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賞析--君王篇

詩詞賞析--君王篇

書雲
(http://www.epochtimes.com)
詩詞賞析--君王篇 學生時便愛極了詩詞,古人只須短短數言,便引出深深內涵,令人流戀其中,而今白話文卻得拉拉雜雜地還不見得能表達清楚。有些我們耳熟能詳的詩詞,從前讀過、背過,但現在我們還記得出自何處?作者是誰?慢慢觀來,您是否也覺得似曾相識?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 秦.項羽〈垓下歌〉 【騅】ㄓㄨㄟ,蒼白雜黑色的馬。
【虞】,這裡是指虞姬。 力可拔山,氣可蓋世,盡顯威猛逼人之氣勢,然楚漢相爭,項羽被劉邦圍困於垓下,窮途末路,與愛妾虞姬相對,一代豪雄落難至此,作此悲歌。虞姬亦作一詩和答: 「漢軍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 秦.虞姬〈和項羽垓下歌〉 「四面楚歌」一詞由此而來。看過《霸王別姬》的朋友們應該不陌生吧!項羽被圍在垓山之下,只剩八千子弟兵,因無糧食,只好冒險突圍,等衝到烏江邊時只剩二十八人,前無去路,後有追兵,正無計可施之時,來了一艘小船,只能載一個人過江,項羽一想:這些跟我打天下的子弟,若只我一人回去,該如何面對江東父老?就連這船夫八成也是韓信安排好的。項羽長嘆一聲:「天亡我也,非戰之罪!」於是便自刎於烏江,一代英雄最終也只能在歷史上留下一頁唏噓。 同是當代風雲人物,最終境遇卻大相迥異。下首詩乃劉邦平黥布後,回家鄉沛縣酒酣之際,擊筑而歌,很能表現出劉邦意氣風發,威震四海的豪壯氣概: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漢.劉邦〈大風歌〉 寫到這兒,舉個題外話,唐.章碣〈梵書坑〉有詩曰: 「竹帛煙消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元來不讀書。」 秦始皇為防止叛亂,採取高壓統治的手段,焚書坑儒,以為如此便可掌控民心,不會有人造反。未料,焚書坑裡的灰燼尚未冷盡,山東那邊便有人開始作亂了---原來,劉邦、項羽都是不讀書的人。然今觀〈垓下歌〉〈大風歌〉,傲氣霸氣分毫不減,誰能想像原來不讀書的人能寫出如此好句? 漢高祖劉邦出身微賤,不學而有術,故輕視儒生。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曰:「陸生時時前說,稱詩書。高帝罵之曰:『迺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陸生曰:『居馬上得之,寧可馬上治之乎?…』高帝不懌而有慚色。」由此可見劉邦輕儒之甚。 「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
山僧不識英雄主,何必嘵嘵問姓名?」 ~ 明.朱元璋〈題寺壁詩〉 【嘵】ㄒㄧㄠ,嘵嘵,不服氣而爭辯的樣子。 另一位平民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起兵伐元時,曾夜宿一寺,廟寺和尚問他姓名,他以詩代答,在壁上題了這麼一首詩,意思是:「你這山林中的和尚既然連我這大英雄都不認得,何必還在那囉嗦的追問我的姓名呢?」其自負野心由此可見。 「留人不留人?不留人也去;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 五代.陳後主〈戲贈陳應〉 陳後主這首輕鬆簡短的詩作,常引用來安慰別人也安慰自己,看了是否令人為之莞爾?可同樣是五代後主,南唐後主李煜的心情則是沈重得讓人無以承受,故國之痛躍於紙上: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五代南唐.李煜〈虞美人〉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宵漢,瓊枝玉樹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銷磨,最是蒼惶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揮淚對宮娥。」 ~〈破陣子〉 【鳳閣龍樓】,指帝王所居之樓閣也。
【沈腰潘鬢】,謂腰瘦而鬢斑也。
【幾曾識干戈】,自己何曾認識干戈之可怕! 後主生於深宮之中,閱世不深,為人君所短處,卻為詞人所長處…詞至後主眼界始大,感慨遂深。(王國維.人間詞話)前期作品多風花雪月之作無關民生,如描寫大小周后等;後期作品乃亡國後所作,多抒往事不堪回首,但仍無關民生疾苦。 蘇軾云:「後主既為樊若水所賣,舉國與人,故當慟哭於九廟之外,謝其民而後行,故乃揮淚宮娥,聽教坊離曲。」〈東坡志林〉。李後主出降,一國之君痛哭於宗廟之外,向天下百姓謝罪,足見其真率坦白之情。

詩供吟詠,詞供歌唱,尤其至南宋時上至國君,下至販夫走卒,人人都寫。再介紹一首宋真宗的詩作: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 宋真宗〈勵學篇〉 只要把書讀好,便有享用不盡的榮華富貴,反映出當時追求功名利碌的社會風氣,誰知我們常用的名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是出自國君之手? 一代賢君唐太宗亦有名句傳世: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 唐太宗〈賜蕭瑀〉 在疾風的吹襲下,便能知哪個是堅韌的草兒;在動蕩不安的時局裡,最能看出誰是真正忠誠的臣子。原詩為唐太宗賜蕭瑀之作,讚美忠貞之士的高尚情操。後人每以「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比喻在艱難惡劣的環境中,一個人的人品最是無所遁形、最易分辨高下的。 最後以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之〈催花詩〉為總結: 「明朝遊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有一年,武則天於立春前二日要到上苑去賞花,時天氣仍寒,花尚未開放,武后乃作此詩。據說,隔日她領著文武百官於上苑遊玩時,原先一株株含苞未放的蓓蕾,於一夕之間全部開放了。「君無戲言」,應是此詩之最佳註解吧! 另有一說,武則天淫亂無道,寵幸兩個官兒,名叫張易之、張昌宗。於冬月之間,要遊後苑,便寫出此催花詩,百花不敢違旨,一夜發蕊開花。次日駕幸後苑,只見萬紫千紅,百花齊放,單有牡丹花不肯奉承女主倖臣,要一根葉兒也沒有。武則天大怒,遂將牡丹花貶於洛陽,從此洛陽牡丹,稱花中之王,冠於天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殘存亦末路 兵敗如山倒

羅姓與堂號

 楠木,又名楠樹、楨楠,是樟科楠屬和潤楠屬各樹種的統稱