匱之盟」,聲稱杜太后臨死前,命宋太祖傳位於其弟宋太宗,由趙普起草誓書,藏之金匱。解決宋太宗繼位的合法性問題,宋太宗很是感激,召見趙普說:「人誰無過,朕不待五十已盡知四十九年非矣」。趙普遂得以復相,不久出鎮鄧州。太平興國六年(981年)九月,升為司徒、侍中、梁國公,二次入相。後又迫害秦王趙廷美,秦王府幕僚、小吏6人被斬,秦王最後憂心死。盧多遜全家被流放崖州(今海南崖縣西北)。太平興國八年(983年)十月,出為武勝軍節度使、檢校太尉、侍中。

    第三次拜相

    雍熙三年(986年)春,宋太宗伐遼,久未班師,趙普上《諫雍熙北伐》疏力諫收兵息戰。端拱元年(988年)二月,封為太保兼侍中,第三次出任宰相,以呂蒙正副之,「國朝以來三入相者,唯趙普與蒙正焉。」
    趙普一上任立即處死鄭州團練使侯莫陳利用。淳化元年(990年)請求致仕,遂為西京留守、河南尹、太保、中書令。淳化三年(992年)春,以「老衰久病」三次上表乞骸骨,太宗只好答應,三月,拜太師,封魏國公。同年七月十四日,病卒於洛陽,年七十一。太宗聞訊,痛哭涕泣。贈尚書令,追封真定郡王,諡忠獻。次年二月,葬於洛陽邙山。咸平初,追封韓王。二年,配饗太祖廟。

    評價

    王夫之在《宋論》卷二《太宗》里專立一節《趙普之奸》說,「唐亡以後,鄙夫以成奸之習氣,薰灼天下而不可浣。」。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殘存亦末路 兵敗如山倒

羅姓與堂號

 楠木,又名楠樹、楨楠,是樟科楠屬和潤楠屬各樹種的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