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旦 畢士安 沈倫

王旦
 王旦(957年-1017年),因生於凌晨,取名旦,字子明。先天相貌較丑,臉、鼻稍偏,喉部突起,有異人相。大名莘縣(應為雙籍:即出生地為河北大名,祖籍為山東莘縣)人。宋代政治人物。

簡介

太平興國五年(980)進士及第(蘇易簡榜),時年二十三。旋以大理寺評事來到湖南平江任縣令。在平江縣,民間久有傳聞,官吏辦公的住所有怪物作 祟,鬧得人夜不安寧,膽怯者不敢居住。王旦上任入住的前夜,有守衛官署的門吏聽到群鬼長嘯大呼:「宰相公要來了,我們快逃命」。自此以後,鬧鬼之事絕跡。 傳聞雖有些荒誕,但從側面反映了人們對王旦的尊崇之情。還有一傳說,暑天青黃不接時,王旦到鄉下訪貧,在大樹下休息,地上的螞蟻會離他席坐的地方數尺,並 不侵襲。見者甚感奇異,皆言貴人之福也。在平江任職四年,年齡雖少,但才識過人,他推行惠民政策,以道德標準教化士民,民服其教,百姓安居樂業。轉運使趙 昌言假道平江,很欣賞王旦的施政方略,對其政績大加褒獎,認定他是一個有發展前途的青年才俊,僅憑一面之交,就將女兒許配給他,這足以證明王旦確實有非凡 的才華。不久,王旦在平江組合了家庭。
由於德才兼備、政績突出,王旦的仕途從此一馬平川。雍熙元年(984)王旦帶著身孕的妻子離開平江,命監潭州(今湖南長沙)銀場。是年,王旦長子出生。為紀念太宗改元「雍熙」,取名王雍。不久入朝任著作佐郎。參與編輯文苑英華》、《詩類》。二年,遷殿中省丞(階官,從五品上)、通判鄭州四年,改通判濠州淳化二年,拜右正言、知制誥。三年,知貢舉,加虞部員外郎(階官,從五品上)、同判吏部流內銓(差遣)、知考課院。太宗嘉其識體,改禮部郎中(階官,從五品上)、集賢殿修撰(職)。至道元年,知理檢院。二年,進兵部郎中(階官,從五品上)。咸平二年拜中書舍人(階官,正五品上)、數月,為翰林學士兼知審官院、通進銀台封駁司。三年又知貢舉,鎖宿旬日,拜給事中(階官,正五品上)、同知樞密院事(差遣)。逾年,以工部侍郎(階官,正四品下)拜參知政事。景德元年真宗親征澶州,王旦隨行,不久雍王趙元份病重,王旦即先行回朝接任留守,十餘日不入家門。二年,加尚書左丞(階官,正四品上)。景德三年,拜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登上宰相之位。大中祥符三年(1010),任兵部尚書,知樞密院、中書侍郎兼刑部尚書,總理朝廷重大事務。
王旦氣度雍容,才識過人,胸藏錦繡而鋒芒不露,得到朝野上下一致好評。宋初名臣錢若水稱王旦為「棟樑之才」。太宗時,王旦掌管選授天下官吏的考課 院,太宗多次嘉獎他「識大體」。真宗每次退朝都目送王旦下堂,常對人說:「為朕致太平者,必斯人也!」一切朝政,真宗都放手讓王旦處理,重要事務,真宗都 先問王旦怎麼辦。王旦以其出色的才幹,輔佐天子,治理天下,對宋代前期政治、經濟發展做出了極大貢獻。
王旦任宰相時,寇準多次在宋真宗面前說王旦的短處,然而王旦卻極力稱讚寇準,並提拔為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寇準自覺德量遠不及王旦。王旦一生清廉,不置田宅,他說:「子孫當自立,何必田宅。」
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好封禪, 王旦本不同意封禪,但真宗堅決拜王旦為天書儀仗使、封禪大禮使,進中書侍郎(加官,正三品)兼刑部尚書(階官,正三品),受詔撰《封祀壇頌》,加兵部尚書 (階官,正三品)。四年,祀汾陰,又為大禮使,遷尚書省右僕射(階官,從二品)、昭文館大學士。仍撰《祠壇頌》,將復進秩,懇辭得免,止加功臣。俄兼門下 侍郎(宰相加官,正三品)、玉清昭應宮使。五鬼用事時,王旦只能盡可能的限制「五鬼」。王旦為此事而愧疚,常常悶悶不樂。
天禧元年(1017)春,王旦因病多次懇求辭職,真宗勉允,免其宰相職,享受宰相伴俸。初秋,王旦病重,真宗不斷遣內侍問候,並親賜粥飯、御藥。九 月初十,王旦病逝。真宗廢朝三日,親臨致祭,詔令京城內十日不舉樂。追贈王旦為太師、尚書令、魏國公,諡號「文正」。配享真宗廟廷祀。王旦棺柩初厝於河南 開封縣新里鄉大邊村,歸葬于山東莘縣城關鎮曹廟王村東北100米處。有文集二十卷傳世。

畢士安

畢士安(938年-1005年),字仁叟,一字舜舉代州雲中人(今山西代縣、一說山西大同[1]。生於晉高祖天福三年(938年),卒於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年六十八,謚文簡,有文集三十卷[2]乾德四年(966年)登進士第,累遷至知制誥、翰林學士[3]。景德元年,畢士安任參知政事,不久,又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4]。畢士安因為文章佳、人品好,在宋太宗前得到眾臣的推舉。另外,他也曾向宋真宗推薦過寇準,後兩人同任宰相。由於當時契丹多次進犯邊境,為鼓舞前線將兵的士氣,兩人一起商量對策,終於促成真宗御駕親征駕澶淵一事[5]

參考資料

  1. ^ 「士安」本名「士元」,以「元」犯王諱遂改焉,據《宋史.卷二百八十一.列傳四十》。字舜舉,據北宋.曾鞏《隆平集》。
  2. ^ 據北宋.曾鞏《隆平集》。
  3. ^ 據北宋.曾鞏《隆平集》。
  4. ^ 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改官制前,參知政事即副相,同平章事即宰相,據《宋史.卷二百八十一.列傳四十》。
  5. ^ 參閱南宋.朱熹、李幼武《宋名臣言行錄》
  6.  
  7.  

    沈倫

    沈倫(909年-987年11月16日),原名沈義倫,後因避宋太宗趙光義名諱而單名倫,字順宜,開封太康(今河南省太康縣)人。少年學習《三禮》,講學授徒。後漢乾祐元年(948年),他作為使相、永興軍節度使白文珂的幕僚。後周顯德三年(956年),他被宣徽使昝居潤推薦為匡國軍節度使趙匡胤的從事,掌管財政。
    趙匡胤建立宋朝,沈義倫由歸德軍(宋州)觀察推官升為戶部郎中。較關心民間疾苦,961年沈義倫出使吳越時,途經淮南揚州泗州,見飢荒、飢民餓死,他回朝請宋太祖下詔賑濟淮南建隆三年(962年)十一月,沈義倫升給事中乾德元年(963年),沈義倫改任陝西轉運使。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宋攻後蜀,沈義倫為隨軍轉運使。宋朝滅後蜀後,諸將貪暴,只有沈義倫和都監曹彬清廉。乾德五年(967年)八月,在曹彬的推薦下,沈義倫升任戶部侍郎樞密副使。開寶二年(969年)二月,宋太祖親征北漢,沈義倫輔佐趙光義留守東京。他為人節儉、謹慎,住房一直保持卑陋狹小。開寶六年(973年)八月,左僕射門下侍郎趙普被罷相,為河陽三城節度使。九月,樞密副使沈義倫、參知政事薛居正同日升為宰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開寶九年(976年)十月,趙光義繼位為宋太宗後,沈義倫為宋太宗避諱,改名沈倫。太平興國四年(979年)二月,宋太宗親征北漢和遼朝,沈倫為東京留守兼判開封府事,留守東京。
    太平興國六年(981年)六月,首相薛居正去世,沈倫升為首相。九月,趙普因製造「金匱之盟」的故事,被宋太宗重新提拔為首相,沈倫再任次相。宋太宗和趙普誣稱秦王趙廷美勾結次相盧多遜謀反前夕,沈倫不願捲入政治鬥爭,上表求致仕。太平興國七年(982年)四月,宋太宗以沈倫不能覺察盧多遜之罪,將他罷相。沈倫再上表請致仕,七月,以左僕射致任。雍熙四年(987年)十月廿三壬子日,沈倫去世,享年79歲,諡號恭惠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殘存亦末路 兵敗如山倒

羅姓與堂號

 楠木,又名楠樹、楨楠,是樟科楠屬和潤楠屬各樹種的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